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垂线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垂线教案

第七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交点;了解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有一个交点,直到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
运用垂直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两根小棒、三角板或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垂直
提出要求,把两根小棒摆在自己的桌子上,并画出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把两根小棒近似的看作两条直线。

1.请学生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1)学生随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2)将学生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进行分类。

选择不同的相交情况,展示出来。

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平行。

指出今天我们只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2.说一说: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
学生不难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4个角。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学生回答:教师在图上画角和交点。

3.想一想。

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以下几点。

①∠1与∠2的和等于180°,或者∠2与∠3的和等于180°等。

②∠1与∠3的度数相等,∠2与∠4的度数相等。

③图3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

二、认识垂线
(1)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图3中四个角,验证自己的想法。

(2)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个交点叫垂足。

(3)找一找。

请你找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现象。

如:(1)黑板面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2)窗户中的横框和竖框是互相垂直的。

(3)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是互相垂直的。

(4)书本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三、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出示点A与直线。

请学生从A点向直线上的点画连线。

学生独立作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一种画法。

如,
2.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请学生估一估,这几条线段中那一条线段最短。

用尺子量一量,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说明距离的概念。

板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巩固练习
学生随意画一点和一条直线,然后再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并量一量距离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垂线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个交点叫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认识垂线,知道垂线的画法,理解垂线的性质,明白出现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运用学生的原有的有关于角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学生在回忆角的同时说出有关于直角的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在指上随意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任意点画一条或多条垂线,他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用作图工具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垂线;然后让学生来演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垂线,又让学生来判断他画的是否正确,并说出为什么——垂直的标志。

然后再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比较规范的一条直线的垂线,再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再示范。

学生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