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语文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如今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甚至在以后高考时会变成200分满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野巧专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北京的桥》,边听边记忆歌中有哪些桥。
2、教师出示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他们什么样?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上这两座桥看一看,板书课题《兰兰过桥》,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兰桥座结实丁野急巧提专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原野提包桥梁专家惊奇取出轻巧结实野花(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急:上面是“刀”字头,下面是横折,横,横,不是“山”字,最下面是“心”字底。
桥: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字旁,右边是“乔”字。
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最原始的桥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
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笔顺是:横撇,点,横钩,竖钩。
注意与“矛”字区分。
巧:第五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专:独体字,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
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兰兰的爷爷是一位桥梁工程师。
一天,他开车带兰兰去玩,过大河的时候来到潜水桥上,他们看到了鱼和船;要过小河时,爷爷取出塑料管子充好气,就和兰兰走上了塑料桥。
过桥后,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四、练习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原野野花桥梁专家桥顶提包结实轻巧取出惊奇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结合课后第四题,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知识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兰桥座结实丁野急巧提专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
原野提包桥梁专家惊奇取出轻巧结实野花3、指名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桥?(潜水桥和塑料桥)二、学习新课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潜水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塑料桥的?(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过潜水桥,五至九自然段介绍了过塑料桥。
)4、抓住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生间开展交流。
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个地方:A、“波浪滚滚”这个词语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B、遇到河水,爷爷不但不停车还继续开,说明这座桥的用处:这座桥架在水中,可以在水中行驶。
C、兰兰的表现:“吓得闭上了眼睛……才敢睁开眼睛”D、这座桥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这座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这座桥很长。
)(3)指导学生朗读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5、抓住重点学习五至九自然段:(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
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习情况。
(小组成员谈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同的问题其他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再重复。
)(4)大家一起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参与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轻巧的桥?(联系生活实际谈游泳时用到的救生圈,救生艇,游泳床;漂流时的小船。
想象塑料桥的样子。
使用完毕后能把它放进提包里,说明了桥的简单实用,它很小,不占空间。
)(6)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
指导: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括号里的内容要加重语气。
作者这样写能进一步说明塑料桥的大小,非常形象逼真。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2)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三、开展交流活动1、文中介绍的两座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2、假如你是一位桥梁专家,将会设计什么样的桥?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五、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
2、自己设计一座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2《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4、叫音出示字卡。
(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
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出示挂图。
学生观察。
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
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
(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
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3【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2、指名朗读、交流。
(板书:一望无边)(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2、讨论交流。
(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