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读后感此书牵扯内容很多,适应范围极广,千言万语难以形容。
它可以做为就业指导的辅助教材,也可以给各行各业的内部培训的提供指导方案。
流程严谨,系统规范。
像是是给教师参考的教材。
估计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在某一领域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
未知永远比已知更多,因为“未知”是无限的。
印象比较深的是里面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方法,针对性强。
书中有各种专业名词与各种模型。
比如冰山模型,职位的胜任不仅需要“冰山表层”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冰山潜层”的动机、价值观等特质。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产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回到岗位胜任力,它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指承担职务(职位)的资格与能力。
条条大道通罗马,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达到胜任岗位的能力。
岗位胜任力包含能力和素质两个方面。
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水平。
也就是我们讲的“行为能力”,包括基本条件和任职标准。
任职资格是能力的核心部分,包括行为标准和达标标准。
素质是胜任工作岗位所具备的潜质,受到遗传、家庭环境与教育、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逐步形成,是很难培养的。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素质。
我们从职业素养、性格态度、观念意识三个维度对素质进行划分和界定。
胜任能力:专业胜任力(对某个岗位最重要的能力,按照工作性质不同划分。
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如财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管理胜任力(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
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物质。
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管理技能,如领导能力、培养下属、团队建设能力)核心胜任力(所有员工的素质要求,包括公司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例如诚信、爱岗敬业、忠诚……
岗位胜任力具有如下特点:与工作岗位相关,是完成工作岗位职责所必需具备的,因而带有明显岗位特性;是从表现优秀的员工身上所提炼出来的,具有牵引和导向性;是可以衡量和测评的;是与本岗位相关联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既包含显性的又包含隐性的能力和素质。
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
因此,他强调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岗位胜任力标准体系是岗位胜任力提升系统的基础。
通过不同岗位胜任力标准的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地界定岗位的等级划分和待遇安排,有效地牵引员工的行为,量化测评员工行为、能力和素质,并由此建立员工的职业晋升通道,科学地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
岗位胜任力管理体系是岗位胜任力体系的指南和核心。
包括岗位胜任力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操作手册等,通过建立岗位胜任力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明确岗位胜任能力提升管理的目的、原则、范围、内容、申报条件与资格、评审程序方式和办法,规范化地管理员工的任职资格。
岗位胜任力培训体系是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手段和支撑,包括为提高岗位胜任力所设立的岗位胜任力培训课程、岗位胜任力培训教材、岗位胜任力培训手册等内容。
通过岗位胜任力培训体系的建立,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弥补人员在岗位晋升之后的能力差异,系统化地培养人才,为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途径。
岗位胜任力测评体系是岗位胜任力评定的重要方法。
包括测评题库、测评标准或评分细则。
通过测评工具的建立,科学快速准确地评价个人能力、素质以及发展潜质,合理地选人和用人。
岗位胜任力包含能力和素质两个方面。
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水平。
也就是我们讲的“行为能力”,包括基本条件和任职标准。
任职资格是能力的核心部分,包括行为标准和达标标准。
素质是胜任工作岗位所具备的潜质,受到遗传、家庭环境与教育、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逐步形成,是很难培养的。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素质。
我们从职业素养、性格态度、观念意识三个维度对素质进行划分和界定。
岗位胜任力体系有利于优化人才招聘与选拔系统,通过深度能力的挖掘和潜质的考察,发现人才实际行为能力;科学准确地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和筛选应聘
资料;更好地运用岗位胜任力测评工具,科学地选拔人才。
有利于优化绩效考核系统。
有利于优化职位管理系统。
有利于优化薪酬管理系统。
有利于优化培训管理体系。
有利于优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人在社会中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差异都很大,但是培养自己的岗位胜任力,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
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