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设计文件指导原则(暂行版)武汉鑫九通道桥设计公司桥涵组二〇一四年七月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10月1日);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D81-2006);1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11、《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12、《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13、《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14、《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 F81-01-2004)。
二、桥涵设计标准及设计指标1、荷载等级:公路-Ⅰ级(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公路-Ⅱ级(二级公路及三、四级公路);四级公路以下在公路-Ⅱ 级的基础上乘以系数。
2、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P=1/300、大、中、小桥及涵洞P=1 /100。
3、结构安全等级:特大、大桥为一级,中、小桥二级,涵洞为三级。
4、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相当于基本地震烈度为Ⅵ 度,特大桥及隧道等大型或者重点工程按Ⅶ 度设防。
三、设计深度1、普通大桥、互通匝道桥及等级路分离式桥设计内容包括:(1)、桥位平面图(分离式立交桥应包含被交路平纵数据及图纸);(2)、桥位地质纵断面;(3)、全桥工程数量表;(4)、桥型布置图(绘制出结构分联示意图);(5)、墩台基础坐标表;(6)、梁(或板)平面布置图(含弯斜桥的布置方法示意,直线桥可无此图);(7)、桥台一般构造及相应钢筋布置图(钢筋图包括台身、U型侧墙、承台、桩基及扩大基础;台帽、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统一绘制为通用图;桥台图中应有相对应台好桥台参数及标高);(8)、桥墩一般构造图及钢筋布置图(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线;钢筋布置图包括墩柱钢筋布置图、系梁钢筋布置图、承台钢筋布置图、桩基及扩大基础钢筋布置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布置图统一绘制通用图);2、特殊大桥及匝道桥,除上述图纸外,应有:。
(1)、特殊结构相关图纸;(2)、施工步骤示意图;(3)、对拆除重建的桥梁要理顺新旧桥桩基础相互关系,桩基的利用原则。
3、提供非标准结构整体纵向计算及横向计算书。
4、其他详细参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四、设计基本要求1、桥梁孔径、结构尽量保证类型统一、标准化。
2、通用图上部构造单位采用mm,箱梁一般构造、钢束及普通钢等单位采用cm;桥型布置图及下部结构一般构造及其钢筋布置图单位均采用cm。
3、全桥工程数量表按数量表模板执行。
4、钢筋数量表中不需另计钢筋搭接长度5、依据提供的地质钻探资料,补充计算墩台冲刷深度,提供桥涵最小埋置深度及相应的基础形式。
6、所有桥涵构件砼保护层厚度要求如下:五、桥面铺装1、预制小箱梁:10cm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8~10cm C50混凝土桥面现浇层;2、空心板及T梁:10cm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8~10cm C50混凝土桥面现浇层;3、现浇结构: 10cm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
六、防撞设施1、主线特大、大、中桥尾侧均采用加强型钢筋砼护栏,设计速度120Km/h 采用防撞等级为SS级,宽度为50cm,高度为110cm。
其详细尺寸参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2、互通匝道桥及分离式立交跨主线桥内外侧均采用加强型钢筋砼护栏,采用防撞等级为SB级,宽度为50cm,高度为100cm。
3、上跨主线、交通量较大道路及通航河流的桥梁(含匝道上跨)一律设置加强型护栏或者组合式护栏,且外侧均应设置桥梁防护网。
4、主线桥梁桥上护栏均与路基上护栏对齐顺接。
七、桥头路基填土高度1、新建桥桥头路基填土高度原则上控制不大于。
在地质条件及原路基允许条件下,可适当提高,最高不宜大于10m。
八、桥面排水1、主线上各类桥梁排水方式原则上采用垂直排水。
桥面排水系统由排水沟、排水管等,参考公用构造中附属结构桥面排水图纸,数量计入具体桥梁中。
2、泄水管不能直接向下泄至桥下主线、互通匝道路面上或有环保要求的流域内应作桥面排水系统设计,通过纵、横管道排至预定位置净化处理。
3、为了行车安全,上跨主线如天桥、分离式立交好匝道桥等桥梁桥面排水采用封闭式排水,桥梁长度较长或跨越规划区的桥梁应适当增加排水孔。
4、桥长(跨径)>10m的桥梁桥面设泄水管,间距一般为5m。
九、桥面连续与伸缩装置1、标准结构采用三种类型伸缩装置,分别为40型、80型、160型。
2、160型伸缩装置预留槽深度应以部颁标准图为准,异型钢单缝式伸缩装置一端沿护栏底座向上弯起做到护栏底座外缘,另一端伸入防撞护栏预留槽口10cm并向上弯起。
3、主线上单空空心板梁桥,两端设置40型伸缩装置。
