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是指导冲压件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

编制冲压工艺规程通常针对某一具体的冲压零件,根据其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以及生产批量,按照现有设备和生产能力,拟定出最为经济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方案。

方案包括模具结构形式、使用设备、检验要求、工艺定额等内容。

为了能编制出合理的冲压工艺规程,不仅要求工艺设计人员本身应具备丰富的冲压工艺设计知识和冲压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人员以及模具制造、冲压生产人员紧密结合,及时采用先进经验和合理化建议,将其融会贯穿到工艺规程中。

冲压工艺规程一经确定,就以正式的冲压工艺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冲压工艺文件一般指冲压工艺过程卡片,是模具设计以及指导冲压生产工艺过程的依据。

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损耗和成本,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主要有以下步骤:
1.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设计的冲压件在结构、形状、尺寸及公差以及尺寸基准等各方面是否符合冲压加工的工艺要求。

冲压件的工艺性好坏,直接影响到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

工艺性差的冲压件,材料损耗和废品率会大量增加,甚至于无法
设计出合理的模具,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产品零件图是编制和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

首先可以根据产品的零件图纸,分析研究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以及所用材料的机械性能、冲压成形性能、使用性能和对冲压加工难易程度的影响;分析产生回弹、畸变、翘曲、歪扭、偏移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

特别要注意零件的极限尺寸(如最小孔间距和孔边距、窄槽的最小宽度、冲孔最小尺寸、最小弯曲半径、最小拉深圆角半径)以及尺寸公差、设计基准等是否适合冲压工艺的要求。

若发现冲压件的工艺性很差,则应会同产品的设计人员协商,提出建议。

在不影响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产品图纸做出适合冲压工艺性的修改。

1.2 确定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方案
在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几套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

通过对各种方案综合分析和相对比较,从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出发,确定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最佳工艺方案。

确定冲压件的工艺方案时需要考虑冲压工序的性质、数量、顺序、组合方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的安排。

1.工序性质的确定
工序性质是指冲压件所需的工序种类。

如分离工序中的冲孔、落料、切边;成形工序中的弯曲、翻边、拉深等。

工序性质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同时需考虑工件的变形性质和具体的生产技术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