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动趋势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动趋势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动趋势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更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25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基本的趋势是农业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非农收入比重大幅度提升,后者成为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然而,2004年的情况有些特殊:一方面,农业增产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农业收入大幅度反弹,重新成为当年农民收入增长的
主要动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劳动力增速趋缓,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这一变更能否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结构的非农化趋势?如何按照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更,调整和完善农民增收政策?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一、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我国农民收入的官方统计一直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负责。

在调查中由于采纳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并成立了垂直治理的调查组织体系,因此,比较好地幸免了地方行政干扰,降低了调查误差,农民的收入数据比较真实可信。

按照统计调查制度,农民收入在形态上可分为实物收入和现金收入;在来源上可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或按产业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包罗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包罗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第二、第三产业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又包罗在乡村政府或学校等非公司组织就业得到的收入、在本地(主要是本乡范围以内)公司得到的收入、外出(本乡地域以外)打工的收入及其他工资性收入。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活动单一、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重。

但是,改革开放25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这一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物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现金收入比重显著提高
1985年,农民实物收入和现金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9和63.1%;1997年,这两项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2.8%和67.2%;2003年分别为15.6%和84.4%。

从1985年到1997年,现金收入的比重提高较慢,12年只提高了4个百分点;而1997年以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业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非农业收入比重显著提高
1985年,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4%和33.6%;从1985年到1990年,这一格局基本上没有变化;1990年以后,农业收入的比重又开始缓慢下降,1997年,农业收入的比重第一次下降到60%以下,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比重变化为58.4%和41.6%;1997年以后,随着粮食减产、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以及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农业收入的比重快速下降,2000年,农业收入的比重第一次下降到50%以下,2003年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的格局进一步演变为45.6%和54.4%。

近7年来,农业收入的比重下跌了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近2个百分点。

(三)种植业收入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收入比重提高
1985年,农民种植业收入、牧业收入和林渔业收入占农业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6.6%、19.7%和3.7%;1990年,这一格局变化为75.3%、21.3%和3.4%,5年间变化不大;1990年以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接连两次提价,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入保持了较高的水平,1997年,种植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0.0%,牧业和林渔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到16.7%和3.3%;1997年以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进展较快,林业和渔业也成为农民争相进展的产业,因此,2003年,三者的比重变化为74.1%、20.5和5.4%。

(四)粮食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经济作物收入比重显著提高
1985年,农民种植粮食的收入和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5%和24.5%:1990年,这一格局变化为67.0%和33.0%;1997年为73.4%和26.6%;2003年为56.9%和43.1%。

虽然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间段由于粮食产量及价格波动,粮食收入和经济作物收入的比重有所反复,但粮食收入的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收入的比重上升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特殊是1997年以后,这一趋势表示得更为明显,农民来自粮食收入的比重第一次下降到60%以下。

2004年年景特别,粮食增产,价格也大幅度反弹,粮食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的比重又回升到60%以上,但这不可能改变其比重下降的基本趋势,2005年,农民粮食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的比重很可能再次回到60%以下。

(五)从乡镇公司得到的收入所占份额下降,外出务工收入比重提高
2000年,农民来自非公司组织的收入、在本地公司得到的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