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的思想核心是“礼”与“仁”,他的政治思想是“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教育思想为“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他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和“礼”比较重要外,“中庸”思想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仅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它概括了中国人为人处世之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朱子说:“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

庸,平常也”有人误解“中”是模棱两可的意思,有人误解“庸”就是庸碌的意思,凡事“不求无功,只求无过。

”这些认识都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中”其实是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

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说大凡事物必有两端,两端也就是阴与阳,恰到好处就是在把握好两端的一个适合的度,这个度就是中。

《中庸》原文之中,对中庸的定义如下:“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合。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

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

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

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清朝杨亶骅《中庸提要》云:“《中庸》全书,以‘道不远人’句为宗旨,言人必溯源天天者,《戴记.礼运篇》夫子之言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子思明道,必原天地而兼鬼神以立说者,大抵皆宗此义。

天命之谓性,即天地之德。

命字已该交会秀气在内。

‘仁者人也’,即天地之心。

喜怒哀乐,即五行之端,而慎独二字,尤示人节欲以践形而尽性之要旨也。

全书中以‘仁者人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两‘人’字为枢纽。

曰‘人莫不饮食也’,曰‘以人治人’,曰‘不可以不知人’,曰‘待其人而后行’,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每段提掇‘人’字,皆以阐‘道不远人’之旨。

书之首以‘天’起,尾以‘天’结,言天、言天道者,不一而足。

言知人即言知天,言人之道即言天之道。

皆阐天人合一之旨。

而鬼神为德,又以阐天人合一之真机也。

配天者圣,浩浩其天者圣,而别无所谓道,别无所谓圣也,待其人而后行,圣人亦圣乎人而已。

人者何?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也。

所以为人者仁也。

人所以能仁者诚也。

性为人性,道为人,教者教以为人也。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子思明道,所以存人也。

因其不远人,而目之曰庸,谓之曰不可离,始于慎独,极天参赞,祗完得生人本来面目,毫
无加损于间焉。

子思以中庸名书,‘庸德之行庸言之慎’,庸字于道不远人章点睛,自系全书宗旨。


中庸要求事物从时间而言要保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和谐;从空间而言,要保持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从动态而言,要保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和谐。

所谓发展变化中的和谐就是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最不容易留下后遗症的方法,最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发展,这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合的过程。

因为中庸是“时中”,是动态的,是与时偕行的,是最讲究事实求是的。

中庸有阴阳兼备,刚柔并济,该强则强,改弱则弱,一张一驰。

中庸是儒家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而不激进,执着而不偏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

调和与均衡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状态。

它对我们现实生活仍有很大的影响,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

中庸的内容具体地说是,“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三重”,主要原则是“慎独自修,忠恕宽容”。

它对调节人际关系,治理国家,自我修养,相互宽恕,至诚尽性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家庭中他就需要处理好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做好儿子与父亲的责任;在社会中,他需要处理好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五达道详细地论述了如何解决人际关系,让我们享受一个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调解人际关系靠的是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需要的就是三达德的智,仁,勇。

智,勇靠诚实,善良
的品德意思来培植加固。

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做一个身体力行,勇敢诚实,善良,信守承诺的人。

只要我们人人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传统美德就会得到发扬光大,就会塑造一个文明的中国得到世界的敬仰;我们人与人就会相互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那些相互欺诈相互纠纷的事件就会减少,人们会更加团结努力,面对一些自然灾害我们的应对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社会之间的销售劣质商品的事件就会减少,人们的食品安全就会得到保证,那些苏丹红,三鹿奶粉等事件就会减少,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经济和科技实力更加雄厚,能够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九经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包括: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尊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九经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使国家安平,使国家更加发展,使人们的利益得到保障,让那些试图分裂我国的阴谋彻底粉碎,那些搞独立的活动得到制止,人们拥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更加强烈。

慎独自修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吾日三省吾身,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不违背道德,做到至诚,至仁,至善;忠恕宽容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孛。

这样能够让我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
塑造人。

只要坚持这样,我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所以我国对外提出和平共处原则与其他国家求同存异,反对霸权主义,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携手共进。

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全球的困难才能更好应对,相互生存。

至诚尽兴原则,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让善良充满人间,让人间到处充满爱,世界更加美好。

131010133
汉本一班
孙紫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