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推荐完整)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推荐完整)


(二)诊断
诊断是指社工整理和分析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并对其问题的性 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做出评估和推理的过程。
1、心理动态诊断 2、因由诊断 3、分类诊断
(三)治疗
治疗是指对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 修正、帮助和调整的过程,以便求助者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各种内心困扰,充分利用自身的潜能健康 地发展。 减轻焦虑和不安 减轻系统功能失调 增强自我适应功能 开发潜能 增强自我实现需要
三、治疗过程
(一)心理社会研究
工作者需要把求助者引入到产生其问题的特定的情境中,从求助 者具体的人际互动中收集、了解有关求助者的资料,并将这些资 料综合起来,以便揭示导致求助者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原 因所在。
1、收集资料 ; 2、了解案主 的感受 ; 3、协助案主进行自我发现; 4、 综合分析,确立下一步诊断的方向;
(3)人格发展反映 :认识和评价早年痛苦经历:宣泄、 分析、修正。
2、间接治疗的技术
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映讨论。
注意: (1)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技巧 (2)尊重求助者的自决权 (3)选择合适的角色 提供者 找寻者 创造者 传译者 中间人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假设和原则 三、工作过程 四、工作技巧 五、模式评述
一、理论背景
1、里士满(Mary E·Richmond)注重人与环境的双重焦点观,标志 着心理社会派理论“情境中的人”这一取向的开始
2、汉金斯(Frank Hankins):1930,首次使用“心理社会”概念 3、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1937,首次系统阐明该学派有关理
论 4、霍利斯(Hollis):1960’s,《个案工作——一种心理社会疗法》
二、基本假设和原则
(一)基本假设
1、对人性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
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
2、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
(1)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 (2)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
五、模式评述
(一)贡献
1、主导性 2、理论基础的完善与开放 3、应用范围广泛
(二)局限
1、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2、对案主的要求比较高
课后作业 1、案例阅读:国雄的大佬生活 2、案例分析
当事人:我不喜欢我父母经常啰嗦我。我已经十五岁了,他们还当我 小孩。我今天决定一走了之,自己出去闯天下,我不会饿死的。
E、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 探索和描述:是指工作者用点头、微笑、沉默、不了解的
神情或语气来表达他对案主描述的倾听,同时鼓励案主表 达内心的感受。 宣泄:指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阻碍地表达其负面情绪。
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 (3)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
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
4、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
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
(二)基本原则
1、个别化 2、接纳 3、当事人自决 4、不批判态度 5、表里一致 6、保密 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理论是指一系列相当抽象和一般化的陈述,其目的 在解释(回答“为何”的问题)某些面向之经验 世界(直接或间接透过我们的感觉来认识“事实 ”)(Chafetz,1987,引自曾华源,2002)
Turner(1986)认为理论是对事实建构一系列命题 ,亦即提供一个事实的模式,帮助我们理解那是 什么和如何达成。因此,理论提供我们如何有系 统地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现象,并且 能够进一步构思如何做适当的介入反应(引自曾 华源,2002)。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个案工作的哲学价值体系 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 第四章 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第五章 个案工作的程序 第六章 个案工作的技巧
第七章 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第二节 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式 第三节 人本治疗模式 第四节 行为治疗模式 第五节 家庭治疗模式
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回顾
2、反映性沟通动力技巧
(1)现实情况反映:工作者通过一些专门的治疗技巧协助 求助者对其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心困扰做出正确的 理解和评价。
(2)心理动力反映:协助案主进一步去发掘其感受、态度 与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重点在于使案主察觉其不适当或 有害的心理形态及倾向,以减少它们对案主的影响力。
四、基本技术技巧
(一)直接治疗技巧
1、非反映性沟通动力技巧 (1)支持
A、对求助者的接纳 B、对求助者的保证 C、向求助者提供实物帮助
(2)直接影响:工作者通过间接或直接地表示自己的态度 和立场来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扰的消除。
根据直接影响的强度: A、强调 B、建议 C、忠告 D、坚持 技巧实训场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