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聚氯乙烯树脂老化白度
汤建辉
汪海位 安晓通
赵保东 王小强 雷 琳 李文华 李娴娴 备 注
男 男
男 男 男
本 科 大 专
大 专 大 专 大 专
质量副主任 生产副主任
班 长 工 艺 员 主 操
组 组
组 组 组
员 员
员 员 员
技术负责 现场实施
现场实施 现场实施 现场实施
女 大 专 化 验 员 组 员 化验分析 女 本 科 统 计 员 组 员 数据统计 以上小组成员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学习,取证合格率100%。
91.36
87.34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本次QC活动虽然未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提高了小组成员 用PDCA循环方法查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中积 累了经验。
2008年6——10月客户使用满意度评价(满分100)
品名 2008年 6月 PVC树脂 顾客满 意率 7月 8月 9月 10月 广州库 96 97 95 96 96 杭州库 97 96 97 95 97 无锡库 95 95 97 97 98 上海库 96 96 96 96 98 河南库 97 98 97 98 97 南京库 97 98 98 98 96
选题理由:
公司质量方 针
科学管理 持续创新 优质服务 顾客满意
公司现状
悬浮法PVC老化白度,直接影响PVC的后 加工工艺和加工制品的性能、色泽、使用 寿命,特别是透明制品的透明度,下游加 工企业对此项指标的要求特别高,所以, 提高PVC树脂的热稳定性,必将增强公司 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公司产品的老 化白度虽高于国标中规定的 ≥ 74% ,但仍 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聚合车间生产采用DCS自动控制,并且检测技术成熟。 组员具有多年的聚氯乙烯生产经验,技术全面,对聚合、 干燥生产过程掌握全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及改进、完 善生产工艺的能力。
可 行
公司曾检测过日本信 越的PVC产品,在国标中 规定的160℃的温度下, 受热10分钟后,其老化白 度可保持在91%以上 。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 业竞争力一直是公司全体员 工的工作目标;有去年 QC 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客户对我公司产品质量满意度有所提高 注:以上数据由西部资源物流公司提供
从以上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经过对配方的调整和控制参数的 改进,树脂的品质有了大的提高,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了更 高的评价,在同行业中获得好声誉,提高了产品竞争优势,有力 的支持了公司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
序 号 1 2
自我评价 项目 QC知识 个人能力
安晓通 雷琳 王小强 安晓通 李娴娴
4月24日
非
7
聚合反应温度 偏高 氯乙烯单体转 化率高
现场检查
4月26日
非
8
理论计算 实际检测
汪海位 王小强 赵保东 李文华 汪海位 王小强 李文华 王小强 雷琳
4月30日
9 10
氯乙烯残留、 挥发份高 分散剂用量不 合理
现场检查
氯乙烯残留< 5ppm挥发份< 0.4 孔隙率21-22%, 算术平均粒径 103微米,中值 粒径157微米 安装使用效果良 好,根据技术规 程定期清理更换
压力降
0.05Mpa 0.04Mpa 0.03Mpa 0.02Mpa
转化率
80.8%
Q = VC△T
80.3% 79.8% 79.3%
实施二: 小组成员根据当前的生产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 情况下,于2008年5月24日在小组组长汤建辉的带领下, 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配方。 现聚合使用三种分散剂, 三种分散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各不相同,我们将其分为 三个等级:
5月 4日
非
试验测定
5月 5日 ~10日
11
粉尘进入干燥 系统
现场检查
5月11日
非
制定对策
主要原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负责人 时间
氯乙烯单体 通过调整对 转化率高 比、优选, 确定最佳转 化率
减少不稳定 结构,增加 颗粒内部孔 隙25-35%
降低聚 合反应 压力降
聚合 中控
汪海位 王小强
5月20日
注:以上数据由西部资源物流公司提供
制定目标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 ,确定 本次活动的目标:将聚氯乙烯树脂老化白度提高到91%以 上。
