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历来是文综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常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名称、河流流向;或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问题。

它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计算能力。

一、了解等高线的性质: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同一幅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同;把海洋深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同一幅图上等深距不一定完全相等。

1、同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相同。

2、等高线不能相交,可以重合。

特殊地形用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用来表示山坡方向的小短线)表示。

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用一组与重叠处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

若按等高线注记不易判别坡向时也采用示坡线。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如山峰;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如盆地或洼地。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但不一定在一幅地图范围闭合。

4、在等高距相等情况下,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二、阅读等高线的方法和技巧:
1、三看:①看极端值的大小。

平原:海拔200 m以下;丘陵:海拔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m;山地:海拔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m;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边缘等高线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

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 m。

②看疏密程度。

它表示坡度的陡缓。

③看弯曲方向。

它表示地形走向。

2、掌握等高线判断的基本规律:
(1)、等高线的高低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等高线凸向低值处为山脊,凸向高值处为山谷。

(2)、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阅读:
①山顶与山峰:数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与洼地:数值“周高中低”;
③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即若某处闭合等高线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等高线的海拔,为山体中的小盆地;若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较高等高线的海拔,为山体中的小山峰。

三、关于等高线的题型: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地貌: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2、判断坡度的陡缓与计算。

(1)求坡度。

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

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

如图中α角。

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L表示坡底长度即斜坡实际距离投影到水平面
上的距离,α越大坡度越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坡底长度=图上距离÷比例尺
(2)判断坡度的陡缓。

①在同一幅图中,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仅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

②在不同的图幅中,在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若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若等高距与比例尺均不同,则根据以上正切公式计算比较。

3、计算相对高度及温差。

读出所求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进一步求出它们之间的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4、悬崖相对高度的估算。

悬崖的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为:(n-1)d≤h<(n+1)d
其中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悬崖的相对高度。

5、判断通视情况。

在野外使用地形图往往要选择观察点的位置,确定通视情况。

军事上多用于寻找隐蔽区,观察敌情。

①根据观察点、遮蔽点、目标点的高程直接判定两点间的通视情况;
②作地形剖面图判断通视情况。

6、绘制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在工程上多用来计算土石方。

绘制方法:
先按原图水平比例尺画一水平基线,再在基线的一端作基线的垂线,在此垂线上根据垂直比例尺绘制标尺,并注明高程。

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放大若干倍。

注意最高高程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程数要比图中的最低高程略低一些。

再读取要绘制的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高程,顺次量出相邻两交点间的水平距离(用两脚规或三角板),并把它们顺次逐个转绘到剖面图坐标系中,标出各点,再将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这条曲线便形象地表示出沿规定剖面线的地形起伏状况。

图中若有河流或谷地,应当标示出来。

7、判断河流的的上下游及计算河流的长度
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出谷地或山地,确定河流的上下游,再量取要计算河段的图上距离,用比例尺计算河段的长度。

四、实际运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城镇、工农业、交通线路等关系到“点”、“线”、“面”的区位选择。

1、“点”的选址:
①水库坝址:坝址选在上游有蓄水库区的河流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工程量小;垂直落差大,利于发电。

②港口:应考虑水域和陆域条件。

建在避风的深水海湾(等深线密集),以利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陆上要有平坦开阔的地形,利于筑港。

③飞机场:宜建在坡度适当气象条件好的开阔地,保证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的向阳坡或临河临海滩的地方。

⑤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2、“线”的选址:多注重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节省时间。

①交通线的建设:铁路、公路一般沿等高线而建,选取路线短、坡度平缓、少过河建桥的地段,避免通过地基不稳定地区。

②输油输气管道线路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穿山越岭、过大江大河等不利地形。

③引水线路的选择:遵循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原则。

3、“面”的选址:
①城市的选址: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山区一般选择地势平坦的谷地或比较开阔的低地;热带地区选择地势较高气候凉爽的高原上。

②工业区宜建在较为平坦开阔处,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建在河流的下游,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之地。

新兴工业注重环境优美。

③农业的区位选择:因地制宜,优质高效,保护生态环境。

平原地区适于发展耕作业;坡度较大的山地宜以生态林为主;丘陵可发展经济林木,缓坡可修筑梯田;湖泊、水库宜发展水产养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