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义务
【摘要】: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最早源于古罗马法,在性质上,无因管理是一种事实行为,是一种助人为乐的义举,管理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
然而,管理人在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履行其职责,维护好本人的权益,这是无因管理中不容忽视的。
本文主要在对无因管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管理人的义务问题。
【关键词】:无因管理;管理人;义务
无因管理在法律制度上的设计,体现的立法理念是双重价值的整合。
在当今文明社会,人们高度提倡和赞扬“乐于助人”和“雷锋”式的奉献精神,然而,又把不干预他人事物,不损害他人利益推崇为人与人交往中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93 条规定无因管理“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明确了构成无因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要件,就是管理人无法律上的义务。
为更好的平衡以上两原则,本文浅析了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人应承担的法定或约定以外的义务。
一、无因管理的概述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
无因管理作为债的一种发生根据,是指既为受人之托,也不负有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为他人管理事务的事实行为。
管理他人事物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称为管理人;受管理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的人为本人,即受益人。
(二)无因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无因管理起源于罗马法,属于准契约之一。
1896年德国的《德国民法典》把无因管理作为债的独立发生依据而进行专门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93 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其中的“为”字即说明三点:第一,管理人之管理事务,在意思上是为他人,而不是为自已;第二,管理人是为他人的利益,而不是为自己谋取高额利益或报酬;第三,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而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
二、无因管理的债权产生
无因管理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无因管理人既没有法定义务,也未受他人之托,然而一经管理他人事物,就会在管理人与其事物被管理者,即本人之间产生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无因管理人和本人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二、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义务
从我国现行的的法律规定看,在无因管理中仅仅规范了管理人对受益人进行了无因管理后,受益人的义务,至于受益人是否因管理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而真正受益并未提及。
也就是说受益人因管理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而并未实际受益,或者还有损失,这一点我国法律上没有规定管理人在管理他人的事务时应负的义务。
无因管理是受到社会提倡的“雷锋”式精神,其目的是维护受益人的利益,如果管理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而并未实际受益,或者还有损失,显然就与其出发点相违背。
为了在管理活动中为受益人谋取利益,规范管理人的义务势在必行。
(一)适当管理的义务
管理人在进行管理时应该与本人的意思相一致,不得与本人的真实利益相悖。
本人的意思包括明确的和可推知的意思,管理人进行无因管理的原因是维护事物被管理者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自己谋利。
同时,管理人的管理方法是否有
利于本人,应该以管理事务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以管理人的主观意识作为判断标准。
除此之外,管理人对无法定和约定的义务,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后,应该在什么时候终止?这关系到管理人的义务何时履行完毕。
对此,笔者认为管理人的继续管理义务,即自愿管理他人的事务时,无论该事务的所有人是否知道此种管理,进行管理的人均属缔结默示义务,并应继续其已经开始的管理事项,直到该事务的所有人能够自行管理为止。
(二)适当通知的义务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73条第一项规定“管理人开始管理时,以能通知为限,应即通知本人。
如无急迫之情事,应俟本人之指示。
”德国民法第681条也有类似规定,“管理人之管理承担,应不迟延通知本人,且无因迟延而生损害之虞者,应俟本人之决定。
”从管理开始到最终结束,管理人应该履行适当的通知义务。
事务管理开始时,如能通知本人,应通知本人,如无急迫情事,应待本人指示。
但管理人的通知义务是以管理人能够通知为限的,如果不能通知,如不知道本人是谁,或不知道本人的联系方式等客观事由,则可免通知义务。
如果管理人未履行通知义务的,对因其不通知所造成的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管理人将管理事项通知了本人,管理人应等待本人的处理意见。
(三)适当报告的义务
报告义务有学者称为结算义务,也有学者称为计算义务。
我国民法通则虽未明确规定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报告义务,但在无因管理中,由于管理人是在无法通知本人的情况下进行的,管理人在管理期间对本人的金钱财物易被动用,对管理人使用本人金钱财物而导致本人的利益受损的情况需要通过法律规范加以约束,否则管理人可以为他人管理的名义,行用他人金钱财物谋取自己利益之实,与无因管理体现的鼓励社会互助精神相背。
基于此,笔者认为管理人应负有适当的报告义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管理人在管理终止时,管理人向本人报告管理情况;二是管理人在管理行为终止以后应把因管理事务所收取的金钱、利息及物品交付本人,管理人以自己名义为本人取得的权利,应移转于本人;三是管理人在管理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本人金钱的,应支付利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乐于助人的义举,无因管理很好的驳斥了“各人自少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强调了社会主义集体建设的重要性,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
然而,管理人如何通过无因管理帮助他人维护合法利益而非使他人利益受损,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行使自己管理人权力的同时自觉遵守自己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黄俊. 浅论无因管理[J]. 法制与经济,2011,第287期,25.
[2]赵楠楠. 无因管理制度之我见[J]. 法制与社会,2009(03);12~13.
[3]彭万林. 民法学[M].第六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452
[4]张青政. 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义务与权力[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第6期,18~20.
[5]张青政. 我国无因管理制度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第5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