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配合物催化剂

铜配合物催化剂

铜配合物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
碳酸二甲酯中的应用
王贤松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3E8003661027)
摘要碳酸二甲酯(DMC)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原料,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是合成DMC的清洁工艺,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在于选取合适的催化剂体系,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CuCln(n=1或2)系列配合物催化剂对合成DMC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目前以从CuCl、CuCl2衍生的CuMP、CuXnLm、Cu(phen)Cl2铜系配合物成为催化合成DMC良好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

关键词铜配合物碳酸二甲酯氧化羰基化催化剂
1 引言
碳酸二甲酯(DMC),分子式为C3H603。

分子结构中含甲基、甲氧基、羰基等基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

广泛用于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医药、农药的合成。

由于分子中含氧量高,在油品中溶解性好,加入油品可以提高辛烷值[1],降低汽车尾气中NO、CO的排放量。

碳酸二甲酯具有非常乐观的应用前景与经济效益。

碳酸二甲酯的传统合成方法是“光气法”,该方法使用了剧毒的光气作为原料,并且产生了大量强酸,工艺较为污染和落后。

逐步发展的清洁工艺有: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等。

我国目前主要以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该方法的原料碳酸丙烯脂受石化资源的限制,且大规模生产受到技术限制。

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法以煤炭为原料,结合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更适合大规模生产,是目前合成DMC 最有前景的方法[2]。

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制备合适的催化剂。

2 合成DMC铜系配位催化剂发展
国内外对铜、钯、硒、钴4种催化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铜系配合物CuCln(n=1或2)和Pd2+被认为是重要且有效的催化剂[3]。

以钯配合物为催化剂时,DMC的选择性低,产品难分离,工业化价值小。

2.1 CuCl及CuCl2催化剂
铜系催化剂以氯化亚铜为主,以于1983年实现了液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工业化,但氯化亚铜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反应器材料要求特别高,采取特殊的防腐蚀措施又会导致反应器传热困难等问题。

氯化亚铜易与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铜和碳酸铜沉淀,使催化剂失活。

CuCl 在甲醇中不溶解,反应相为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不大。

CuCl2为催化剂时,合成反应只在气液相进行,CuCl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大,溶液的pH 随催化剂用量增大而下降,氯离子在反应过程中流失,不仅催化剂失活,更造成强酸的环境对反应器腐蚀很严重。

当CuCl2去掉结晶水后,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经分析,发现Cu(OH)Cl和Cu(OH)导致活性明显下降。

等摩尔量的CuCl与CuCl2,CuCl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好于CuCl2[4]。

针对氯化亚铜、氯化铜催化剂的这些问题,铜系催化剂的研究转为使催化剂活性高、腐蚀性小、寿命长。

2.2 不同配体与CuCl及CuCl2配位
当配体不同时,对铜系配合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的研究表明,用吡啶、三苯基膦、EDTA同CuCl 配位时,吡啶可大幅度的加快DMC的生成速度,而三苯基膦和EDTA则完全抑制了DMC的产生[5]。

由此可推知以O、P为配位元素的Cu配合物不具备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CM的催化能力。

同时,发现了含N、F元素的配体可加速DMC的生成。

在Rabb[6]等的研究中,试验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含N配体及卤素对合成DMC的影响,当配体加入后同卤化亚铜相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NMI)4CuI 的活性最高,标准反应条件下,DMC选择性可达90%以上,甲醇的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以Cu(Ⅱ)代替Cu(Ⅰ)时,CuBr2同含N 配体配位后,CuBr2的催化性能明显改善,其中以(C3H7)4NBr/CuBr2的效果最好。

标准反应条件下,DMC选择性可达93.5%,甲醇的转化率达到58.1%[7]。

2.3 新型氯化亚铜配合物催化剂CuMP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经反复研究、试验,筛选出了含一定量配体的新型氯化亚铜配合物催化剂CuMP。

经过表征,CuMP催化剂的负荷能力强,平均值达到了 1.5g DMC/(g·cat·h),最高可达 2.0g DMC/(g·cat·h),同时具有了很好的耐水性。

