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与清代服饰文化
[ 1] ” 《红楼梦 》 防风之内侵者, 俗谓之兜二次对王熙凤的描 《 写是 贾 宝 玉 初 试 云 雨 情 刘 姥 姥 一 进 荣 国 府 》 ( 第六回) , 写了初会乡下人刘姥姥的当家奶奶王 : “穿着桃红撒花袄,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大 熙凤 , 粉光脂艳 ……” 色彩搭配上既 红洋绉银鼠皮裙, 协调又彰显高贵与娇媚, 昭示着“当家人 ” 的富贵 风姿, 宣示着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现实 , 体现了清 代服饰状况的文化内涵。第三次对王熙凤的描写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 (第 是 六十八回) , 这次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反浓妆重彩、 : “尤二姐一看, 粉光脂艳之以往笔法 只见头上皆 是素白银器, 身上月白缎袄, 青缎披风, 白绫素裙 ……” 似乎是以这样的装扮控诉着贾琏“违旨背 ” 、 “国孝家孝 ” 、 “背亲私娶” 、 “停妻再娶 ” 亲 的四 。《红楼 透出她的杀机和险恶 层罪状。清素中, 三处 对 王 熙 凤 的 描 写, 前 两 次 都 穿 有 红 色。 梦》 在我国古代, 服装色彩收到“阴阳五行学说 ” 的影 , 响, 青、 红、 皂、 白、 黄等五种颜色被视为“正色 ” 供贵族和官宦人家穿用, 百姓只能穿间色。清代, , 《红楼 也受到了这种服饰观念的影响。 可以说 梦》 服饰色彩中, 红色是“出场 ” 最多的颜色。 周 : “盖红者实乃整部《红 汝昌在《红楼艺术 》 中说
《红楼梦》 过对 主要人物服饰的探究, 剖析了清代服饰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 : 《红楼梦》 ; 清代; 服饰文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I207. 411 文献标识码: A 2441 ( 2012 ) 01007303 文章篇号: 1008-
、 《红楼梦》 一 与清代服饰式样 《红楼梦 》 : “然 朝 代 年 纪, 第一回说 地舆邦 ” 却反失落无考。 这句话显然是假话 ( 贾化 ) 。 国, , 《红楼梦 》 事实上 的朝代年纪、 地舆邦国都是可 《红楼梦 》 考的。这里, 我们仅从 体现的服饰文化 这一角度作出探讨。从《红楼梦 》 的服饰描写中, 我们不难解读出清代服饰文化的影子。 作品中, 最显著的是对贾宝玉所穿“箭 袖 ” 的 多 处 刻 画。 箭袖在清代服饰中是一大特色, 它就是将礼服袖 端做成马蹄形状, 亦称马蹄袖。 清代无论男女皆 。《红楼梦 》 有这种服装 前八十回, 宝玉五次穿箭 :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第 袖 ) “宝黛初会” ,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 三回 宝玉 , ; 第八回 大红箭袖” 乃 是 外 出“庙 里 还 愿 去 了 ” “比通灵” , 宝玉“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 ” ; 《王凤 姐 弄 权 铁 槛 寺 秦 鲸 卿 得 趣 馒 头 庵 》 袖 ( 第十五回) , “初会北静王” , “穿着白 贾宝玉 宝玉 ;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蟒箭袖” 是因为秦可卿出殡 ( 第十九回 ), “探袭人” ,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 , 穿大红金蟒狐腋箭袖 是元宵之后到宁国府看戏,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 嫌太热闹出来避避 ( 第五十二回) , “晴雯补裘” , “宝玉 病补孔雀裘》 , 身上穿着荔枝色哆啰呢的箭袖 ” 因是去为舅舅 , “赏花妖 ” 王子腾庆寿。续书第九十四回 是宝玉 , “便 去 换 了 一 件 狐 腋 箭 听说 贾 母 要 来 赏 花 。— — —凡此种种, 袖” 均为出门、 节庆、 见长辈、 会 , 《红楼梦》 公侯、 办婚丧, 可见 中的“箭袖 ” 并非在
