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背光光学膜材介绍---宛方教学内容

背光光学膜材介绍---宛方教学内容


650亿
400亿
背光膜材介绍-扩散片
➢ 模组组成
➢ 下扩散膜微观图
BEF BEF
下扩散膜
导光板
反射片
从上到下分别为 (1) 扩散层,内部含有扩散粒子, 使光有效扩散 (2)基材,常用基材为PET、PC作 为载体 (3)背面覆盖层,背面用来防止静 电,以避免和LGP之间形成吸附
PET FILM
减少和LGP 的摩擦力 的同时减少 划伤LGP
光扩散面 PTE基材 PU防刮面
受相 同的 力时
PMMA
PBMA
Nylon
PU
PU在受同等力时发生形变最大
背光膜材介绍-扩散片
关键参数
(1) 厚度 (2)光线透过率 Transmittance (3)雾化程度Haze (4)耐环境变化(高低温、高湿、老化) (5)机械性能(抗刮、耐磨、抗落球)
制程介绍
(条纹)垂直方向的光束可以提高60%的亮度﹐两块条纹角度相互垂直聚光膜则 可
聚集全方位的光束﹐同时可以提高120%﹐原理图如下所示﹕
NO BEF
无BEF之部品﹐其光束是全方位发射的﹐其中侧边的光束
(红线箭头所示)未能使用以致使光能浪费。
WITH BEF
使用BEF的聚光原理如右图所示﹐从导光板发出 的全方 位光束(如图一所示)﹐红色光束通过BEF棱镜被聚集到
背光膜材介绍-棱镜片
棱镜片的角度讨论
棱镜角度对棱镜增光的机理,棱镜增亮原理是将弥散的光线通过棱镜侧面的一次 折射,集中在垂直向上的区域内,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棱镜一个侧面全反射, 另一部分侧面折射以低角度射出,最后一部分是朝背面射出的无效光线(需要通过 反射片补偿)。那么棱镜聚光后的坎德拉光强分布图会呈现出三峰形态,中间峰最 高,两侧的峰很矮(对于90度顶角的棱镜就是这这种标准形态)。当顶角变大时:两 侧峰会变得更矮,因其从第一个棱镜出射时,角度过低,出射后会射入到相邻棱 镜,从而最终朝背面射出;中间峰会逐渐从尖锐变得矮胖,当超过150度时,最后 会形成如同扩散的馒头峰。当顶角变小时:两侧峰会逐渐向中间靠,并变得更强, 中间峰则会减弱,并入两峰之间的波谷
To Create Colorful Life 创造精彩 引领视界
背光光学膜材介绍
ME-宛方
背光膜材介绍
>> 背光工作原理
侧发光LED发出LCD显示所需亮度和颜色(一般白色)的光,经过导光板的作用,把侧面光源转 换成正式的面光源,大部分光线折射到正面,小部分光线通过反射膜的作用,反射后被再次利用。 光线通过下扩散的扩散作用被完全打散,使光线在整个平面相对平衡。经下增光膜的棱镜聚集作用, 使光线在横向或纵向得到增强。经过上增光膜的棱镜聚集作用,使光线在纵向或横向得到增强。
75W34结构
表面保护涂层 特殊光学涂层
易接着涂布层,便于银更好地镀在PET上 镀银基材 粘胶层,使镀银部分和镀铝部分贴合
镀铝的基材
在反射面最表层,75W34由于使用的是涂层结构,相比75W28的PET膜,抗刮抗损伤能力较差得多,但光通过涂层的衰减要少 得多,亮度较好。
背光膜材介绍-反射片
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ESR)
On Axis Brightness (轴心亮度): 129cd/m2 Horizontal 1/2 Brightness Angle(水平视角): 47° Vertical 1/2 Brightness Angle(垂直视角): 30.5°
On-Axis Brightness (轴心亮度): 171 cd/m2 Horizontal 1/2 Brightness Angle(水平视角): 24.5° Vertical 1/2 Brightness Angle(垂直视角): 22.5°
背光膜材介绍-棱镜片
制程介绍
主要供应商
3M、LMS、友辉
背光膜材介绍-反射片
75W28结构
镀银基材 便于银更好地镀在PET上 因金属银属于活性金属,容易发生变化,起保护作用
使镀银部分和镀铝部分贴合
镀铝的基材
在25um的聚酯纤维膜单面,经易接着涂布、镀银、表面涂层加工成的结构与50um的镀铝加工后的聚酯纤维膜贴合而成
60℃ 0.031 0.037 0.037 0.03 0.022 0.024 0.047 0.045
70℃ 0.038 0.033 0.043 0.036 0.03 0.033 0.059 0.058
主要设备为涂布机
背光膜材介绍-扩散片
光线透过aze关系?
Tr与Haze关系: Transmittance ↑ Haze ↓ Transmittance ↓ Haze ↑
常用供应商
惠和、Kimoto、LMS、激智
背光膜材介绍-棱镜片
1、功能
棱镜片(Prism Sheet),又称为增光片(BEF,Brightness Enhance Film)
小 角度光束﹐蓝色光束被返回到导光板﹐光束通过导光板﹑ 反射贴布将蓝色光束返回。
背光膜材介绍-棱镜片
棱镜片实际应用效果对照图
Display 90/50
BEF II 90/50
Crossed BEF II
On-Axis Brightness (轴心亮度): 87 cd/m2 Horizontal 1/2 Brightness Angle(水平视角): 55.5° Vertical 1/2 Brightness Angle(垂直视角): 44.5°
利用折射与反射这个光学原理的组合效应,提升背光源的发光效率
(1)基本结构
Pitch
Prism Angle
UV胶
PET 背面塗层
背光膜材介绍-棱镜片
棱镜片作用—改变出光视角
聚光的原理如下:就是利用光线折射原理,将全方位角度的光束聚集成小角度的
光束﹐其削减侧角度的亮度来提高中间角度的亮度﹐一块聚光膜仅能聚集与棱镜
结构:
多层聚合物的复合叠加,各薄膜层间相互作用将整个可见光频谱的光反射。
ESR线膨胀率与热膨胀系数
膨胀量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成线性关系
背光膜材介绍-反射片
TD 80V2
MD
TD 80
MD
TD 75W34
MD
TD 80V2-B2
MD
常用反射在膨胀量加热平台测试
50℃ 0.027 0.025 0.027 0.018 0.013 0.016 0.039 0.0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