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顺序检查法 顺查法 :凭证 帐簿
逆查法 :报表 帐簿 凭证 优缺点:书本P34
报表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2、范围检查法 详查法
:被查事项无遗漏
抽查法 任意抽查法
判断抽查法
统计抽查法
优缺点:见书本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一)两者的联系: 起源密切相关
彼此渗透、融会 两者最终目的一致
(二)两者的区别: 产生的基础不同
职能不同 方法不同 工作程序不同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审计产生的原因 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为审计的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
2020/11/17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辅导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总论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审计的组织和审计人员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审计程序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章 总论
审计学原理基本理论的介绍 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盘存法
直接调节
(现金、实物)
间接调节
调节法 被查日 = 盘点日 + 被查日至盘 — 被查日至盘
存 量 存量 点日发出量 点日收入量
观察法 :与盘存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鉴定法 : 通过观察法不能取证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6.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宏观调控。
8.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
审计关系人 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
(一)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3.其他法定审计业务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二)注册会计师协会
1、性质和职责: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 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它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组织。
(2)它依法对民间审计进行行业管理,并依法接受财政部、审计署 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实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注册,以及对 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审计概念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 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 经济监督活动。
1.按审计范围分类 全部审计 局部审计 专项审计
2.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事前审计: 查明计划、预算方案是
否正确可行
事中审计: 用于跨年度的工程项目 事后审计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就地审计 :驻在审计、专程审计、
送达审计
送达审计
4.按审计动机分类
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审制计学制原理度(PP。T 51页)[1]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我国审计的目的: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 展。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2.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 (2)财经法纪审计,是指被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财经法
纪情况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是指被审单位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等所进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审阅法要 和核对法 结合使用
3、资料检查法
审阅法 :主要审查以下会计资料: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
计报表和其它资料
核对法 :主要进行 证证核对、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单核 对、帐表核对,、表表核对
查询法 询问法 函证法 肯定式函证法 否定式函证法
分析法 :是指通过对审计事项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评价, 以便发现其中有无问题或异常情况,为进一步审计提 供线索的一种审计方法
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例题:
形成考核册,第10页,第5题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四节 审计人员
四、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国家审计人员 (二)内部审计人员 (三)民间审计人员
1、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 2、民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
违约责任、过失责任、重大过失责任、欺诈责任、行政 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强制审计 :国家审计
任意审计 :民间审计
5.按审计是否通知
预告审计 :固定资产、产成品
被审单位分类
突击审计: 货币资金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的方法是指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 的的手段。
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 审计的基本方法 审计的技术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三、审计的任务
基本任务: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 鉴
证;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 民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任务 :5点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
以审计监督。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
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 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 独立。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行的审计,主要包括:业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
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3.按审计机关或审计机构与被审单位的关系可将审计分为外部审计 和内部审计。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经济监督:审计最基本职能 经济评价:有一定评价标准和依据 经济鉴证:西方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发展起来的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二、审计的作用
(一)审计的制约性作用
(二)具体职责: (三)特殊规定: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要求提供、报送资料权;监督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 强制措施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经济处理权、行政处罚 权;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建议行政处分权;建议刑事处分权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 : (一)立法型 初建于美国、完善与英国、普及于西方大多数国家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为服务、协调、管理。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四、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五、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概况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四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三章 审计的组织和审计人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家审计机关 民间审计组织 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人员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一、国家审计机关
国家审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包 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它具有宪法 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中央国家审计机关
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审计人对审计委托(或授权)人负责,验证、审查被审
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被审计人对审计委托(或授权)人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并由审计人
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审计委托(或授权)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当其财产委托(或受
托)被审计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
表现在:审计可以揭露损失浪费;可以揭露贪污舞弊,可以揭露 失职渎职。
(二)审计的促进性作用
表现在:督促受托经济责任的正确确定和切实履行;督促经济秩 序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利益的正确处理;督促经济效益的充分实现 和社会效益的正当保障;督促经营管理的完善; 促进廉政建设, 督促加强宏观调控。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审计学原理(PPT 51页)[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第三章)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 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