作者简介: 孙斯提( 1983- ) , 女, 辽宁阜新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
74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第 14 卷
清代服饰满汉合流的特点, 也符合清代“老从少 不从” 的实际情况。 “十从十不从 ” 依照清朝 的政策中“男从女不 之规定, 汉族妇女可以不遵从满族妇女的打 从” 扮, 所以汉族妇女是可以缠足的。 而满族妇女自 。《红楼梦 》 古以来都是没有缠足的历史 中, 就有 晴雯缠足的描写: 第七十八回, 宝玉所作之《芙蓉 : “捉迷屏后, — — —这句话从浅层 诔》 中 莲瓣无声 ” 的文字上看似乎是在追忆宝玉与晴雯某次捉迷藏 , “莲瓣 ” 值得注意的是 二字在明清时代, 的场景, 恰是对妇女缠足的特指。 晴雯缠足, 还有一证, “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 红小衣红睡鞋, 披着 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 披着一身 头发, ” ( 第七十回 ) 据清 旧衣, 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 《清稗类钞 · 服饰类 》 末民初徐珂编撰的 中解释: “睡鞋, 缠足妇女所著以就寝者, 盖非此则行缠必 ”[1]可见, 驰, 且藉以使恶臭不外泻也。 晴雯缠足 , “麝月是红绫 确凿有证。另外, 依据上面的引文 , 、 “袜腹” 、 “袜肚” 、 “裹 抹胸” 抹胸, 亦称“兜肚” ” 。《清稗类钞 · 服饰类 》 肚 亦有对抹胸的解释: “胸间小衣也” , “以方尺之布为之, 紧束前胸, 以
收稿日期: 2011-10-26
家的常服, 这正与当时清代的服饰文化的实况相 , 《红 楼 梦 》 符。另外 中 的 服 饰 似 乎 显 得 很“混 , — — 这正显露出清代服饰满汉融合的痕迹 — 乱” 因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 1644 年, 满族问鼎中原, 清世祖福临定都北京, 建立大 清帝国。其初期汉人的服饰暂沿袭明制, 后颁布 “剃发易服” 的命令, 清初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 剃发的法令, 并下令汉人必须穿用与满人一样的 。“剃发易服 ” 服饰 令的颁布及强制执行加剧了 清初的民族矛盾, 遭到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强烈反 对, 清朝统治者无奈之下采纳了明朝遗臣 , 被人称 “从明从贼又从清, 为 三朝元老大忠臣 ” 的金之俊 提出的建议, 采取了更为宽松的“十从十不从 ” 政 策, 即: 服装上男从女不从, 生从死不从, 阳从阴不 从, 官从隶不从, 老从少不从, 儒从而僧道不从, 倡 从而优伶不从; 仕宦从而婚姻不从, 国号从而官号 不从, 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从《红楼梦 》 中我 们可以看出, 贾宝玉尚未成年, 依照清朝的服饰制 “老从少不从 ” 度中 的政 策, 他又可以着汉族服 。 , : 饰 因此 他又常常戴冠于首 “头上戴着束发嵌 ( 第三回) 、 “头发戴着累丝嵌宝紫金 宝紫金冠 ” ( 第八回 )、 “戴着束发银冠 ” ( 第十四回) 、 “一 冠” ( 第 七 十 八 回) 。我 国 古 壁走一壁便 摘 冠 解 带 ” , 代, 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 ” 主要有: 冠、 “冠 ” 冕、 弁、 帻四种, 其中 是专门供贵族戴的。 戴 — —贾宝 冠, 是明朝汉族贵族少年常见的打扮。— — —既穿箭袖, “冠” 玉的服饰— 又戴 于首, 正体现了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2 012 02 , 1 4 ( 1 ) :7 3 - 7 5
《 红楼梦 》 与清代服饰文化
孙斯提
(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 摘 : 《红楼梦》 要 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 也是集服饰文化大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 本文通
