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评论分析
〔3〕娜拉思想深处有男尊女卑观念和对男性的依附思想。
柯洛克斯泰: 我早就猜着了。 现在老实告诉我 ,是不是林丹太太在银行里 有事了? 娜拉: 柯洛克斯泰先生 ,你是我丈夫手下的人 ,怎么敢这么盘问我?不过你既 然要打听 ,我索性告诉你,一点儿都不假 ,林丹太太就要进银行。举荐她的人就 是我 ,柯洛克斯泰先生。 现在你都明白了? 柯洛克斯泰: 这么说 ,我都猜对了。 娜拉: 你看 ,一个人有时候多少也有点儿力量。 并不是做了女人就—— 柯 洛克斯泰先生 ,一个人在别人手下做事总得格外小心点儿 ,别得罪那—— 那— — 柯洛克斯泰: 别得罪那有力量的人? 娜拉: 一点都不错。 由此我们看到 ,娜拉在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她对夫权男权维护的同时 ,也就自 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了男权夫权的附庸地位、尊卑贵贱思想 ,可以说是造成 娜拉“玩偶”地位其自身的重要思想根源。
三、具体意象
1 小孩、小松鼠、小鸟儿
一方面,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娜拉与海尔茂的交谈中娜拉说的话总是被海尔茂 体贴温柔的三言两语加以抵制,从而体现了父权制社会的一个严酷事实:女性实 际上非但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而且也没有独立思考想象的余地,女性只是男人 的一个玩偶。另一方面,男权话语所主宰的社会导致了娜拉用男人的眼光、价值 尺度衡量自己,甘于充当男人的附庸——“你的小松鼠”“你的小鸟儿”,她并 没有因为丈夫对她的态度而表现出丝毫不满,相反却流溢出由衷的幸福感。
三、结论———激情是把双刃剑
娜拉的激情于她自己属于善。任何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 而不是把自己当做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玩偶。娜拉敢于向世俗挑战,为追求 两性间的平等不惜放弃一切,其勇气可嘉、精神可赞。然而娜拉的激情对于 她的丈夫和孩子则属于恶。作为一个已婚女人,已有3个孩子的娜拉,若按社 会道德标准来衡量,她的首要任务是相夫教子。而娜拉选择离家出走是企图 完全摒弃他们。娜拉的激情之旅固然满足了自己追求平等的崇高需求,但却 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丈夫和孩子们,甚至留给了清醒后的自己。 易卜生在剧的结尾安排娜拉离家出走,实现其从女人到人的转变,体现了 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但没有理性制约的 激情是一团火,既可使生命在燃烧中发热发光,也会使生命在燃烧中化为灰烬。 面对人短暂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处理和把握类似的激情,该如何面临生命 中突如其来的转变才能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值得每个人思索。
一、娜拉出走前的心路历程
从表面看来,娜拉是无忧无虑的,是丈夫眼中活泼的小松鼠、温柔的小鸽子。就 连同窗好友林丹太太也认为她是个乱花钱、爱吃零食的、“不懂事的小孩”。 尽管她表面上依附丈夫,她的意识活动却是清醒的,她知道如何处理家庭事务, 不让丈夫烦心,如何按照丈夫的要求过日子。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 涌动着一股渴望被丈夫认可的激流。因为这股激流被“幸福而温暖”的家庭 所禁锢,娜拉也满足于这样的“正常”生活。
〈二〉主观内在:
〔1〕首先 ,娜拉具有孩子脾性 ,玩闹成为其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她爱偷吃零嘴 ,还时不时地向丈夫撒娇 ,每天跟孩子们玩玩闹闹尔茂把她当做孩子 ,她的好朋友林丹太太说她是孩子 ,就连她自己 也觉得自己象个孩子,并以此作为换取丈夫“喜爱”的某种资本。所以 说孩子性是造成娜拉“玩偶”地位的自身之性格根源。
