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1整理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1整理


第 3章 注 意
1.注意的定义 2.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 3.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4.中枢能量理论 5.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注意的模型(主要观点、实验支持、简评 )
2.过滤器模型 (1)主要观点
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 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于是出现 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 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储存在某种记 忆之中,然后迅速衰减。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则受到进一步 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储存。 过滤器模型又被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
佳匹配的过程。
7.模式识别理论(具体解释匹配过程)
(核心思想、模板匹配模型、实验支持、简评) (1)模板说
核心思想: 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 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 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
的字母(靶子字母Z)。
实验结果:在第一组材料中,搜寻靶子Z比在第二组 材料中要迅速得多。
鬼城实验
映像鬼
特征鬼
认知鬼
决策鬼
“鬼城”模型
简评
(1)使模式的存贮更节约内存,减少记忆表征负担。 (2)模式识别过程更多地带上了学习的色彩。 (3)更符合平行加工的原理。 (4)只是自下而上加工,缺少自上而下加工。
(5)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其总体特征,再知觉 其局部特征。
(6)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其局部特征,再知觉 其总体特征。 (7)两者的关系:总体特征优先. a.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 b.总体特征的知觉总是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c.当人们有意识地去注意看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 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时,他不能不先 知觉整体特征。 因此,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且总体加 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原型匹配模型
刺激审察 特征抽取 关系 具体的像 再分析 模式解释 准确匹配 抽象表象 分类 命名 进入记忆 不成功 丢失特征 反应倾向
实验支持 Posner等(1967) 实验过程:I 归类实验;II 迁移实验 实验结果: (1)被试对原有的畸变模式分类的正确率约为87%; (2)对先前未看过的原型分类的正确率也与此相当,而对 新的畸变模式的分类则较差。
(2)过滤器模型图示
(3)实验支持——双耳听音实验
在实验时,给被试两只耳朵都输入声音信息。被试戴上
一副耳机,每一耳机输入一条声音消息。实验者要求被试只 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得到的消息(这只耳朵被叫作追随耳), 并且要把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消息用嘴复述出来。 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的实验
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
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 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
模板匹配模型
实验支持
实验过程:让被试判断两个先后呈现的棋局模式的异
同。两个棋局呈现时空间关系:a.重叠 b.位移。 实验结果: a.当两个模式呈现的时间间隔在300ms以下时,重叠情况 下的正确判断的百分数要高于位移情况下的;
5.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1)模式 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2)模式识别 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
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6.模式识别一般过程
模式识别是一个知觉过程,依赖于人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
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
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
使用的。
7.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一般认为,认知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 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8.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定义或基本逻辑、应用、典型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 • 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 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 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 息加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2)相加因素法实验 •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 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 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 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3)“开窗”实验 是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 进行测量。 (4)出声思考 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 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使用 特定的方法使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由内潜性变为外显性。 (5)计算机模拟 根据已认识的某个心理过程的规律所形成的特定心理学 理论来编制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以类似于人的方式来完成整 个问题解决,以检验某个理论。
简评 (1)原型匹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也使人的
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2)原型涉及范畴表征的问题,现在原型已成为概念结构研 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3)特征说
核心思想
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
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 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
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
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 外部刺激就被识别的。
实验支持 Neisser(1964)
实验材料: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
材料分为两组: (1)靶子字母与其他字母特征相似程度很低。 (2)靶子字母与其他字母特征相似程度很高。 被试任务:在多行字母中,尽快地搜寻到一个特定
观点: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 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 激作出正确的解释。 (2)吉布生提出的刺激物说(直接刺激说) 观点:知觉是从刺激模式中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否 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证据:结构密度级差
4.知觉加工
(1)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 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 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 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
第 2章 知 觉
1.知觉的定义
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
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 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性质。
代表实验:音素恢复实验
3.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1)布鲁纳和奈赛尔为代表的知觉假设考验说(认知理 论)
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3)两者关系
① 它们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两者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
觉过程。 ② 但在不同的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有不同 的侧重。 ③ 在知觉良好的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
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
E.C.彻里(E.C.Cherry)的实验 鸡尾酒会效应
3.衰减模型
(1)主要观点: 1、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而是按衰减的方式 工作的。 2、过滤器有两种,一种位于语义分析之前,称为外周过滤器, 它根据刺激信息的特点对它们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另一种 在语义分析之后,称为中枢过滤器,它是根据语义特征来选 择信息的。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的心理
学。Neisser(1967)在《认知心理学》书中下定义为“认 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储存、恢复和使 用的所有过程。” 其研究范围包括 ①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认知过程;②儿童的认知发展;③人工智能(计
算机模拟)。
3.什么是信息加工观点
1.什么是认知?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
推理、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是各种形式知识 的总称。
认知既包括内容,也包括过程。其内容是指你所知道
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其过程是指你如何
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 造性解决方法的方式,操纵这些心理内容。
2.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张佳佳
E-mail:zhangjj8651@ QQ:78220201
总 复 习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知觉
• 第3章 注意
• 第4~6章 记忆(记忆结构、短、长时记忆) • 第7章 表象 • 第8~10章 思维(概念、问题解决、推理) • 第11章 言语
第 1章 绪 论
(4)符号结构之间可以互相表征。
(5)符号不仅可以代表外部事物,还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 作(程序)。
5.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
Newell & Simon,1972
(1)加工的对象:符号结构 (2)加工的构成: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
(3)关于加工器的组成
A、一组基本信息处理过程。如制作和销毁符号,复制、改变原有的符号结构 B、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入或者输出的符号结构等;
C、解说器:将A和B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6.认知心理学的质信息加工观的心理学结论
(1)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内部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加工过程; (3)能够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