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媒体与社会课程复习资料

北京大学媒体与社会课程复习资料

答题要求简答题只需简单的分条陈述。

论述题要以小文章的形式,注意结构性。

论述题中要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可以写多一点。

简答题·历年考题一、对雕版印刷的发明产生影响的技术1、文字的雕刻技术(甲骨文、铭文的反体阴文)2、印章的使用(印章的反体阳文雕刻对雕版印刷是最具有启发性的)3、文字的石刻艺术4、拓印技术(包括早期的孔版漏印技术)二、少数人掌握文字对社会的影响1、信息的高度集中2、成员等级化的产生3、权威的树立(传统社会需要一个权力的中心和基于宗教价值的正统性的机制)4、非识字者处于“被动”的地位5、教育的作用三、汉字作为媒体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3、有利于保持书面语的一致性;4、有利于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5、有利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的形成;6、有利于形成国人文化上的认同感。

缺点:1、字数多;2、难学难写难认难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穷国弱,民智不开,科技落后,教育不普及;3、汉字的繁难为古代愚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四、国际互联网的特征1、双方向性:用户能够参与到媒体之中,这是它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根本区别,也为国民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提供另外一种形式;2、开放性:网络崇尚的信条是不受任何限制、所有信息的存取自由、不受任何权力机关的管制。

但是这种极端的信息自由也导致了信息混乱;3、信息的丰富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类型、各种内容的信息,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生产与发布。

计算机已成为收集信息的工具;4、功能的充实性:国际互联网能够实现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的目标,能提供各种基于电子邮件的信息服务,能实现多媒体电视会议、交互式游戏、远程教育等众多功能;5、远程可取性:互联网消解了地理位置的意义,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信息源连接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可以让人零距离检索获取来自全世界的信息。

五、简述英尼斯传播偏向理论1、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把媒介分为偏向时间媒介(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控制时间)和偏向空间媒介(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控制空间);2、偏向时间媒介指粘土板、石板、羊皮纸等,倚重口头传统,通常笨重、耐久、难于生产,但有利于宗教的传承;3、偏向空间媒介指莎草纸、纸张等,倚重书面传统,通常轻便但难以保存,比较容易生产,有利于帝国的扩张;4、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六、简述图腾与印记的内容与不同之处1、图腾是原始人用来做本氏族的标志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被认为与本氏族血缘有关。

2、印记是为了确保本氏族的财产不受侵犯,被视为本氏族法权的标志。

3、图腾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氏族制的发展,图腾崇拜为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期之后新氏族不断分蘖的产物。

原始人选择某些动植物或生物等作为女性生殖器和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祈求氏族人口繁盛。

从图腾崇拜中自认为找到氏族的始祖,由此演变为祖先崇拜。

4、印记的产生标志着所有制的产生,在岩画上刻上氏族部落的印记成为没有文字契约的境界特征。

七、电视的特征1、声音、文字、图像的同时传递;2、一次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3、以公开的形式同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在这一点上与报刊、收音机具有共同的特征);4、电视的线路容量(负载量)受技术上的限制,频道数有限;5、产生出国家或大企业集团,信息传递者独占使用的问题;6、信息传输系统(传统的模拟技术)的大规模化和复杂化,要造就出双方向性的传播非常困难;7、产生由少数专业人员组成的信息传递者集团和享受单方向传输信息服务的受众即视听者这两类人员;8、电视比收音机在信息技术方面与国家和资本的关系更为密切。

简答题·可能考点一、有关媒体(媒介)1、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新闻媒体。

2、媒介: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指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

3、媒体的重要意义:对信息的共享、共同意识的建立、社会价值的传递、大众文化的形成和改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4、媒介的基本功能:储存信息和传播信息。

5、大众媒介四大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二、英尼斯理论中媒介与社会的关系1、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有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

这种社会强调习俗、延续性、社区,注重历史的、神圣的、道德的事物,它具有社会秩序稳定、等级森严的特性。

这种社会的特征抑制作为变迁动力的个人独特性,但允许个人独特性在富于表达力的语言和各种丰富的感情中得到反映。

2、偏向空间媒介有助于远距离管理和广阔地域中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扩张,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不强的社会体制。

这种社会注重科学知识的发展,注重政治权威。

这种社会的特征是等级性不明显,但能建立高效地沟通来自远方的信息的传媒系统。

3、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改变社会组织的形态;开创人们交往的新形式;发展新的知识结构;转移权力中心。

4、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两者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

三、麦克卢汉的媒介四论1、地球村:人类历史分为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产生时代、印刷媒介时代和电子时代。

2、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的意义远大于媒介内容的意义;每一种新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具体内容如何,这种媒介的形式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并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人们藉以传播的媒介不仅触发了社会组织的大变,而且引起了人类感官能力的大变。

3、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的发展能延伸人类的五官的功能;媒介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体的任何延伸都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促成变革,使一部分人行进在时代前列,而使另一部分人落伍。

4、冷媒介和热媒介:热媒介具有高清晰度和低参与度,如广播、电影、照片等;冷媒介则相反,因为信息量小受者须用自己的想象,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四、菲斯克的媒介三分法1、呈现型媒介:声音、表情、身体的动作等,媒介就是传送信息者本身。

