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pwm调速系统和仿真设计

spwm调速系统和仿真设计

SPWM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班级:学号:目录序言 (2)1.正弦脉宽调制SPWM型逆变器基础理论 (2)1.1正弦脉宽调制(SPWM) (3)1.2 SPWM波的调制条件 (5)2.三相SPWM逆变电路带星型负载的仿真 (5)2.1建立三相SPWM仿真模型: (6)2.2仿真结果分析 (7)3.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系统SPWM电压型逆变器的仿真 (10)3.1 建立模型基础概念 (10)3.2 SPWM电压型逆变器矢量仿真模型的建立 (11)3.3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3)序言交流电机传动的电力机车是由电压型、电流型交直交变流器供电的异步电机组成的系统,包括整流器,直流中间环节,和逆变部分。

而逆变器是控制 6个半导体开关器件组成的三相桥式逆变电件的通断,可以得到不路。

按照一定规律控制同频率的三相交流输出各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通断,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三相交流输出。

本文针对逆变环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针对带一般星型电感性负载,和在三相异步电机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MATLAB仿真,并对负载突然变动时的情况进行了讨论(添加一个阶跃转矩),在对三相异步电机进行仿真时,采用了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模型,即使在负载变动的情况下,系统仍能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稳定,可见其具有很好的调速性能。

为了简便起见,本文仅针对电压源型逆变环节进行讨论,所以在MATLAB仿真中,直流中间环节采用直流电源替换,电压源型逆变器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电压型逆变器1.正弦脉宽调制SPWM型逆变器基础理论所谓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用直流斩波的方法,将逆变器的输出相电压调制成幅值相等的若干个矩形电压脉冲,通过调节占空比改变脉冲宽度,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而调节一个周期的循环开断时间可改变输出电压频率,从而在逆变器上实现VVVF 的综合控制。

下图是PWM 变频器的主电路原理图,图中以IGBT 全控功率元件143652VT VT VT VT VT VT 、、、、、构成A 、B 、C 三相桥臂,为简化图形,与各开关元件并联的续流二极管未画出,三相电阻负载‘Y ’接。

为使逆变器输出PWM 电压波,前提是取得所需要的PWM 脉冲序列,以控制逆变器开关元件的通、断。

通常是利用三角波电压与参考电压(如正弦电压)相比较调制出PWM 脉冲序列,如图3-7所示。

图3-6 PWM 变频器原理图图3-7产生PWM 脉冲矩形波1.1正弦脉宽调制(SPWM )1.1.1单极性和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以等腰三角形载波t u 和参考正弦波r u 的相交关系,可以产生SPWM 调制波。

ru dU +当参考电压r u 正半波时,若r t u u ≤,调制波,而r t u u ≥, 为宽度不等的矩形脉冲波,正弦参考电压与三角载波电压的交点r t u u =是输出电压转折点,由于采用正弦参考波调制,所以靠近r u 幅值处的脉冲波较宽,两边逐渐对称变窄,矩形面积所表示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大小符合正弦分布规律,称这种脉冲序列SPWM 序列。

当r u 在负半周时,需要把r u 正半波的SPWM 序列反向,得到一个周期的、幅值在0~P u 变化的脉冲序列,称为单极性SPWM 调制模式,如图3-8(a )。

如果在每个交点r t u u =处同时产生正、负触发脉冲,在一个半周既有P u +又 有P u -脉冲序列,这种调制称为双极性SPWM 调制模式,如图3-8(b )。

(a ) 单极性SPWM 脉冲(b )双极性SPWM 脉冲以图3-6的二电平逆变器A 相为例,在输出端A 点只能有+Ud /2或-Ud /2两个电平,因此1VT ,4VT 必须处于互补的通、断状态,而采用双极性的SPWM 脉冲序列,可控制 1VT ,4VT 互补触发或关断,当然,在用于控制功率元件互补ru tu通断时须满足“先断后通”的原则。

则逆变器A 端输出电压波形为图3-9。

1.2 SPWM 波的调制条件SPWM 波实质上是功率器件的驱动脉冲,所以与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一致。

因此受到对逆变器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功率元件允许的工作条件的限制。

调制比:rmtmU M U =在双极性SPWM 波中,最小脉宽出现在r u 接近载波t u 峰值的两交点间,此处的最小脉宽时间必须保证大于功率元件的关断时间oof t 使其可靠关断后,互补元件再导通,因此一般M ≤0.9。

载波比:trf N f =r f :三角载波频率,(Hz ); t f :正弦参考波频率,(Hz );载波比是一个周期参考正弦波三角载波的周期数,在r f 一定的情况下,显然载波比N 越大,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越接近理想正弦波;但同时开关元件的开、断频率也就越高,因此受到元件的开、断频率允许值的限制。

