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长输管道工程近年事故案例汇编中油朗威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监理总部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项目部二00七年二月前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总结评估的有关要求,深化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处置事故的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按照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张余总经理2017年2月15日在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现场调研要求,结合项目开展的安全无事故活动,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编写了《国内外管道工程近年事故案例汇编》。
本案例为经验分享材料,选取近年来长输管道工程相关、相近的案例材料共47起,涉及机械伤害、管沟塌方、高处坠落等方面,为相关单位汲取事故教训,强化安全管理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通过事故案例反思各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做好事故的“预防、预警”管理工作,既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要求,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以事故案例开展经验分享,也为项目广大参建员工提供了一个参考资料。
目录一、机械伤害事故 (1)案例一:南上项目“11.8”爬行器伤人事故 (1)案例二:遵义高坪项目“11.23”检测设备碾压事故 (2)案例三:苏丹项目“4.12”装卸机械伤害事故 (4)案例四:KC-13管线项目“6.15”机械伤害事故 (4)案例五:印度东气西输项目“4.21”机械挤压事故 (6)案例六:兰郑长项目“9.24”机械碰撞事故 (7)案例七:兰郑长项目“5.3”机械挤压事故 (9)案例八:西二线项目“8.20”机械伤亡事故 (11)案例九:西二东“7.29”吊装钢管事故 (13)案例十:站场“5.26”起重事故 (15)案例十一:西气东输项目“9.25”起重伤害事故 (16)案例十二:陕京三线项目“3.15”起重伤害事故 (18)二、管沟塌方事故 (19)案例一:西三东项目“4.25”管沟坍塌事故 (19)案例二:涩宁兰项目“5.23”管沟塌方事故 (20)案例三:西气东输项目“8.15”预留管沟塌方事故 (21)案例四:西气东输项目“9.29”管沟塌方事故 (22)案例五:武威支线“11.19”管沟坍塌伤亡事故 (23)案例六:涩宁兰复线项目“10.5”管沟塌方伤亡事故 (26)案例七:西二东项目“1.21”管沟塌方事故 (28)案例八:西二线项目“6.30”管沟堆土滑坡事故 (29)三、高处坠落事故 (32)案例一:武陵山项目“9.21”意外滑跌事件 (32)案例二:西二线“4.29”意外坠落伤亡事故 (32)案例三:站场“5.16”高空坠落事件 (34)案例四:安全带断裂高处坠落事故 (36)案例五:厂房“6.16”高处坠落事故 (37)案例六:移动式脚手架坍塌事故 (39)四、触电伤亡事故 (39)案例一:印度东气西输项目“5.22”触电伤亡事故 (39)案例二:“7.26”站场触电事故 (41)五、管道试压事故 (42)案例一:兰定项目“9.21”试压爆燃事故 (42)案例二:张掖分输压气站“11.4”工艺试压口断裂事故 (44)案例三:西二线项目“7.20”管道试压爆管事故 (47)六、物体打击事故 (50)案例一:钢管厂“6.8”钢管滚动伤害事故 (50)案例二:隧道施工石块砸伤事故 (51)案例三:钢管厂“4.3”吊钩坠落伤亡事故 (52)案例四:俄罗斯项目“10.3”物体打击事故 (52)七、火灾爆炸事故 (53)案例一:中缅项目“3.3”车辆燃烧事故 (53)案例二:中沧项目“12.15”火灾爆炸事故 (54)案例三:庆大项目“7.19”管线动火油气爆燃事故 (55)八、水工保护安全险情事件 (57)案例一:陕西输气管理处“7.11”安全险情 (57)案例二:山西输气管理处“7.14”安全险情事件 (57)案例三:陕西分部“8.1”管线漏气事故 (58)案例四:云彩岭阀室附近管线“1.4”冰堵事件 (58)案例五:山西输气管理处“1.15”冰堵事件 (59)案例六:陕西分部“9.4”险情事件 (59)案例七:京石管线二站阀室“3.28”管线沉降事件 (59)九、自然灾害事故 (59)案例一:延川河洪水灾害事故 (60)十、环境污染事故 (62)案例一:兰郑长项目“2.12”漏油事故 (62)一、机械伤害事故案例一:南上项目“11.8”爬行器伤人事故1、事故经过2010年11月8日早上7:00左右,某检测公司一行4人按照委托到吉林油建二机组处拍片。
上午8:00左右到达郑家坞准备拍片。
李某负责装机器调参数,他在管内开机给完信号后就往管口出,大概1分钟后爬车走到磁定位处预警准备曝光,管内上面的人用绳子拉住爬车,此时李某已经走到距管子出口还有15米左右的距离,距离爬车曝光处30米左右远。
2分钟后设备曝光完毕,磁定位在还没有拿走的情况下爬行器出现失控自动倒退,由于坡度大(22°),在重力惯性作用和爬车(自重240斤)自身倒退的几个力作用下,设备开始打滑溜坡,李某躲闪不及和设备一起冲出管口。
后送到浦江县人民医院经检查腰4骨折腰3横突骨折右侧尺骨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
2、事故原因(1)爬车设备出现故障,发生下滑。
(2)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管内存在的风险,没有及时从管内撤出。
(3)项目对风险识别不全面,没有识别到设备在管内有可能发生滑溜的危险,没有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3、事故总结(1)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有故障必须及时修理,不能使用有故障的设备进行工作。
(2)通过培训、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风险识别的能力。
(3)对识别出的风险要制定有效可行的风险消减措施。
案例二:遵义高坪项目“11.23”检测设备碾压事故1、事故经过2014年11月23日遵义高坪项目某检测单位对管道焊缝进行X射线无损探伤作业。
