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地理期末备考知识

初三地理期末备考知识

初三地理期末备考知识一水污染及其防治强化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21年6月16日电: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监测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大范围蓝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

经估算,太湖晴空区内的蓝藻覆盖范围约800平方千米。

材料二近年来,赤潮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严重。

1997年到1999年的3年间,共发生大规模赤潮45起,我国已成为一个赤潮灾害多发的国家。

1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2太湖富营养化及近海海域赤潮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3应如河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答案 1D 2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及水运、旅游业污染。

3①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污;②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地注意人地协调发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污,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③清除湖底淤泥;④有些湖泊可引入活水,放养草食性鱼类等措施以减轻富营养化程度。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强化专练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呼吁不能“为嘴伤林”。

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并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既能保留烧烤这种被大众欢迎的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答案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

2电烤。

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强化专练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2021年6月1日起,在我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材料二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

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打算近几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

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

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1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

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现在的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3武汉大学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答案 1普通地膜等塑料废弃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约需2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长期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使农作物减产。

2不行。

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烟尘,而且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筛选出土壤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种。

3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

二电煤油供求矛盾突出今年以来,尽管我国电、煤、钢材等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增长迅猛,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10个月累计,全国发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4%,钢材生产增长22.1%.消费量增长更快,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有2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拉闸限电。

一些电厂用煤告急。

原煤消费量大幅度增加,预计全年将达15亿吨。

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由于国内资源供应存在明显缺口,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铁路运输和港口紧张。

前三季度,13种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金额近500亿美元,同比增长49.1%.电解铝生产所需原料50%以上依赖进口,今年10月份进口氧化铝到岸价格同比上涨1倍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

1、电力供给偏紧,缺电范围扩大今年前三季度,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今夏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缺电范围进一步扩大,21个地区先后出现拉限电情况。

据国家电网公司方面预测,四季度全国用电量增速可能略有下降,全年用电量增长15%左右,达到18844亿千瓦时,净增2460亿千瓦时左右。

今年的缺电已经从部分地区夏季高峰或枯水期电力短缺转变为全年持续性缺电和随机性缺电。

据统计,今年1-9月全社会用电量为13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8%,而同期全社会GDP增长8.5%.预计全年用电量增长将达到15%,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8844亿千瓦时,比上年净增2460亿千瓦时。

2021年预计全年用电增长速度仍将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达到11%;全年预计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5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首次突破2万亿千瓦时大关,达到20910亿千瓦时。

继去年全国12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后,今年缺电范围进一步扩大,电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前三季度有21个电网出现过拉闸限电。

这21个省级电网分别是河北南部电网、山西、内蒙古西部电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宁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

其中,河北南部电网、山西、浙江、江苏、广东、云南7个电网均出现了拉闸限电情况。

部分电网因拉闸限电导致用电最大负荷增速低于统调发受电量增速。

其中供需形势较为紧张的华东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和发受电量分别增长11%和21.23%,华中电网分别增长11.89%和15.34%,华北电网分别增长9.33%和16.95%.1-10月份,分电网中只有东北区域电网略有剩余,且出现了“九五”以来从没有过的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2、煤炭价格在高价位基础上小幅上升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达到了9年来最高,电力等高耗煤行业生产增长尤为迅猛。

冶金、石化行业对煤炭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焦炭的需求。

预计全年焦炭产量将达到1.63亿吨。

根据2002年煤炭消耗系数资料计算,全年火电和焦炭所需煤炭消费量将分别达到7.5亿吨和2.2亿吨。

加上其他行业的煤炭消费,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5.1亿吨,比2002年增加1.4亿吨煤的需求量。

受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今年以来,煤价在上年高价位基础上仍呈小幅上升趋势,1月份突破170元/吨,1-9月平均售价达到171.84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每吨价格上涨4.8元,增长2.9%.其中平均售价最高的华东地区为210.36元/吨,比全国平均售价每吨高出38.52元。

3、油品供应吃紧,有些地方已采取限制供应措施今年下半年,尤其是进入11月份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柴油供应紧张的现象。

有些地方的加油站已经采取了限制供应措施,有些地方的车辆则在加油站外排起了一两公里的长队。

而由国家规定的油品价格,在一些地方已经被市场突破。

据了解,从今年5月开始,一些地方就出现油品供应紧张现象。

当时广州公交系统柴油供应就曾接近中断。

11月7日前后从上海开始的油品供应紧张情况,现在已蔓延到苏南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

到目前,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杭州等地的相当一部分加油站已经没有了0号柴油供应,有供应的加油点基本都是限量销售。

东北三省、四川、重庆等地也传来了柴油供应匮乏的消息。

供求矛盾原因何在1、四大因素导致电力供不应求从总体上分析,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经济快速发展、高耗能行业迅速扩张和持续高温干旱,是造成去年冬天以来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的四个主要原因。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

国民经济稳定的增长中,电力需求出现加快增长的势头,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促进了电力弹性系数的较快提高。

连续几年的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使得工业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也带动了装备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民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使得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电工业获得较快增长,这些行业均出现较好的行业景气,其生产快速增长必然形成对电力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些用电大户行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工业用电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工业用电是我国电力需求的主体,占全社会用电需求总量的73%2电力投资连年偏低,造成电力供应能力不足。

统计显示,“九五”以来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逐步下滑。

电力基本建设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直接导致了电力建设缓慢,也造成了电力总量供应不足。

3高耗能行业高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供应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下降。

2002年我国钢、钢材、有色金属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7%、19.6%和14.5%.今年前10个月,钢、钢材、有色金属、铝材等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了20%.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的增长。

同时,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全国GDP用电单耗的持续回升。

4持续高温、干旱和来水不足增加了随机性缺电。

随着空调的大量进入家庭,初步统计,华东电网、南方电网、华中电网空调制冷负荷比重均已超过了30%.空调负荷在电网系统负荷中比重不断增大,既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对气温的变化越来越敏感,也导致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今年夏天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就是造成南方电网、华东电网和华北南部电网等地区缺电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电煤供应紧张、一些地方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2、煤炭市场产销两旺的四大因素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煤炭市场继续向好。

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增加了电煤需求量。

今年1-10月累计,全国发电量1512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其中火电发电量12559亿千瓦时,增长16.5%.进入四季度以后,虽然夏季用电高峰已经过去,但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会有大的降低,特别是随着高耗能、受电力的电解铝市场的回升,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力的需求,促进煤炭市场向好发展。

2港口存煤下降促进煤市提前启动。

进入三季度以后,全国各港口存煤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如山东、青岛、秦皇岛、天津等重要煤炭集散港口,煤炭量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降低,港口存煤的降低,为四季度煤炭市场的整体回升创造了条件。

进入9月份以后,煤炭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用户开始提前增加存煤数量,这一方面缓解了四季度的市场压力,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也促使煤炭市场提前启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