2.三相SPWM 逆变电路带星型负载的仿真三相SPWM 与单项相类似,但载波信号t u 认为对称三角波,线电压在d U ±和0之间变动,而星型负载可能的电平为d U ±,2d U ±和0之间变化。

为了保证U d /-U d /+0三相之间的相位差,在波比为3的整数倍。

且输出电压谐波集中分布在t r n k ωω±处,其中1,3,5,...=3(21)1,1,2,3,...2,4,6,...=61,0,1,2,...=61,1,2,3...n k m m n k m m k m m = -± =⎧⎨=+ = - =⎩或, 仿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2.1建立三相SPWM 仿真模型:1S 2S 4S 6S BR -3S 5S ABCAR CR O图0 Discrete PWM Generator 模块参数设计其中三相负载的有功为1kw ,感性负载为500var ,SPWM 的控制信号由Discrete PWM Generator 产生,选择三桥臂六脉冲;m=0.5,基波频率50HZ,载波频率为其30被,即1500HZ;powergui 设置为离散仿真模式,采样时间6510s -⨯,输出的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直流电流波形如图所示。

2.2仿真结果分析图1 总图图2线电压波形图3 线电流波形图4 直流电流波形选择powergui 中的FFT 模块进行分析,THD 在m=0.5是高达139.45%,所以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采用SPWM 可以使电流更接近正弦波。

图5 FFT 分析图3.三相异步电机调速系统SPWM 电压型逆变器的仿真3.1 建立模型基础概念转差频率控制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采用SPWM 电压型逆变器,转速采用转差频率控制,即异步电机的定子角频率1ω由转子角频率ω和转差频率s ω组成1s ωωω=+,在此过程中,电动机的定子电流频率始终能随转子的实际转速同步升降,使转速的调节更为平滑。

保持转子磁链r ψ不变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矩直接受到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1t i 控制,并且转差s ω可以通过定子电流的装具分量1t i 来计算,转子磁链r ψ也可以通过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1m i 来计算。

在系统中移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出为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1t i ,并通过计算的到转差s ω、如果采取磁通不变的控制,则0r p ψ=,由于1m r sm r L i T pψ=+,可得: 1r m m L i ψ= 又因为m st s r rL i T ωψ=,可得: 11s t r m i i ω=,由于矢量控制方程得到的是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本系统采用变压型逆变器,需要将相应的电流控制转换为电压控制,又由于m e p r st rL T n i L ψ=,其变换关系为:11sm s m s st u R i L i ωσ=-1()st s s st sm u R L p i i σω=+- 式子中sm u ,st u 为定子电压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σ为漏磁系数,且满足:1m s r L L L σ=-sm u ,st u 经过二相旋转坐标系/三相禁止坐标系的变换(2/3)r s ,12/33/2101/221/22C C -⎡⎤⎢⎥==-⎢⎥⎢⎥-⎣⎦得到SPWM 电压型逆变器的三厢的电压控制信号并且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

3.2 SPWM 电压型逆变器矢量仿真模型的建立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仿真模型:图1 转差频率控制的SPWM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上述仿真系统的控制部分由给定,PI 调节,函数运算,坐标变换,SPWM 脉冲发生器等组成。

给定环节是定子的电流励磁分量* 5.2im A =和转子的速度*1400/min n r =。

放大器G1=35,G2=0.15和给定积分器组成了带限制幅度的转速调节器ASR 。

电流电压模型转换由函数*Um ,*Ut 模块实现。

函数运算模块*ws 根据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计算转差s ω,并与转子频率ω相加得到定子频率1ω,在经过积分器得到定子电压矢量转角()theta θ。

模块sin 、cos 、0/dq abc 实现了二相到三相的变换。

0/dq abc 输出后插入了衰减环节G4。

在模块调试时,可以试系统开环工作,将PWM 发生器设置为部运行模式,根据0/dq abc 输出和PWM 发生器的三相调制输入信号的幅值小于1的要求,计算G4得到其值为2。

其中在0.45s 时加载65TL N m = g , G3=0.0067, G5=G6=9.55,将参数改为50Hz, 由于11st r m i T i ω=,有110.0690.0020.071()0.0690.0020.071()s m s r m r L L L mH L L L mH ===+=+==+=+=此时:0.0710.0870.816r r L mH Tr R mH === 其他参数不变,其中选择固定步长算法23ode tb ,补偿取510-,仿真时间0.65s 。

图2 仿真参数设置图3.3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具体图形见如下所示:图3 二相/三相时abc三相电流图4 转子磁链图形图5定子磁链图形图6 转矩波形图7转速波形图8 转子abc三相电流图9 定子abc 三相电流结果分析:通过仿真我们可以发现在0.43时转速已经达到1400/min r ,即为稳定值,此时转子预定子磁链也都近似于圆形。

而但加入负载65TL N m = g 后,系统出现短暂波动,但很快就达到稳定。

所以说,该模型是相当理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