四、 结论 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意象也是易卜生戏剧中用来传达某种精神体验、暗 示微妙的内心世界、预示人物特殊的命运而广泛采用的表现手法。在本 剧中,易卜生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原型意象和一些具体而 微的文学意象,来表现某种感觉、情思、意志或观念,成为一种重要的 艺术手段。
〈二〉玩偶之家的重新解读 “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处于表层的意识是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 受社会道德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其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 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是 一种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处于大脑底层,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 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娜拉在家庭中之所以会处在附庸地位、甚至成为 “玩偶” ,除了丈夫的男权思想和利己主义外 ,还是有其多方面的主观自身原 因的。而这其中最内在最根本的就是她对丈夫有依附心理。我们不能只谈海尔 茂在家庭中的统治性 ,而不提娜拉在婚姻中的依附性。女性角色的玩偶性归根 结底是一个设计双方两方面的复杂社会问题。
〈三〉女性角色玩偶性根源探寻
是什么原因致使娜拉成了婚姻关系中的“玩偶”? 造成娜拉 “玩 偶”地位的根源何在? 就作品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和舞台对白来 看 ,可归纳为客观外在和主观自身两个方面。我们先来看客观外在 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外在: 〔1〕无疑,娜拉丈夫海尔茂的男权思想首当其冲。 我们看到: 海尔茂几乎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的意志和权利、甚 至独立的人格。他不允许娜拉在家庭生活中有任何发言权 ,一切 由他摆布和决定。娜拉对海尔茂只能听从 ,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 他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就连娜拉 想多花点钱时, 还得向他一点一点地讨要。可以看出 ,在家庭结构和夫 妻关系上, 海尔茂把妻子娜拉置于了一个极不平等的附庸地位 ,完全是一副 大男子主义的态度。
3 面具和关门声
“海尔茂穿者大礼服,外面罩着一件附带假面具的黑 舞衣”。借据事件爆发时,海尔茂一反往日情态,自 己撕下一层假面具变幻出另一副嘴脸,狰狞可怕。一 瞬间,娜拉由“我的小宝贝儿”、“我的小松鼠儿”、 “我的小鸟儿”变成了“你这坏东西”、“下贱女 人”。转眼之间,他便现出了伪君子的原形。同时, 戏剧结尾娜拉“砰”的一声关门而去,从中我们感受 到了传统势力弦线崩断的巨大张力,一只曾被束缚在 丝线上“闻乐起舞”的自由精灵终于展开了翱翔的翅 膀,飞离了玩偶之家,飞向了自由的天空。
〔2〕其次当属海尔茂感情上的自私了。 海尔茂经常甜蜜地称呼娜拉“小宝贝”“好宝贝”“我的小 鸽子”、“我的小松鼠儿”“我的小百灵鸟”“我迷人的小东西” 等等 ,可是 ,当他发觉娜拉冒名签字 ,会影响他的名声 和前途时 , 他就暴跳如雷 ,大肆辱骂。 当情势转危为安、他觉得自己的前途 没有被断送时 ,他则又喜出望外 。 由此可看出 ,他对娜拉的所谓 爱情 ,在本质上也就成了以保障他个人利益为潜在前提的感情上 的玩赏取乐 和消遣。而一旦危及到个人的根本利益 ,他就本能反 应地辱骂打击甚至抛弃。这样 ,娜拉当然就成了这个婚姻关系中 一个被丈夫呼来叱去的很好玩的“玩艺儿”。