4、非标准结构伸缩装置使用原则如下:(1)、桥梁联长一般控制在100~120m,采用D80型伸缩装置;特殊桥梁依据桥长及桥长变化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伸缩缝。
(2)、对于采用桥面连续的3~5孔一般大中桥根据实际情况在变形零点附近桥墩处合理设缝,桥台处采用桥面连续,以减少桥头跳车。
(3)、对于采用结构连续的桥梁,在桥台处设置伸缩装置。
5、平缓的盆地地形时,应尽可能控制一联长度在100m以内,采用D80型伸缩装置;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依据实际墩高分布状况,合理确定过渡墩的位置,适当增减每联桥的长度。
6、原则上主线多孔桥梁,跨径小于等于20m,桥长或联长小于100m的可采用先简支后桥面连续结构;其他情况则一般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方式。
十、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1、1.装配式预制空心板板式支座组合高度:梁底预埋钢板中心外露(1.0cm)+支座(Xcm)+垫石(Xcm)=20cm;滑板支座组合高度:梁底预埋钢板中心外露(1.0cm)+支座(Xcm)+垫石(Xcm)=20cm;2.装配式预制小箱梁及T梁支座组合高度:梁底预埋钢板中心外露(1.0cm)+支座(Xcm)+垫石(Xcm)=25cm;3.现浇箱梁支座组合高度:梁底预埋钢板中心外露(1.0cm)+支座(Xcm)+垫石(Xcm)=30cm;2、原则上空心板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T梁、预制小箱梁采用矩形或者圆形板式支座,现浇箱梁采用盆式支座。
对于支承力大≥2000KN的连续箱,宜采用球形钢盆式支座。
选择时依据不同的支座反力确定不同的规格。
并反映在具体设计图中。
垫石长度、宽度应比支座的尺寸增加5cm。
支座垫石内必须配置局部抗压钢筋网,支座垫石内布设直径8mm以上、间距50mmX50mm钢筋网,3、原则上支座垫石高度规定如下:10~13m空心板采用10cm支座垫石,16~20m空心板采用10cm支座垫石,16~30mT梁采用10cm支座垫石,30m以上T梁采用12cm支座垫石。
并根据实际设计情况作微调。
通用结构支座建议参数如下表:4、桥面连续或结构连续的支座设置原则:结合联孔长度及桥梁纵坡在一联范围内设置1~2个墩固定支座,奇数孔设置两个墩,偶数孔设置一个墩,同时要控制支座剪切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滑板式支座应设置防尘罩。
5、当纵坡≥1%活着横坡>2%时,需要在板底设置调平块适应纵横坡度。
十一、桥头搭板1、原则上台后填土高≤5m,搭板长6m 搭板厚30cm,受力钢筋上层采用Ф16钢筋,下层采用Ф22钢筋;台后填土高>5m,搭板长8m 搭板厚35cm,受力钢筋上层采用Ф16钢筋,下层采用Ф22钢筋。
2、当桥台处于路基填土高度≤3m时或小桥明涵及桥式通道,采用5m长搭板。
3、搭板顶面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顺桥向近桥台端置于桥台牛腿上,其顶面与桥面防水砼层平齐,并应保证其上10cm路面厚度。
横向设于路面及硬路肩的范围之内。
当桥宽较宽,设置多块搭板时,搭板之间需设置连接键,搭板与填土之间应铺设C20砼及碎石垫层。
十二、桥梁斜交角度与斜角1、桥涵斜交角度指路线前进方向顺时针旋转与水流或者涵轴线方向的夹角。
2、斜度是路线垂直方向与水流方向或涵轴线方向的夹角。
为了便于通用设计,构造物选用斜度原则上为0~45°,每5°一级,可结合各种跨径的实际情况,作相应增减。
十三、锥坡及河床铺砌1、主要工程包括:(1)、锥坡基础,采用浆砌片石;(2)、锥坡填心,计算范围至搭板尾端;(3)、砂砾垫层,厚度15cm。
(4)、浆砌片石,厚度30cm。
(5)、刷坡,采用浆砌片石。
(6)、两侧边坡及台前溜坡坡度取用:1:1或者1:2、桥台耳墙后端伸入桥头锥坡顶点以内的长度为75cm。
3、桥台锥坡基础底面应埋置在一般冲刷线以下~且不小于地面线以下。
4、对特大桥、大桥,当桥台冲刷深度较大时,锥坡钱要设置铁丝石笼防护,铁丝石笼的平面防护长度,一般为地面线至一般冲刷线的倍,并加~的安全值,片石尺寸为30cm。
5、水流图式为自由流的小桥应在进口锥坡坡脚处2m范围内,出口锥坡坡脚外3~5加铺河底铺砌,纵坡较大时,在进、出口处设置相应的消能设施。
6、水流图式为淹没流小桥一般上、下游锥坡末端内全铺。
7、铺砌采用30cm厚片石浆砌)+砂砾垫层10cm,在铺砌末端设宽50cm、深150cm的隔水墙,对冲刷严重的应在隔水墙前增加砌石防护。
十四、桥梁上部标准构造1、为达到桥梁协调及外部美观及视觉舒适性,原则上要求上部构造采用带翼缘板结构结构形式。
2、装配吊装式上部结构尽量采用上部结构通用图,统一结构形式。
3、所有各类上部梁、板顶混凝土铺装层内均设置门式抗剪钢筋,采用25m 及以上跨径的简支转连续小箱梁结构时,跨中增设一道横隔板,当梁体斜置时,横隔板斜设。
十五、下部构造1、桥台(1)、轻型桥台分肋板式桥台与“一字型桥台”及桩接盖梁桥台。
a、肋板式为埋置型台,主要靠肋板连接台帽与基础,肋板个数依据桥宽确定,肋板横向宽度取用80~120cm,肋板侧面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样式,坡率采用3:1,适用于填土高5~7m,肋板上台帽为梁式结构;b“一字型”桥台为轻型挡土式桥台,台身为“1”型竖直墙式结构,主要功能为挡土,下接基础,墙身上不再设置帽体。
台身厚度在60~100cm之间,需在台身底,基础之上设置撑梁;台身厚度在100~200cm,不设置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