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洞的分类、构造形式及识读方法总结

洞的分类、构造形式及识读方法总结

涵洞
目录
1 2 概述
分类 3
4 构造形式及识读方法
工程施工
1 涵洞的概述
定义:涵洞:是公路或铁
路与沟渠、道路相交的地方 ,使水、人流、车流从路下 通过的小型构造物。
特点:单孔标准跨径L0小于
5米或多孔跨径总长小于8米 ,以及圆管涵及箱涵不论管 径或跨径大小、孔径多少, 均称为涵洞。
小桥与涵洞的区别
⑵ 盖板涵
盖板涵主要由盖板、涵台、洞身铺底、伸缩缝、防水层等构成。
盖板:涵洞的承重结构部分,分为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 径在2m以下,并且石料丰富时,可采用石盖板。当跨径大于2m或在石
料贫乏地区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
涵台(墩)、基础及洞身铺底:这些部位多采用浆砌块、片石构
成,砂浆强度等级可为M2.5或M5.0。一般情况下,基础厚度60cm,铺
洞口建筑
3 涵洞的构造
洞口是洞身、路基、河道三者的连接构造物。 端墙式
洞口 形式 锥坡式 直墙式 扫坡式 流线式
八字式
走廊式 平头式
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的洞口,河床都必须铺砌
3 涵洞的构造
a)八字式 特点:敞开斜置,两边八字形翼墙墙身高度随路堤的边坡变 化。工程量小,水力性能好,施工简单,造价低,是最常用 洞口形式。
边墙
基础
洞身节的组成
拱圈 边墙
基础
洞身节的组成
帽石
端墙
拱圈
边墙
基础
涵洞的端节(背面)
端墙顶上的帽石
端墙
基础
涵洞的端节(前面)
拱涵整体形状
2 涵洞的分类
(4)箱涵: 组成:钢筋混凝土涵身、基础、变形缝。 箱涵作为整体闭合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和抗震性,在软土地基及高等级公路上应用广泛。

(2)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在
设计荷载的作用下,构件不产生位移和变形。

(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保证在自 然环境中,长期完好,不发生破损。
涵洞的分类与组成 一 、涵洞的分类
1.按构造形式分类:圆管涵、拱涵、箱涵、盖板涵等。 2.按建筑材料分类:钢筋混凝土涵、混凝土涵、砖涵、石涵、木涵 、金属涵等; 3.按洞身断面形状分类:圆形、卵形、拱形、梯形、矩形等; 4.按孔数分类:单孔、双孔、多孔等; 5.按洞口形式分类:一字式(端墙式)、八字式(翼墙式)、锥坡式、 走廓式等;
涵洞:单孔标准跨 径L0小于5米
名称 小桥 涵洞
多孔跨径总长L(m) 8≤L≤30 L<8
单孔垮径L0(m) 5≤L0<20 L0<5
标准跨径:对于梁桥,是指墩到墩的中心距(单孔跨径指的是两桥台台背之间的距离); 对于拱桥,一般是指净跨径。
涵洞的概述
工程特性:
(1)满足排泄洪水能力,保证在50年一遇洪 水的情况下,顺利快捷地排泄洪水。
3 涵洞的构造
b)端墙式 特点:洞口建筑为垂直涵洞纵轴线、部分挡住路堤边坡的矮 墙,涵身高度由涵前雍水高度或路肩高度决定。构造简单, 但水力性能不好,仅适用于小流速、低冲刷的渠道。
涵身: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洞口断面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箱涵常用的跨径有200cm、250cm、300cm、400cm、450cm等,
壁厚一般为22~35cm。
基础 :箱涵基础一般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混凝土结构,厚 10cm;
下层为砂砾垫层,厚度为40~70cm。 变形缝 :一般设在洞身中部,连同基础变形缝设置一道通缝。 设于顶、底板的上面和侧墙的外面。
蝐石
雉墙
翼墙
雉墙
基础
翼墙
八字墙 雉墙
基础
翼墙顶上的帽石
雉墙顶上的帽石 帽石的抹角
雉墙和翼墙顶上的帽石
盖板涵
墙顶
边 墙
边 墙
刚性联合基础
2 涵洞的分类
⑶ 拱涵 拱涵主要由拱圈、护拱、涵台、基础、铺底、沉降缝及排水设施组成。
2 涵洞的分类
拱圈 :拱涵的承重结构部分,可由石料、混凝土、砖等材 料构成。
护拱:保护拱圈,防止荷载的冲击。通常用石灰砂浆或水泥
砂浆砌片石构成。 涵台(墩) :支撑拱圈并传递荷载至地基的圬工构造物。 沉降缝及排水设施 :沉降缝的设置方法与盖板涵相同。排 水设施设于拱背及台背,其作用主要是排除路基的渗水,使拱圈 免受水的浸蚀,确保路基稳定。
拱涵由端节和洞身节组成。
洞身节
拱圈
盖板涵与箱涵的区别: 盖板涵:台身与盖板是分开浇筑的(台身也可以采用 砌石圬工),构成的是简支结构。 箱涵:上顶板、下底板与左、右两侧的墙身是连续浇 筑的,构成了刚性结构。
箱 涵
2 涵洞的分类
涵 洞 其 他 分 类
按照填土情况不同分类,涵洞可以分为明 涵 和 暗涵。 明涵 洞顶无填土,适用于低路堤及浅沟渠处。 暗涵 洞顶有填土,且最小的填土厚度应大于50cm ,适用于高路堤及深沟渠处。 建筑材料分类 按建筑材料分类,涵洞可分为砖涵、石涵、 混凝土涵及钢筋混凝土涵等。
2 涵洞的分类
涵 洞 其 他 分 类
水力性能分类 按水利性能分类,涵洞可分为无压力式涵洞、半 压力式涵洞、压力式涵洞。 无压力式涵洞 入口处水流的水位低于洞口上缘,洞身全长范围 内水面不接触洞顶的涵洞。 半压力式涵洞 入口处水流的水位高于洞口上缘,部分洞顶承受 水头压力的涵洞。 压力式涵洞 涵洞进出口被水淹没,涵洞全长范围内全部断面 泄水。
6.按洞顶有无覆盖土分类:明涵和暗涵(洞顶填土大于50cm)等。
二、涵洞的组成
作用是保证 涵洞基础和 两侧路基免 受冲刷,使 水流顺流顺 畅。
涵洞的 主要部 分 洞身
涵洞 洞口
基础
作 用 是承受 活载和 土压力
圆 盖 拱 箱 管 板 涵 涵 涵 涵
端 墙
截 缘 翼 水 墙 墙 石
2 涵洞的分类 ⑴ 圆管涵
底厚度30cm。 沉降缝:一般沿洞身方向每隔3~6m设置一道沉降缝,具体位置 需结合地质的变化情况及路堤的高度而定;同时在涵洞与端墙、翼墙 等结构分段处也应设置沉降缝,以免洞口的沉降影响洞身。沉降缝应 当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缝宽约2~3cm。
盖板涵
帽石
盖板
边墙
翼墙
出入口铺砌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圆管涵主要由管身、基础、接缝及防水层构成。
管涵洞口
管涵涵身及基础
管涵涵身
管涵涵身及基础
管涵直径及壁厚要求(单位:cm) 内直径:50、75、100、125、150 管壁厚:6 、8 、10 、12 、14
管涵垫层(单位:cm) 15、
20、
25
碎 石 基 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涵洞的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