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毒理学练习题

卫生毒理学练习题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一、A11、S-曲线的特点是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E、曲线始终比较平缓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E、以上都是3、毒物是指A、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B、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C、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D、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E、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4、氟化物毒作用的靶器官是A、脑B、肺C、骨骼D、肝E、肾5、卫生毒理学研究的任务是A、中毒机理B、外来化合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及生物转运、转化过程C、对外来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D、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E、以上都是6、关于毒性说法正确的是A、毒性的大小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途径有关B、剂量是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关键C、毒物毒性的大小与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成反比D、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E、以上均正确7、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A、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C、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儿畸形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8、有阈值效应A、能够检测出阈值的效应属有阈值效应B、一般的生理、生化异常和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都属于有阈值效应C、发育毒性或胚胎毒性引起的结果属于有阈值效应D、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生殖毒性也属无阈值效应E、以上都不是9、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A、Zac=Limac/LD50B、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C、Zac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D、Zac是急性毒性常用参数之一E、以上说法均正确10、属于毒理学上限指标的是A、ADIB、LD0C、LD50D、LOAELE、MLD11、最大无作用剂量是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B、阈剂量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23】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22】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毒理学的最根本概念是“剂量决定毒性”,也就是说任何物质在一定剂量下都有潜在的毒性,但是毒性有大有小,因此在定义毒物时,一般是认为较少剂量下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的化学物,当然这种损害效应既包括功能损害也包括器质性损害。

选项A未提及剂量,C、E包含的内容不全面,范围太窄,D选项所指的较大剂量是相反的。

因此B为正确答案。

【该题针对“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21】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毒化学物的靶器官。

氟化物毒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骼,可引起氟骨症;铅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脑,臭氧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肺;溴苯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肝;镉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肾。

【该题针对“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17】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11】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09】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表示毒性常用参数和安全限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08】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表示毒性常用参数和安全限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07】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剂量-反应关系比较”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05】1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表示毒性常用参数和安全限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2989】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表示毒性常用参数和安全限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2988】二、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一、A11、生物转运过程是指A、吸收、分布、代谢B、吸收、分布、排泄C、分布、代谢、排泄D、吸收、代谢E、代谢、排泄2、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主动转运E、以上都是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A、口腔B、胃C、十二指肠D、小肠E、结肠4、外源性化学物质吸收途径主要是A、胃肠道B、呼吸道C、皮肤D、AB是E、ABC都是5、对简单扩散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物质分子由浓度低的部位向浓度高的部位分散B、消耗能量C、依赖于外源性化学物质在脂质中的溶解度D、不受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电离状态影响E、以上都对6、外源化学物主要与何种血浆蛋白质发生可逆结合A、白蛋白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β球蛋白E、γ球蛋白7、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A、逆浓度梯度B、有饱和性C、有竞争性抑制现象D、有选择性E、以上都是8、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A、生物半减期B、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C、表观分布容积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9、毒物动力学中“室”的概念是A、表示解剖部位B、代表器官C、是理论的机体容积D、代表生理学的功能单位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吸收、分布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50】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吸收、分布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47】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吸收、分布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46】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吸收、分布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42】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生物转运”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33】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分布到全身。

与血浆蛋白结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型外源化学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无生物效应,不被代谢排泄。

在血液中外源化学物可与多种血浆蛋白可逆结合,主要是白蛋白(备选答案A)。

其他的备选答案都是错误的。

【该题针对“生物转运”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31】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生物转运”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26】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毒物动力学”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25】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毒物动力学”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024】三、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一、A11、下列反应中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是A、单胺氧化B、黄嘌呤氧化C、S-氧化D、醛脱氢E、醇脱氢2、I相反应包括A、氧化B、还原C、水解D、结合E、A+B+C3、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

如事先给予实验动物SKF-525A,则溴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原因是抑制了A、黄素加单氧酶B、谷胱甘肽转移酶C、环氧化物水化酶D、超氧化物歧化酶E、混合功能氧化酶4、常见的诱导剂有A、苯巴比妥B、苯并(a)芘C、DDTD、3-甲基胆蒽E、以上都是5、需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活性的致癌物为A、直接致癌物B、前致癌物C、助致癌物D、促长剂E、进展剂6、代谢活化是指A、一相反应可以增毒,二相反应可以减毒B、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D、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E、MF0具有两重性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物各种生物转化反应与代谢酶的关系。

单胺氧化酶催化单胺氧化,含黄毒单加氧酶催化黄嘌呤氧化,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S-氧化,醛脱氢酶催化醛脱氢,醇脱氢酶催化醇脱氢。

故答案C是正确的。

【该题针对“生物转化及其反应类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124】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生物转化及其反应类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121】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

化学物在肝脏的环氧化作用是通过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来催化的。

预先给予SKF-525A后,溴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表明溴化苯的环氧化产物减少,说明SKF-525A抑制了该过程,而这个过程是MFO催化的,因此SKF-525A的作用是抑制了混合功能氧化酶。

【该题针对“毒物代谢的影响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111】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毒物代谢的影响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109】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代谢活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108】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代谢活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423107】四、影响毒作用的因素一、A11、脂水分配系数高的化学物A、易溶于水,易于吸收,易随尿排出B、易溶于水,难于吸收,易随尿排出C、易溶于水,难于吸收,难随尿排出D、难溶于水,易于吸收,难随尿排出E、难溶于水,难于吸收,易随尿排出2、外来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除了A、诱导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独立作用E、拮抗作用3、决定某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是A、毒物种类B、接触剂量C、进入途径和方式D、接触时间E、物种与个体差异4、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化学物是A、分子量低、水溶性高、不与蛋白质结合B、分子量低、脂溶性高、不与蛋白质结合C、分子量低、脂溶性低、与蛋白质结合D、分子量高、脂溶性高、与蛋白质结合E、分子量高、水溶性低、与蛋白质结合5、关于物理性质与毒性效应说法正确的是A、毒物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毒性越小B、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小C、非离子型比率越高,毒性越大D、Zch越大,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E、毒物分散度越小,毒性越大6、毒物的空间结构与毒性大小的一般规律正确的是A、直链烃<支链烃B、环烃<链烃C、间位<邻位<对位D、L-异构体<D-异构体E、以上均正确7、研究化学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A、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乃至量子水平阐明化学毒物的毒物机制B、有助于指导新的化学物质或药物的设计和合成C、有助于指导解毒药物的筛选D、有助于预估新化学物质的安全限量标准范围E、以上都是8、同种动物接触毒物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口>经皮B、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C、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皮>经口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E、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皮>经口9、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B、不被机体吸收C、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E、本身无毒二、A21、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该毒物的毒性效应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持续时间延长E、潜伏期延长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指化学物在脂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浓度的比值,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表明化学物在脂相中的溶解性好,在水相中的溶解性相对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