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关于成立再生混凝土制品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以混凝土(包括砂浆)为基本材料制成的产品。
一般由工厂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铺设或安装;对于大型或重型的制品,由于运输不便,也可在现场预制。
有配筋和不配筋的,如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轨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钢筋混凝土矿井支架等。
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电力和采矿等部门。
xxx(集团)有限公司由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300.0万元,占公司股份69%;B公司出资590.0万元,占公司股份31%。
xxx(集团)有限公司以再生混凝土制品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7673.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439.55万元,占总投资的70.88%;流动资金2234.31万元,占总投资的29.12%。
根据规划,xxx(集团)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63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817.38万元,税金及附加132.51万元,利润总额3579.62万元,利税总额4205.87万元,税后净利润2684.72万元,纳税总额1521.15万元,投资利润率46.65%,投资利税率54.81%,投资回报率34.99%,全部投资回收期4.36年,提供就业职位241个。
水泥基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材,按照不同应用领域需求,依照相关产品标准,在工厂生产加工制成的工业产品。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189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集团)有限公司由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300.0万元,占公司股份69%;B公司出资590.0万元,占公司股份31%。
(四)法人代表毛xx(五)注册地址xxx产业园(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19年7月,湖南省下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共有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
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918.38万人。
2019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39752.12亿元。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再生混凝土制品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集团)有限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
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xxx产业园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再生混凝土制品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2013年我国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
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这将拉动对内外墙板、楼板、屋面板等大宗混凝土建筑部品的市场需求。
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生产企业众多,且大部分企业生产和资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一些产业缺乏龙头企业。
虽然行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企业依然处在价值链低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议价能力居于弱势,在市场竞争中话语权不够。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再生混凝土制品项目背景分析以混凝土(包括砂浆)为基本材料制成的产品。
一般由工厂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铺设或安装;对于大型或重型的制品,由于运输不便,也可在现场预制。
有配筋和不配筋的,如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轨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钢筋混凝土矿井支架等。
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电力和采矿等部门。
加气混凝土砌块设备主要是两种生产工艺,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砂加气混凝土生产线设备装备等各方面技术均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河砂、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以铝膏为发气剂,经原料磨细、配料搅拌、浇注发气、静停切割、蒸压养护而成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
具有质轻、高强、耐久、保温、隔音、防火、抗渗、锚固性能好的特点,具有施工便捷,可加工性强,能降低建筑物的综合造价,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等优点,已被子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成为一种最为兴盛的、具有良好性能的墙体材料。
主要有混凝土砌体材料模块(3类41种产品),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多孔砖,环保透气透水路面砖,仿古青砖,建筑保温一体化模块,多防检查井盖、二层井盖,防滑踏步、安全雨水井箅,线性排水U形槽(窄箅雨水口),轻质发泡土,道路防撞橼头,四防排阻封盖,雨水利用、混凝土挂板、混凝土地板、混凝土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利用,源头二次回用储水排水装置等。
二、再生混凝土制品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013年我国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
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这将拉动对内外墙板、楼板、屋面板等大宗混凝土建筑部品的市场需求。
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宜居城市,缓解日益加大的排洪排涝压力,以及各类市政管线敷设造成的浪费和安全隐患,国家将加快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并密集出台了包括财政资金支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以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储水空间建设,为预制混凝土管、箱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
目前国内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刚刚起步,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随着国际产能合作与产业投资,我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经济合作将加强。
未来我国将依靠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这些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我国水泥等建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为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我国水资源的缺乏和区域分布不均需要建设大量骨干调水枢纽工程、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将为混凝土压力管产业提供较大市场需求。
此外,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建筑改造为装饰混凝土及制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适应新常态,意味着行业和企业要高屋建瓴,识变、应变、甚至求变,才能应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挑战。
技术产品同质化、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缺失,导致当期和今后一个时期供需表现为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的结构性特点。
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产品的品种、质量、性能、服务较差,缺乏对有效需求的激发和满足。
在新的发展时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发展方式将被迫发生重大转变,提高效率、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将成为追求的主要目标,产品将向多功能复合与增加附加值方向发展,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提高与相关材料产业的竞争力。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中小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研发创新体系的资源,行业层面的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有关材料、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基础研究长期缺失,短期内难以产生重大技术突破。
面临其他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竞争,行业发展前景面临挑战。
据预测,“十三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量将逐年减少。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程度低,加之生产环境相对恶劣,噪声、粉尘严重,劳动强度大,招工难、留人难、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本来已很严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进入行业的劳动力资源日趋减少,高级技工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劳动成本将持续上涨。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多为地方性中小企业,产业链短。
尽管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很多,但是关联产业间缺乏相互协同支撑,相关需求与知识技能的沟通严重不够,促进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上下游行业协同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产品生产环节,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科研开发、技术咨询、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且不规范,已远远落后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50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1000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