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

关于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

关于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它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层次,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及其运行效率。

而城市文明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市民文明素质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在城市文明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市民的公共意识、公共道德水准,决定着城市居民的公共行为,影响着城市公共环境,体现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外在形象。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是建设、维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城市软硬环境协调并进、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我市市民文明素质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城市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喜获成功,成功举办了“历史文化宣传月活动”、“历史建筑与文化的对话”名家论坛,庆祝建国90周年以及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活动和原创歌曲、民间文艺、器乐演奏晚会;“五一”、“十一”文艺演出周,侨港休渔期文化周,商会文化周等系列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承传了民俗文化,寄托了民族情思;激发了广大民众认知的热情。

我市努力创造六大环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政务环境,着力塑造现代城市精神,着力构建和谐、文明、平安、生态、宜居,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迅速发展,市容市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显示了浓郁的现代气息,整个城市朝着人类生态宜居城市的方向和目标不断迈进。

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城市的硬环境越变越好,并将越来越美丽。

(一) 市民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进步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全市文化建设得到空前重视,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以及文明创建活动,使市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比较封闭、保守、自足转向文明、开放、进取。

调查显示,市民的主人翁精神不断增强,绝大部分的市民都能把实现个人理想同促进城市发展相结合,都能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都希望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 市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推动我市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先后开展第一、二届和第三届市道德模范等活动,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着重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在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城乡环境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大力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

通过近几年来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多数市民对社会公德规范有较好的认知。

抽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市民愿意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乘客主动让座,对外地游客问路会告知或热情引导,认为秩序是文明的象征,遵章守纪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

全市活跃着数多支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达到3200多人次,义工时达31000小时。

绝大多数市民愿意为环保出力,能自觉节约用水用电,少用、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

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蔚然成风。

(三) 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了“百团千场”演出活动,每年组织惠民演出150场次、广场演出100多场次,全面完成了1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4家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在全广西第一个提前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

人们通过阅读,学习知识、了解信息、愉悦身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二、我市市民文明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们的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在细雨润物、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据最近的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表明,现在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8930多人,而我市只有7216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14人。

这个数字的背后,很可能就是城市的整体文化素养、市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个问题的存在,对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倍感艰难与挑战。

我市软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建设发展进程中,物质形态上的进步与精神领域的文明并不同步,城市硬件水平的提高与软件的提升并不同步,城市外在形象的改变和城市内在精神的改变并不同步,市民的文明素质仍有待提高。

(一) 文明礼仪意识淡薄,不文明言行大量存在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更是城市的脸面。

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然而我市市民公德意识还有待提高,有些市民当身为游客时,常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消费时,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乘车时,常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被人挤到或踩到时,常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作为子女时,常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常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还有一些市民乱倒垃圾、乱挂乱晒衣物、私养禽畜等不良生活陋习也大量存在。

再就是,道德伦丧,金钱第一,诈骗,制假,售假,如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咸鱼用农药泡,晒鱼干洒杀虫剂等,做为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旅游欺诈现象依然存在等。

(二) 交通法规意识欠缺,违章行为屡屡增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在为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交通安全也成为我们享受宁静生活的不和谐音符。

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是有部分市民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没有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甚至认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

不少行人为节省时间,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在离斑马线外直接从马路中间横穿而过;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电动车的路人,不按规定行走,而逆行在环形路上,与过往车辆擦肩而过;在过交叉口时,对面的绿色指示灯还未亮,行人等候区内已有人快步横穿马路;机动车司机不系安全带、超速行驶、闯红灯;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行乱停等交通违章行为随处可见,加剧了我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

(三) 进取精神不强,不良社会风气尚有一定市场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加大,我市企业下岗人员增多,个别干部职工思想恍惚,工作中一些人创新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

业余时间沉迷于酒局、牌桌等不良生活方式,颓废消极,不思进取。

有些地方还存在“六合彩”、“传销”等活动。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怕思考,坐父母公务车上下学,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这些不仅荒废学业,扭曲价值观,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可能甚至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三、提高我市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全面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各种机制,保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培养市民精神,塑造文明形象。

市民精神是城市市民伦理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城市和人一样,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如何提倡市民精神?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放包容精神。

用开放的心态,开明的眼界,开阔的胸怀,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善于吸收一切外来文明,集聚一切生产要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二是创业创新精神。

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弘扬创新创优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努力创优。

三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市要全面奔小康,就需要我们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务实奋进的精神状态。

四是爱国家爱集体的精神。

四是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激发广大市民爱城市,建设城市的高尚情怀,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团队意识,珍惜集体荣誉,维护名城形象。

五是敬业奉献精神。

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建功立业。

我们要通过开展“市民精神大讨论”提炼特色鲜明的新时期市民精神,开展多种活动积极实践新时期市民精神,要继承历史文化的精神,培育新时期“勇于创新的锐气,勤于创业的勇气,善于学习的风气,兼收并蓄的大气”。

(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积极参与。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引导。

市民的文明素质如何影响着人的气质、整体形象和城市形象,要从基本的素质、基本的道德、基本的准则抓起,不断提高文明素养。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宣传、教育、学习、引导、实践的过程,要整合宣传、文化、教育、科学、法制等各类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文明素质教育、普及和引导。

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传播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守则,使城市文明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社会共识。

同时,对文明市民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弘扬正气,对不文明、缺乏公德的行为进行鞭挞、曝光,扶正压邪。

有关部门应及时修编并印发切合实际的《市民守则》和文明教育材料到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对公务员、学生、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普遍进行广泛、深入的提高文明素质教育,还可以学习大连开办市民学校,使人人受到教育,遵纪守法,维护公德,根除陋习,倡导文明,人人以做文明市民为荣,以有不文明行为为耻,以维护名城形象作贡献为荣,以有损名城形象为耻。

机关公务员应成为具有文明素质的表率,社区要以市民学校为阵地,对辖区市民普遍进行教育,对农贸市场、建设工地、商贸餐饮等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行业、单位,本着谁经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组织进行教育活动,保证不漏一人。

(三)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市民遵守《市民守则》。

在加大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市容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少数市民不文明行为的管理。

要来历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制约道德伦丧行为,维护诚信建设。

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要予以重罚,促其改进;对违反交通规则,乱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行为要严加教育处罚;对偷盗公物,如:电缆、窨井盖、地灯路灯行为者,一律严加打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