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整合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整合

辑性与系统性。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理论背景
哲学背景
• 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社会背景
• 科学主义导致对人性尊重的缺乏。
心理学背景
• 行为主义的片面性,精神分析的人性恶的观点。
人物
• 马斯洛、罗杰斯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一)行为主义
• 客观主义:分析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 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 强化: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 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
(二)认知主义
世界是客观实体、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强调学习者 内部的认知过程。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自上而下的教学进程: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学
生尝试解决,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 子任务及所需的知识技能。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知识是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 结构组成,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 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学习可以 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学可从问题开 始,也可从规则开始。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 结构不良领域特点: 概念的复杂性、实例间的差异性。 两种学习: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知识获得三阶段: 初级阶段、高级知识获得阶段、专家知识学
习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
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 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 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 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侧面。 优点: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形成更 加丰富的理解,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 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 二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关于学习结果
从学习所获得的经验的性质看:相对的知识 从学习者形成的认知结构的构成看:网络结构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 人自己决定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关于学习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 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 ➢ 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 ➢ 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
第六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分类的学习观 加涅累积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理论根源
(一)哲学根源
• 康德: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人们无法知道的,人所知道的只是 自己的经验。
•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
四、关于教学的主要论点
(一)基本思路:
•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 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 • 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二)主要模式:
• 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 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 情境性教学设计 • 支架式教学设计 • 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主要评价
贡献
• 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等观点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 论的研究。
• 教学观具有相当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局限
• 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 • 过于强调信息加工的个别性,否认共同性。 • 归于强调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否认知识的逻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情境性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①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
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 标。②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类似,教师 提供解决问题原型,指导学生探索。③不需要独 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采用融合式测验。 优点;学生有主人翁感;容易激发内部动机;易于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及表达 自己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支架式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
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 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基本环节:①预热:引入问题情境,提供可能获得 的工具。②探索:教师确立目标,让学生探索尝 试,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探索。③独立探索:学 生决定探索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
(2)随机通达教学 基本观点: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
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 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作用: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并与具体情境联系,形成背景经验。有利于 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 的图示。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二)心理学根源
• 皮亚杰: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思维发生过程是主客体相互 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
• 维果斯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 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
(三)技术根源
• 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学习理论发展和 整合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基本理论观点
自然人性论
• 自然人性、似本能、人性本善。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 自我实现的需要。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 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 。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