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上海交大金融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在上海交大的金融专题学习,虽然时间短,却让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最前沿的金融管理理念、投融资创新模式、经济发展新思路、国际金融的周期性变化,感慨万千。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进入了“新常态”。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资本外逃等风险点逐渐显现,并日益交织,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的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拜美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所赐。
美国QE创造的流动性,直接关系到各国与国际上的资金关联程度、流动性、杠杆水平和资产价格。
这4个方面,也正是历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要素。
当前国际金融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美联储加息。
那美联储加息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呢?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相当于中国的人民银行。
美联储通过加息,使美元升值,促使投资者投资美元,达到美国经济复苏的目的。
它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如中国的实体经济呢?首先是资本外逃。
美元加息,意味着美元的收益提高,投资者更愿意将资本转化为美元的形式。
资本外逃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将面对严重的贬值压力。
简单的理解
就是美元升值,投资者投资美元的需求增加,假设原来是6.5RMB 兑换1美元,供需平衡,汇率稳定在一定的小区间,现在美元需求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你就可能要7.5RMB才能兑换1美元。
单单这样还不够,美元升值将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下跌。
在原有的经济秩序中,美元,大宗商品(以原油为例)和新兴市场货币(以人民币为例)互相的兑换比例通过市场达到动态均衡。
对于一个非美国国家,到国际市场上交易是要先把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再交易的。
简单来说,一开始,市场均衡,投资者对美元,原油和人民币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兑换价格下偏好基本相同,P美元=P原油=P人民币。
现在P美元变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于市场变化更敏感,同时,相较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更硬,流通性更强,投资者如果手中不能保有美元,就会选择大宗商品,而最不愿意持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
所以美元加息后形成P美元<P原油<P人民币。
所以,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是上涨的。
失去这些外逃资本对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支撑,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就空了。
资金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企业被迫减产或者停业,造成大规模失业,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是恶性循环,大规模失业导致需求萎缩,进而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增加,货币贬值,大规模印刷货币,进而更加贬值,形成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