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乐基础说课稿

声乐基础说课稿

音乐表演专业《声乐基础》说课稿
临沂职业学院文法系李宗芝
总述:说课内容总共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为:课程设置、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和课程特色与建设目标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
《声乐基础》课程是我院音乐表演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声乐基础》课程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和幼儿歌曲表演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握歌唱的基本发声原理、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

2.熟悉儿童的声音特点即童声演唱的方法。

3.熟悉大量不同类型的幼儿歌曲。

能力目标:
1.能演唱三种唱法不同类型的歌曲,重点掌握其中一种演唱方法。

2.具有正确分析和表达幼儿歌曲的能力。

3.具备基本的儿歌律动表演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
(四)前承后续关系
本课程的前承课程有: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语言训练和形体训练,它的后续课程有:钢琴表演与伴奏、声乐演唱与教学、童声合唱与指挥和舞台表演等课程。

(五)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与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重点,与幼教行业、幼儿园合作建立校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构建‘三维'的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采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艺术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优点是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

同时存在的不足有音乐综合能力较差,缺乏实践能力同时文化水平较低、结构单一。

为此我们要加强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文化素养使其建立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1.根据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学习内容。

2.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认知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选取教学内容。

3.选取符合岗位需要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声乐基础Ⅰ》:讲述声乐课的目的与作用、简单的练声及歌曲(30学时)
1.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声乐的特点与原理,儿童声乐与成人声乐的区别,练声曲的技巧,歌词与曲调的配合,会唱多首儿童歌曲与艺术歌曲。

2.教学具体内容:讲授声乐的技巧与练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程度,练声曲、五度哼鸣、五度开口音、五度闭口音及开闭
口音的结合练习。

儿童歌曲参考:《数鸭子》《好妈妈》《找朋友》《丢
手绢》《新年好》《卖报歌》《劳动最光荣》《我爱北京天安门》《红蜻蜓》《粉刷小工人》等;艺术歌曲参考:《花非花》《大海啊,故乡》《思乡曲》《绒花》《长城谣》《小路》等。

《声乐基础Ⅱ》:演唱更多的艺术歌曲、复杂儿歌的学唱(34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复杂的儿童歌曲、艺术歌曲和练声曲的掌握,不同的曲风的表现力。

2.教学具体内容:开闭口音配合的六度,八度跳音练习,八度连音练习等练声曲,讲授更多儿童歌曲与艺术歌曲的风格与把握过程。

儿童歌曲参考:《我们多么幸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小小的我》《歌唱二小放牛郎》《雨花石》《太阳出来喜洋洋》《铃儿响叮当》《我们美丽的祖国》《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幸福在哪里》《茉莉花》《雪绒花》《友谊地久天长》等;艺术歌曲参考:《小河淌水》《牧羊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共和国之恋》《桑塔露琪亚》《春天年年到人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鳟鱼》《多年以前》等。

(三)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我们根据“歌唱技巧训练,由易到难;声乐教学能力训练,由弱到强;素质教育,由浅入深”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

我们以艺术歌曲演唱和培养幼儿歌曲律动表演能力为主线,通过校内外实践场所训练,多元化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演唱与表演技巧,融教、学、演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合一。

(四)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根据《声乐基础》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具有齐备性、适用性、先进性的特点,高职教育特色鲜明。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有:教材、实训指导书、课件、网络资源等。

(五)教材
选用教材位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
编者:徐浩刘世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5
参考教材有:《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声乐实用基础教程》、《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1-4、《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1-4等声乐教材。

四、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示范比较法、模仿引导法、学生互评法、观摩学习法、舞台实践法、自我分析法、小组研讨法、纠错比较法、情感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示范比较法:如果学生在演唱某一乐句的时候,声音方法上出现了错误,那么教师会做两个示范,一个是正确的声音,一个是模仿该学生发出的错误的声音。

学生通过两种声音的对比,会很直观的感受到正确的声音和错误的声音之间的差别,那么他会调整自己的发声方法,
尝试着发出正确的声音。

学生互评法:为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对每个人演唱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动性。

(二)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探索实践了“分层式”、“实践式”、“观摩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分层式:
根据学生嗓音条件的不同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个性化分层次教学。

除了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声乐表现力的提高。

在教材的使用和作品的选择上,实行“因材施教,按条件类型分类、分层次培养”的策略,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既强调专业的基础性,也促进声乐技法的学习。

实践式:
.每学期举办一次专业技能大赛,还不定期让学生参加省市级1.
各类声乐比赛。

2.让声乐方面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

3.举办优秀学生的个人专场演唱会和毕业音乐汇报会。

观摩式:
1.每年举办“教师技能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表演进行直观的学习,学习每位专业教师的表演优点,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2.运用多媒体,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国际知名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和声乐大师的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大师美妙的声音、良好的台风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进行观摩学习。

五、教学环境
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实践环境,我们有专业的标准琴房、大型演出厅和舞蹈形体训练室等实践场所。

以下是实训场所与课程对应表:
基地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实训项目指导教师课时数
2+1声乐教学,包括发声训课时/ 音乐馆声乐教师琴房周练和歌曲演唱
舞蹈厅音乐馆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周舞蹈教师 2课时/声乐表演舞台实践,包括演出、比赛、个人专场音不定期专业教师餐厅二楼演播乐会、毕业汇报音乐会等六、课程评价和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技能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形式为独唱,最终总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技能比赛)成绩相加得出,其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课程特色与建设目标
(一)课程特色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声乐理念,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技巧,锻炼学生艺术歌曲和幼儿歌曲的演唱能力,胜任幼儿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将来在就业方向上可以多方选择.
.强调艺术实践、舞台表演锻炼的重要性,创造各种条件为学2.生搭建艺术实践能力施展的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提高了
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化学生的专业功底和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丰富的声乐课程的文化内涵,提升声乐课程与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和学术地位,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
3.加强声乐课程的教学研究
4.增强实践和交流机会
5.加强教学曲库的建设和分级更新工作
6.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增加图书音响资料数量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