第1 期
: 《红楼梦》 孙斯提 与清代服饰文化
75
一事实, 可见红色在清代服饰中的流行程度非同 。 : “妇女 中记载 一般 又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 制服, 最隆重者为组绣丽水袍褂, 袍则大红色, 褂 [ 3 ] ” 《红楼梦 》 中的服饰色彩, 揭示、 展现 则红青。 反映了清代服饰文 了红楼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化的主流, 同时体现了清代服饰色彩的审美趋向 。 、 《红楼梦》 三 与清代服饰材料 满族的经济部门主要有采猎与农耕 。制做服 装所使用的材料, 狩猎民族使用兽皮, 牧业民族使 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民族则使用自然 用羊皮, 环境中随手可得的草叶、 树叶、 树皮。 究其因由, 皆由其环境取材便利与否使然也 。在满族的这种 经济条件下, 服饰原本取材于兽皮和树皮, 妇女只 能织粗毛布和麻布, 亦长于制裘。 满族入主中原 随着其社会地位的变化, 其服饰材料也发生了 后, 变化。由原本的相对单一的材料发展到丝织品、 棉织品、 裘皮制品等多种材料并存, 而且以丝织品 。《红楼梦 》 最为盛行 中提到的服饰质料有丝织 毛皮、 呢料、 棉织物、 毛织物等。清代丝织品品 品、 类多样, 是当时占首要地位的服饰面料, 如《俏平 》 ( 儿情掩虾 须 镯 勇 晴 雯 病 补 孔 雀 裘 第 五 十 二 “雀金泥 ” , : “是俄 回) 中的 作品中贾母告诉宝玉 ” 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 据《南史 》 记载, 早 文惠太子便曾令工匠 在公元 5 世纪末南齐时代, 用孔雀毛织成一件翠毛裘, 金翠炫丽, 十分珍奇。 而自唐以来, 以孔雀羽线、 鸟羽线织成花纹的豪华 服饰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 至清代, 孔雀毛拈了线 织就的服饰在宫廷、 贵族中盛行不衰, 在故宫博物 院、 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处至今都保藏着清代生产 的织有孔雀羽线的帝王服饰及衣料 。沈从文先生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亦在 里有所考证, 他认为: “ 《红楼梦》 人物服饰形式面料详实可靠, 均能在 故宫藏品中找到原形
[ 2] 。 楼》 的一个焦点 ” 曹雪芹不愧为一个把“红 ” — —大红、 运用到了最高境界的色彩大师— 猩红、 桃
: “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 十六回 上面扎着鸳 ” , 《红 鸯戏莲的花样, 红莲绿叶, 五色鸳鸯。 可见 楼梦》 的这些描写是符合清代社会汉族女子服饰 兼有满汉两种服饰特点, 符合当时“男从女不从 ” 的社会现实。 “三皇五帝 ” 我国服饰文化从 发展至今, 已有 各朝各代的服饰都有各自 五六千年之悠久文明, 《红楼梦 》 特点。曹雪芹在 中虽刻意模糊了朝代, “无朝代年纪可考 ” , 言之 但是我们从其描述的服 “朝代年纪” 。 饰式样中仍可以解读此书的 、 《红楼梦》 二 与清代服饰色彩 《红楼梦》 中, 王熙凤是众多出场人物中写得 最为出色的角色之一。曹雪芹对凤姐的服饰作了 三次不遗余力的详实刻画: 第一次是《贾雨村夤 ( 第三回 ) , 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曹雪芹 、 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贾母口中的“凤辣子 ” 林妹妹 : “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 眼中二嫂子 着豆绿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 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浓彩笔墨体现出 作者对凤姐服饰竭尽心力的安排 , 恰如脂批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