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列夫.托尔斯泰》

4《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悟全文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多媒体一、导入新课:(略)二、学生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2)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二、听读课文,检查预习(投影24-26)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三、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

1---5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

作者在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四.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作业设计一、辨字组词。

滞( ) 钝( ) 锢( ) 尴( )带( ) 纯( ) 涸( ) 滥(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3( )黑xuan1( )昂 xi1( )利侏ru2( ) 酒si4( ) chi4( )热can4( )然长ran2( )han4( )首低眉广mao4( )无垠 an4( )然失色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3.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合作探究,感知形象茨威格究竟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把描绘托尔斯泰形象的典型语句用“~~~~~~~~~”划出来,把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来。

时间为8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中教师巡视,当老师发现学生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后就停笔时,教师及时提示: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不仅有外貌描写的语句,还应该有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句。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托尔斯泰精神品质的语句。

⒉全班交流深入讨论交流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先将找到的描写托尔斯泰形象的典型语句大声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象。

学生在交流中会先说出有关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例如:第一段中“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托尔斯泰给人留下难忘的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第二段中“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第六段中“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等。

由此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象――面容丑陋,眼睛非同寻常,教师对此及时肯定鼓励。

当学生讨论深入到描写托尔斯泰精神品质的语句难以理解时,要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展示托尔斯泰的背景资料,补充介绍他的心路历程,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不平凡的精神,为学生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联系课文再谈对托尔斯泰精神的理解,全班深入讨论,教师点拨总结。

⒊质疑问难共同解答⒋归纳所学总结形象(三)合作学习赏析写法1、独立思考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努力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作者是用什么高妙的写法达到这种艺术水平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时间为2分钟。

2、小组讨论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独立思考所得,四人组成一小组,每组选出一人专门负责主持讨论和记录交流结果。

3、全班交流各小组负责人作为代表将本组交流结果在全班交流。

1、总结写法经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本文写作特色:①作者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注意聚焦面部,抓住人物特征,选材具有代表性;②巧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③先抑后扬,以前半部分面容的丑陋更加衬托出后半部分眼睛的精美,从而突出表现托尔斯泰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可见作者在写作上颇具慧眼,匠心独运。

(四)形成性练习1、拓展练习学以致用学习贵在学以致用,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的照片,结合本文写作特色,写一段话来刻画李咏的人物形象。

时间4分钟。

2、学生当堂观察并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写作完成情况。

3、全班交流,教师结合本文的写作特色适时点评,以鼓励为主。

4、结束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须发茂密】【面部】田野村夫的脸孔,忧郁、消沉,【犀利】教学反思:列夫.托尔斯泰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一、导语设计:(树标)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读文章,走进这位大文豪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学习 (达标)1、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描写眼睛展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找出课文独具韵味的语言,大声朗读。

三、合作学习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品味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