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

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且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旧三民主义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成为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

3、《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4、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

5、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

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章程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为机关报。

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独立自主地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军警的镇压。

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

上海及其他一些城市的工人阶级相继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大罢工,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从知识分子开始,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

运动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胜利。

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8、三个选择指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9、三座大山指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者的压迫。

这三座大山,不仅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而且使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因此,这一时期革命势在必行。

10、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这就是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

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可概括为“一化三改”。

历史表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3、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延安整风为了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942年,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整风运动称延安整风。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简答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们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们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鸦片战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社会性质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1)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继续,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相同的历史因素。

①中国社会性质没变,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变,依然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没变,依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大敌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代表——北洋军阀政府。

④革命性质没变,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五四运动又具有以往革命不同的特点。

(三选一)A:①、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以往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也成为了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②、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以前是三民主义为革命理论指导;五四运动中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指导,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流。

③、革命发展前途不同。

以往资产阶级主要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以后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并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

④、革命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不同。

以往三民主义理论缺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不妥协的革命彻底精神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开端。

⑤、革命所属范畴不同。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它已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不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从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看,它是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处在这样的时代,五四运动已经不是属于旧式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革命,将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同情与支持,因而必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看,五四运动之前,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只是作为追随者参加革命。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并对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