谢谢观看
然而,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像枚炸 弹,震惊了海尔茂,炸醒了娜拉。娜 拉盼望的“奇迹”并没有出现,丈 夫不但没有给予她所渴望的赞扬 和保护,甚至用最恶毒的话语伤害 她,指责她是“罪犯”“伪君子”。 娜拉如梦初醒,看着身边的这个陌 生人,她的内心世界被彻底打乱了。 “本我”便突显出来,无意识中的 激流不可扼制地涌动着,所谓社会 道德准则、规范再也压抑不住内 心渴望的平等与独立的愿望, “自我”这时也显得无能为力。
2 冬季 在故事的开始,圣诞节快到了,“幸福的家庭”充满节日的气象。海 尔茂有望晋升银行经理,娜拉采购东西快活极了;但“生活风暴”即将 来临,种种讽刺的戏码开始上演。海尔茂将娜拉看成是自己的玩偶,是 一个只会“乱花的”“不懂事的”小东西,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鸟儿” 却在他借债让他去南方疗养并且瞒着他做抄写来还债。海尔茂没有保护 娜拉,而且当危机来临时将责任全部推给她。全剧还充满着对资本主义 社会中金钱关系、法律制度的讽刺,夫妻之间地位不平等表现在男女主 角之间金钱关系。
〔2〕其次 ,娜拉自恃貌美 ,且喜爱化妆打扮 ,流露出以色侍夫、优乐悦夫的 倾向。
文本中有这样一些台词: —— 当好友林丹太太问她是否打算把她背着丈夫借钱为丈夫看病的事永远不 告诉丈夫时 ,娜拉若有所思地说道: “也许有一天会告诉他 ,到好多好多年之后 , 到我不象现在这么—— 这么漂亮的时候。 你别笑!我的意思是说等托伐 不象 现在这么爱我 ,不象现在这么喜欢看我跳舞、化装演戏的时候。 到那时候我手 里留着点东西也许稳当些。” 这既进一步说明了在娜拉内心 ,深藏着自恃貌美有本、以色相优乐取悦丈夫的 思想倾向 ,又表露了娜拉把夫妻关系看做某种程度上的交换关系的深层心理。 这可以说是造成娜拉“玩偶”地位其自身之思想根源。
二、觉醒的娜拉开始激情之旅
当本我处于控制地位时,人就会随着内心的感觉走,去做出一些自己一直想做但却未 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借着这股破坏力,人就会处在一种激情状态中,会迸发出超越一切的 力量,这股力量会使人的行为超越常规。当海尔茂搬出家庭责任、社会道德来压制娜拉, 甚至给她扣上“抛夫弃子”的帽子时,剧中的娜拉并没有任何的犹豫,也没有进行面临两 难选择的痛苦斗争。可见,此时的娜拉是激情的娜拉。就在圣诞夜,娜拉打开门,毅然走向 漆黑的未来。这砰的一声很显然表明她还处在一种情绪中。她要通过这有力的一声同她 的过去彻底决裂,只有离开酷似牢笼的家,她才能去追求自己一直渴望的自由和平等。她 干脆利落的关门声没有掺杂半点迟疑和后悔,她信心百倍地开始了她的激情之旅。
4 黑色
黑色作为死亡的象征,首先是指阮克本人的死,但它也渲染着那拉 此时必死的决心。此外,从情节发展来看,它表示那拉的早年假冒 签字借债尽管费尽心力,已无可补救。可是从深一个层次来看,它 象征着娜拉幻想的破灭,家庭中那种平静和谐状态的终结;以及夫 妻间不可逃避的“算总帐”和“总崩溃”。染克的病态和死亡作为 一种象征或意象,和整个戏之间有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玩偶之家评论分析
【1】浅谈玩偶之家主观感受
【2】深探理论分析评述
〈一〉玩偶之家意象分析 一、引言 ” 所谓意象,即以语言这一符号来刺激读者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 使读者形象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抽象的感情思想, 去体会“义中 之象。
二、原型意象
1树
作为西方典型的原型意象,“树”暗示伊甸园中的生命之树或智慧树。 本 剧中树以 “圣诞树” 的形象多次重复出现,赋予了丰富的原型意义。主人 公娜拉就生活在这个幻想的“伊甸园” 中, 编织着她的梦想。圣诞树同时 也是一颗希望之树,象征着幻想破灭之后,真正的希望来临,同时也象征 着娜拉的新生。正如娜拉出走时的“砰”的关门声,给我们带来了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