在使用X射线管道爬行器对管道焊缝进行中心透照结束后,检测人员将X射线管道爬行器抬离管道作业区以外区域进行暂时放置,并继续开始X射线外曝检测,计划待内曝和外曝检测作业结束后将所有检测设备撤离管道作业现场。
中午13时检测人员接到焊接机组机组长通知,检测使用爬行器被作业机组现场挖掘机履带碾压致报废状态。
2、事故原因(1)由于挖掘机在作业带行走其间履带偏离作业带,致使挖掘机履带碾压到放置在作业带以外的X射线管道爬行器。
(2)检测人员没有考虑到和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时,大型机械对本单位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影响,没有及时把检测设备放到安全地方。
(3)项目部对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的风险识别不全面,没有识别出交叉作业时施工单位的大型机械设备对本单位人员和设备的危害。
现场检测人员安全意识较薄弱,和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时,没有采取人员监护及安全防范措施。
3、事故总结(1)落实特种作业安全监护制度,并在作业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
(2)加强人员安全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3)作业前应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案例三:苏丹项目“4.12”装卸机械伤害事故1、事故经过2003年4月12日21:10(喀土穆时间),某公司在苏丹喀土穆恩土曼区集装箱库区实施装卸作业时,发生一起员工被吊车挤伤事故。
4月12日18:00,管道二公司汪某、张某、陆某、邵某、贺某等11人在喀土穆恩土曼区集装箱库区,分别往6号集装箱内装焊条和吊装1号集装箱作业。
21:00陆某组织人员准备起吊1号集装箱,16吨KATO吊车驾驶员安某在倒车的同时,汪某、张某正在从1号集装箱正门的两侧向箱上攀登,邵某、贺某分别在集装箱正门的两侧背对吊车、面对集装箱负责监护,司机将吊车在距离集装箱很近的位置处停下时,将汪某的左腿挤在吊车配重与集装箱的缝隙中,造成汪某左腿股骨骨折。
2、事故原因(1)吊装任务没有司索指挥人员现场指挥,汪某处在视线盲区,导致司机无法看到。
(2)现场管理混乱,吊装作业没有统一指挥,人员作业没有进行统一的安排。
(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吊车行进过程中,未注意自身安全的保护。
(4)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差,对吊车移动和吊装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充分。
3、事故总结(1)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特种作业应有专人组织实施,并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护。
(2)特种作业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能充分认识作业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
(3)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四:KC-13管线项目“6.15”机械伤害事故1、事故经过2005年6月15日,某公司工程七处二机组长吕某带领电焊工赵某、钟某、王某、李某、张某、卫某、管工张某、机械操作手于某和气焊工宋某等10人,到恩巴河边50号桩进行连头焊接作业。
电焊车由钟某调到合适的位置,并拉上刹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供电。
施工前,机组长吕某进行了班前安全讲话,布置了下午的施工任务:吕某指挥单斗挖连头作业坑,宋某一人在河边看守水泵(由电焊车供电)抽水,其它人员进行焊接准备工作。
连头作业现场距水泵抽水处约50米左右,两地之间有挖管沟形成的土堆,水泵抽水处在恩巴河的底部,所以连头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无法看到水泵抽水处的情况。
1:30分左右,电焊工钟某到水泵抽水处电焊车旁取电焊帽时,发现宋某仰倒在电焊车履带旁边,头部、脸部左侧受伤,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便立即呼救,并报告了机组长吕某。
李某将电焊车向前挪开了约2米,宋某自己坐了起来。
1:40分左右,吕某组织人员将宋某送到了工地附近的恩巴市医院进行抢救。
手术后,宋某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而且病情一直在不断地恶化。
6月19日上午9:30分,宋某因救治无效去世。
2、事故原因(1)宋某紧靠焊接车坐在沙土地上朝管沟方向看水泵时,被滑动的电焊车履带轧中头部。
(2)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电焊车停在松软沙土并有一定坡度,现场电焊车尾端未加掩木,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未戴安全帽,并且紧靠、背对电焊车,对突发险情无法做出及时判断。
(3)作业人员识别危险的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不到位。
(4)作业面较长,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总结(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佩戴劳保用品,并且与机械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2)电焊车在坡道驻车后,尾端要加掩木进行稳固。
(3)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提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在作业面较大时,专职安全员监护不到位,应尽量避免人员单独作业,保证遇到突发状况能够及时传递信息。
案例五:印度东气西输项目“4.21”机械挤压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4月21日下午14:40,印度东气西输项目某标段Sl施工机组机组长兼机械手杨某操作一台吊管机(SB-85),在管道走向的北侧,配合另一台吊管机进行管道对口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