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起源和区别
一:美声唱法(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
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这种唱法是从宗教音乐的背景中诞生的,最早源自“阉人歌手”。
“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
方法被保留下来,经整理改良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
形式,即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五四”之后进入中国,成为音乐教
育的重要部分。
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
我国在开始引进这种唱法时,把Bel canto翻译为“美声
唱法”,并把学习这种唱法的人统称为“美声学派”。
其实Bel canto这个词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
是“完美的歌唱”。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唱法”与“完美的歌唱”之间,在含义上是不尽一致的。
“完美的歌唱”不仅仅包括声音,它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仪表、气质等等。
而“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
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
的声音”,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很多的弯路。
在很大程度上
把美声唱法理解为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学习。
因此致使不少学习
美声唱法的学生,在学习和实际歌唱中,要么重声不重字,要么重声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
但不重字和情,就连声音也是装腔作势,唱起歌来很是吓人。
我本人还是很爱听爱唱美声作品的。
但是,要想唱好美声唱法不是一年二年能学会的,在意大利也得要学个六年八年的,才能
算是一般般的,在我国,要想学好美声唱法还是有很多的条件制约我们学不好美声唱法的,比
如我们的国语字节;我们的身体条件等等方面。
二:民族唱法(中国唱法):起源于我国,它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
多民族国家,我们就不算一些少数民族的声乐文化传统。
就占人口最多的汉族来说,都有着非
常惊人的十分丰富的声乐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歌唱实践,由语言特点、歌唱习惯、生活格调、乐曲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累积起来的。
它和西方的歌唱艺
术相比较,我个的观点是,民族唱法完全不输于西方的歌唱艺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西
方歌唱艺术要丰富灿烂得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
和歌唱艺术,非常的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好好发扬我们的国家的艺术瑰宝。
在中国传统的歌唱活动中,歌唱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民族的唱法 (指唱民歌、山歌
小调)和戏曲的唱法 (指戏曲、曲艺)。
不论是哪种唱法,都有着极大的个性化和地域差异化。
如
在戏曲中,不仅生旦、老旦、净、丑发声有所差异,就是同一行当每人也不尽相同。
京剧的四
大名旦 [梅、程、尚、荀]就各有各的用声方法。
至于唱民歌、哼小调唱法更是各色各样了。
以往,戏曲中都是以男代女表演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但是这种方声方法很是
不自然不真实,一般人也很难学会和唱得好。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年头,要想学唱,必需要有很
高的天份,这个天分份也就是和我们一般人不同的人声发音,用现在的话说,可能是古宫庭太监现在的同性恋那类人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自然的歌唱现象虽**见减少,但其歌唱方法的影响,却明显存在着,从而使后者在继承的问题上,必须考虑吸取什么和怎样吸取。
到了本世纪初期,“美声”歌唱形式和歌唱方法传入我国,新式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新式音乐学府的出现,为声乐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于是,在民间和戏曲两类唱法之外,又加上了“美声唱法''。
这种唱法的传入又是多渠道的,如;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品种多样,风格五彩缤纷。
这种声乐的百花齐放,使许多歌唱家在歌唱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以及相互矛盾的现象。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传统的与外来的结合已较协调,彼此相互渗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民族声乐体系。
这种体系是根据我国汉语语音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咬字的准确清新,发声舒畅圆润、歌唱流利动听、表情纯朴细致真挚、风格浓郁亲切等等传统的声乐美学原则,在几代人的歌唱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民族唱法是现今我国主要的一种声乐演唱艺术,它注重歌唱的气息、呼吸、喉头的稳定,声音位置的强化,歌唱的共鸣原则,音响的要求“高位置、靠前”,高位置靠前的歌声宏亮、圆润、清脆、明亮,这与传统唱法基本一致。
民族唱法在歌唱中还强调“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原则。
许多歌唱家在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外“民族”和“美声”唱法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和创新,演唱了许多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各类歌曲。
蒋大为、阎维文、彭丽媛、宋祖英等是当今民族唱法的优秀代表。
但是我人个认为,李双江的歌唱方法很是值得好好的发扬和学习。
到了今天,民族唱法不再是50年代60年代那种唱法和唱腔了,它由当代的音乐人的研究和探索,已发展成了代表当代中国国人的一种唱法,在世界声乐领域享有很高的评价和声誉。
借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现在很多理论家又将这种民族化流行音乐称为“世界唱法”(World Music)。
因此,中国民族化流行唱法(也就是社会上有一些人叫的“民通唱法”)也必然会成为当今世界流行唱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张迈演唱的《黄河源头》、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朱哲琴演唱的《阿姐鼓》《一个真实故事》刘欢演唱的《去者》、杭天琪演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近年如凤凰传奇演唱的《月亮之上》《自由飞翔》乌兰托娅演唱的《套马杆》央金兰泽演唱的《遇上你是我的缘》等等一大批的优秀歌手和作品,在海内外很受人们欢迎。
三: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流行音乐”源自英语“Popular Music”,简称“POP”。
泛指非古典音乐。
非古典音乐包括摇滚乐、爵士乐、民谣、说唱音乐、灵歌、布鲁斯以及歌舞剧,乃至各种流行音乐。
这些非古典音乐即流行音乐的歌唱方法统称流行唱法。
她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通过麦克风的扩音作用,不需要歌唱者用多大的音量,就可以将声音扩大、传远。
所以通常来讲,流行唱法在音量上不及美声宏亮。
正由于其音量相对较小,不需要刻意的将声音扩大,所以嗓音贴近平常的语言的音量,而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较近,符合一般人的审美习惯,容易被人所接受。
由于音量的减小,一般的流行唱法难度相应地降低,没学过声乐的人或许也能唱,体现出大众化的特点。
当然,流行唱法同样也讲究发声技巧和艺术性,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在
音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对发声技巧较高的摇滚唱法和其它接近美声唱法的流行唱法,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要唱好还是很有难度。
比如张靓影演唱的《天下无双》;王菲演唱的《红豆》;周杰伦演唱的《黑色幽默》;阿信演唱的《死了都要爱》等等这些曲目如果没有专业
训练是很难唱好的。
有一些朋友是唱上去了,唱出来的也是假声,但是太假了,假得自已都听
不下去了,能行吗?
流行唱法嗓音形式有多样性的,目前总结出来的用嗓形式分别有:1:真声2:假声3:混声4:轻声 5:气声 6:喊声 7:哑声 8:泣声 9:挤声 10:颤声 11:真假转音 12:真声假唱 13:
强音弱唱这13种用嗓形式。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不管用什么声唱歌,真声是基础,要是真
声唱不好,别的什么声音形式都是唱不出来的,只有唱好了真声,别的声音才有可能唱好。
有
一些朋友老是好高鹜远,总想唱一些高难度的,大尺度的歌曲,总以为只有唱好了这些歌,才
算王者,才算了不起,才算唱歌,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
没有好的真声基础就不要谈什么声乐
技巧,更不要说什么嗓音形式了。
真声!必须用心的好好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