(%) 100 80 60 40 20 0 活动前 目标值
87.34
91.00
将 PVC 树 脂 老 化 白度从 87.34% 提高 到 91%以上
目标可行性分析
月份 PVC树脂产量 (T) 月平均老化 白度(%) 6月
14316.160
7月
8月
9月
10月
平均
13300.000 14171.000 18008.335 17375.915 18737.965
91.18
91.56
91.17
92.23
91.66
91.36
(%) 100 95 90
91.00
85 80 75
广 州 库
96 97 95
杭 州 库
无 上 河 南 锡 海 南 京 库 库 库 库
PVC树 脂
95 96 96 96 96 96 97 97 97 97 96 96 95 97 97
经公司全体员工 的努力奋斗,公司产 品市场满意度达到了 95分以上,但客户集 中反应,使用我公司 生产的PVC树脂加工 透明制品时,制品表 面会出现泛黄,影响 制品透明度、色泽。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树脂表面皮膜连续,调整后表面皮膜减 少,使增塑剂吸收效率提高,传热速率升高。
树脂内部孔隙变化: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树脂粒径分布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目 120目 160目 粒径分布
调整后树脂粒径分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粒径分布
3 3
3
1 2
1
3 1
2
2 3
0.56
0.55 0.54
实验9Leabharlann 均值1 均值2 均值3 极差3
0.543 0.553 0. 550 0.010
3
0.550 0.543 0. 553 0.010
2
0.547 0.557 0. 543 0.014
1
0.547 0.553 0. 547 0.006
0.56
从表可以得出选取的最佳复合分散剂配比: A、B、C的 使用最佳配比为5:2:2.8 。确定最佳配方后,再次试验, 对前后树脂的颗粒形态、表面织态、内部孔隙和粒径分 布进行比较:
工艺配方和控制参数确定后,由生产技术 部门将此纳入技术规程《HG/生-TF-016》 加强对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格执 行操作规程《HG/生-TF-010》。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车间《PVC- QR- 聚-004》考核细则。
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从课题的方案分析中得知,提 高树脂的热稳定性还有潜力可挖, 小组打算具备条件时继续研究改进 配方和工艺,并把《提高树脂塑化 性能》定为下一个QC课题。
活动前
★★ ★★ ★
活动后
★★ ★ ★★ ★ ★★
团队 精神 QC知识 实际操 作能力
个人能力
3
4 5
分析问题 的能力
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实际操作 能力
★★ ★
★★ ★ ★ ★
解决问题 的能力
★★ ★ ★★ ★ ★ ★
分析问题 的能力
★★ ★
★★ ★ ★
6
团队精神
★★ ★ ★
★★ ★ ★ ★
巩固措施
树 脂 中 带 有 机 械 杂 质
人 员 操 作 水 平 不 均 衡
针 对 性 培 训 力 度 不 够
要因确认
结合实际情况,从5个方面着手分析出11条末端因素,逐条进 行确认,以判别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到树脂老化白度(见下表)
序 号 1 2 末端因素 针对性培训 力度不够 树脂中带有 机械杂质 验证 方法 现场 考查 取样 观察 确认标准 实际情况 负责人 安晓通 李娴娴 汪海位 李文华 完成日期 4月12日 4月15日 是否 要因 非 非
影响因素 1 2 3 A 6 5 4 B 3 2.5 2 C 3 2.8 2.5
A、B为一次分散剂,C为次分散剂
因素 实验1 实验2
A 1 1
B 1 2
C 1 2 1 2
实验结果 0.54 0.55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1
2 2
3
1 2
3
2 3
3
3 1
0.54
0.56 0.54
实验6
实验7 实验8
2
含铁控制在 1ppm以下 聚合体系含氧 量低于0.3ppm
赵保东 李文华 王小强 李文华
4月21日
非
4月24日
非
6
汽提、干燥工 艺指标偏差
现场检查
工艺指标:塔压 塔压差:9-17Kpa 差:6-30Kpa 风机出口风压: 风机出口风压:55.2-7.2Kpa 10Kpa 聚合反应温度控 制在设定温度 ±0.2℃内 氯乙烯单体转化 率控制在80% 以下 产品氯乙烯残留 正常,挥发份适 当 产品粒径均匀, 内部孔隙均一, (吸油率稳定) 表面光滑 干燥系统安装滤 棉、空气过滤器 聚合反应温度在 设定温度 ±0.2℃内 VCM转化率为 81.3%
查看培训记录 每周各班组组 每周一次 织培训2次 树脂中机械杂 树脂中机械杂 质少于16个 质1~2个
3
氯乙烯单体 偏酸性
取样 分析
PH值5.0-7.0
PH值在5.0-7.0 范围之内
王小强 李文华
4月17日
非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