100L反应器上进行了工程放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腐蚀性小、寿命长。

现已成功开发出了100t/a CuMP催化剂的工业生产技术。

该技术批量生产的催化剂在4000t/a 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的工业性实验转置应用结果表明,CuMP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高、寿命长、在2000小时内性能保持稳定,腐蚀性较小,已从根本上解决了甲醇氧化羰基化的腐蚀性问题[8]。

CuMP催化剂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同类催化剂比较,在反应条件基本相同时,生产能力和寿命、抗腐蚀能力都达到了很高的水
平,4000t/a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 的工业性实验结果更显示出CuMP催化剂极具竞争力的工业应用价值。

2.4 新型Cu(Ⅱ)配合物催化剂
针对氯化亚铜体系的不足,采用稳定性更佳的Cu(Ⅱ),腐蚀性更小的Br-,添加活性配位剂L,形成配合物催化剂CuX n L m。

实验结果表明CuX n L m配合物催化剂体系比CuCl稳定[9],CuX n L m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DMC在液相中的质量分数稳定在26%以上,副产物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5%,催化剂的平均负荷能力为1.73 g DMC/(g·cat·h)。

从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形态、重复使用性等与CuCl相比,CuX n L m工业应用前景更良好。

配体加入提高了CuCl和CuCl2的活性,降低了对反应设备的腐蚀,但催化体系不具有确定的结构。

根据杜治平等[10]的研究,同(C3H7)4NBr/CuBr2、CuCL/Phen-PS、CuCl2+NMI相比,以1,10-邻菲罗啉(phen)同CuCl2制备的Cu(phen)Cl2催化剂在较低的氧分压下催化活性更高。

Cu(phen)Cl2为四配位平面结构[11]。

应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当Cu(phen)Cl2浓度为0.011mol/L时,150℃,4.0MPa,一氧化碳与氧气分压比为19时,TON可达51.5。

实验结果表明Cu(phen)Cl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2],而且phen与Cu(Ⅱ)具有σ-π配位作用而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3 总结与展望
CuCl n(n=1或2)系列配合物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单一的CuCl和CuCl2作为催化合成DMC的催化剂,存在着氯离子在反应过程中流失、催化剂易与水等反应而导致催化剂失活,更造成强酸的环境对反应器严重腐蚀。

采取适当的配体同CuCl 或CuCl2配位之后,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催化剂造成的腐蚀设备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CuMP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同CuCl 和CuCl2相比CuX n L m、Cu(phen)Cl2催化剂也展现出更好的应用前景。

以Cu(Ⅰ)和Cu(Ⅱ)为中心离子配位的催化剂,催化剂的各项性能得到了提高,但目前还是缺少对催化剂本身配位分子结构的确定,配位催化DCM合成的机理研究较少,铜系配位催化剂的研发还没形成一定的理论。

参考文献
[1][8]王公应,刘绍英,陈彤,殷霞.碳酸脂绿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13,30(4).
[2][3]杜治平,周彬,雄剑,黄丽明,林志坤,吴元欣.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2012,40(8).
[4][5]王公应,王越.新型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催化剂的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0,20.
[6]VOLKER R,MICHAEL M,JORG S. Ligand effects in the copper 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to dimethyl
carbonate(DMC) [J].J M ol Catal A:Chemical ,2001,175:51-63 [7]LIU D H,HE J,SUN L B,et al. Cupric
bromide-de-rived complex: an effective homogeneous
catalyst for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to dimethyl carbonate [J].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200,283:1-6
[9]杨洋,刘晓勤,刘定华,姚虎卿.新型铜络合催化剂用于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过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28(1). [10][12]杜治平,周彬,黄丽明,黄晨,吴元欣,王存文,孙炜.Cu(phen)Cl2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J].催化学报,2012,33(4).
[11]B.Louis,C.Detoni,N.M.F.Carvalho,C.D.Duarte,O.
A.C.Antunes.Appl Catal A,2009,365:2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