呈现型媒介受即时即地的限制,并产生交流行为。

2、再现型媒介:使用再现型符号,并具有再现性和创造性;即交流者可以遵循一定的文化和美学惯例,以这些媒介创造出各种类型的“文本”。

3、技术型媒介:与再现型媒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两者的再现性;区别是技术型媒介采用较高水平的技术创造通道,但受制于技术的限制。

五、原始人刻画的原因1、如果艺术的文化性起源不是乱写乱画或美的表现,企图是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用而制作的图像的话,符号和记录保存的起源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2、如果史前时代的人类的经济和仪式活动必须是在适当的时候举行的话,图像和符号就成为了定期组织文化活动的一种手段而发挥作用。

六、岩画的特征1、以岩石为书写材料。

2、上下、左右两度空间,为平面造型。

3、在形象上只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状而省去细节。

4、与语言分离。

5、图像有很大随意性,含义是多义的。

七、基普的结构(即特征)1、由垂直方向、层次和中心绳上的相对位置以及次中心绳的相对位置来表达各种各样的信息。

2、水平方向的展开:中心绳的方向性是扣环的一端为开头,结子一端为结尾,表达了前后的概念。

3、垂直方向的展开:吊绳向下,头绳向上,表达了上下的概念。

4、层次之分:由中心绳和几根连接在中心绳上的绳子组成一个层次,连接中心绳的绳子又成为另一个层次的中心绳,以此类推。

5、基普由绳与绳之间的空间组成。

八、书写材料的不同导致字体的变化1、神圣文字体系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业已形成;2、石刻字的特征:刻写速度慢,线条成直线或圆形,字形多为长方形;3、纸莎草纸文字的特征:书写速度快,字形更接近圆形;4、神圣文字失去图画的形状,成为文字。

九、咖啡馆与报纸的关系1、就像电影院与电影的关系2、咖啡馆是收费的读书会场,一份报纸至少被20、30人轮流阅读,还有人为不识字的人大声阅读。

这些使得报纸有了超越发行份数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

3、咖啡馆不仅具有作为阅读报纸场所的功能,还具有展览会场和进行各种交易的经济中心的作用。

十、电话怎样从公开的到隐私的(促进电话现代化的三个过程)1、建立独立性极强的电话网,建立全国统一管理的电话系统;2、接话员工作的标准化、声音的规范化;3、在此前提下,电话产业积极诱使电话用户间的会话,以此作为积累资本的过程。

论述题·历年考题一、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对欧洲社会造成的影响与你的认识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分为四点。

一是使得出版物大量增加,印刷本代替手抄本,宗教图书的比例因此下降,并由此引发了宗教的争论,唤起了人们自由的讨论,刺激了人们读书的欲望;二是使得16世纪成为翻译图书的世纪,本土语大量使用,各阶层识字率提高,人们的眼界得以开阔。

近代国家语言政策也随之产生,使用统一语言的国民意识使得国家语言特权地位产生;三是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盛,旅行记、探险记大量出版,知识加速传播,为报纸等媒体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四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宗教书与宣传小册子得以大量印刷,促进了宗教改革。

对意识的影响也有四个方面。

一是在印刷术发展的初期,听觉的优越性在印刷书籍的扉页上表现出来,而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便于记忆的书写形式产生,听觉的优势逐渐地被视觉的优势所取代;二是印刷把语言固定在视觉空间的位置上,书籍整齐规则的排列强调一种机械式、非人性的世界。

印刷书籍容易阅读,也提高了快读和默读的速度,这种方式在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关系;三是印刷文化改变了手抄时期生产者志向文化,形成了一种消费者志向的文化;四是因书籍的印刷形成了新的职业和社会关系,产生了著者、出版者、版权代理人、校对编辑、文稿编辑等,他们之间又有相对关系。

二、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的内容、观点及你的看法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的内容是将人类历史分为四大阶段:一是口头传播时代即部落文化阶段,部族成员主要靠听觉接受信息,感情上人与人之间都很密切,对他们来说耳听为实;二是文字产生时代即个人阶段,三是印刷媒介时代即古登堡阶段,这两个阶段一种新的感觉比(即视觉主导一切)诞生,迫使人们进入一种线性的、逻辑的、归类的知觉方式,而字母的使用则培养和鼓励人们习惯于以视觉和空间的方式,尤其是统一的、持续的和连接的空间和时间方式观察世界;四是电子时代即重新部落化阶段,电子技术使听觉再次成为主导,印刷技术将人与人分割开来,电子时代的产生又把世界带回了地球村,它正迫使我们实际地重新考虑和重新评价每一个被视为当然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三、论述你对汉字的认识(提纲)1、汉字与识字(汉字繁难;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2、汉字与方言(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保持书面语的一致性)3、汉字与文化(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的形成,文化上的认同)4、汉字与政治(愚民政策)5、计算机时代的汉字(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论述题·可能考点一、论述字母产生与演变的过程公元前1000年左右发生了文字演化史上的重大变革,即字母的发明,它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