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备概念及内容讲义课件

建筑设备概念及内容讲义课件

十多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开始使用混合溶液作为制冷剂,使蒸气压缩式制冷的 发展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7月组织制订“关于消耗臭氧 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5年,美国氟利昂 CFC制冷剂停产,空调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向了健康环 保。
我国制冷的发展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天然冰进行食品的

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將空气冷冻,

此现象出現在液化亚摩尼亚蒸发时, 当时其意念仍流于理论化。

John Gorrie在1842年以压缩技术

制造出冰块,并使用作冷冻空气

以吹向患疟疾和黄热病的病人。 为了拯救一些的渔民的生命而作

的一次尝试,却改变了全世界人
展 民的生活方式。

Dr.John Gorrie (1802~1855)

大约两千年前,在古罗马、古希腊和中国, 人们发明了手摇扇来使空气流动,帮助人们

度过炎热的夏季。这些早期的通风都是未经 过处理的,目的只在于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
需要。
空调起源

调 主要历史人物
发 展
空调发展大事记

空调起源

空调的发明没有一个特定的日期,其 发展,正如Willis Carrier所言,在

西欧的英国主要采取集中供热;法国以电采暖为主。南 欧的意大利、葡萄牙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暖, 一般采

用空调供暖。 亚洲如日本、韩国只有公用建筑使用集中热水供暖。大

量采用地板辐射热采暖是这两个国家室内采暖的主要特 点。


集中

供暖 锅炉
家庭集中 供暖与生 活热水系 统

我国能源相对匮乏,且利用率(32%)与世 界发达国家(52%)差距很大,正大力发展城
制冷剂问题
制 冷 发 展 史
1930年以后,氟利昂制冷剂的出现和大量应用,曾 使压缩式制冷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发展。由 于氟利昂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使制冷技术的发展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4年以后,人类发现氟利昂簇中的氯、氟碳化物( 简称CFC),能严重地破坏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 和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是公害物质。因此减少和 禁止CFC的生产和使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 紧迫任务,研究和寻求CFC制冷剂的替代物,以及面 对由于更换制冷剂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工作,也成为急 需解决的问题。
建筑设备就是 建筑的心血管、神 经以及内脏。
作用
1创造适当的室内环境 2提供方便的生活工作条件 3增强安全性 4提高建筑的综合控制性能
1.3学 习目 的与 要求
目的
◆设计配合和专业协调的
需要 ◆知识拓展要求和学科交叉
的趋势 ◆新潮流新观念新趋势在建
筑中的体现
要求
◆ 较系统地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 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 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概 究及发展同样伴随着空气调节的进步。 冷热源方面,制冷起先是用于对食物的储藏和保

存,逐渐发展到了工业上的采用。在19世纪,第 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锅炉的产生及在西欧的发展
与运用,给空气调节工程提供了热源和动力。
供热技术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
热 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

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的技术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是自然的发展

过程,是人类智慧力求改善的结果”。 虽然原始的空调形式出现于几百年甚

至上千年前,但是其作为一门艺术和

科学真正开始于19世纪末期。

我们现在所定义的空调出现于从18世
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的一
19世紀,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克·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压
一套科学的空调系统必须具备四
项功能,即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

制空气循环与通风和净化空气。 ——开利

对空调的定义

开利把技术命名为空气调节,并在同

年将其用于专利申请中,作为“水调节”

的代替品。 1906年5月,美国的多面手工程师克勒

谋(Stuart W.Cramer)在一次美国棉业

协会(ACMA)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空气 调节”(Air Conditioning)术语,从而
1844年高里(Gorrie)在美国费城用封闭循环的空气制 冷机建立了一座空调站。
1859年法国人卡列(Carre)制成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1875年卡列和林德(Linde)用氨作制冷剂,制成了氨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一直占据 统治地位。
1910年左右,马利斯·莱兰克(Maurice L.ehlanc)在 巴黎发明了蒸气喷射式制冷机,
HVAC是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的英文缩写,就是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既代表上
H 述内容的学科和技术,也代表上
V 述学科和技术所涉及到的行业和
A 产业。HVAC又指一门应用学科,
C 概
它在世界建筑设计和工程以及制 造业有广泛的影响,各国都有 HVAC协会,中国建筑学会暖通

市集中供热,开展节约能源工作,并提供了相

关法律保障实施

到2003年,我国有315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

设施,已形成很大规模,并正向大型化发展。




区域供暖一般是指单台容量在7~14MW(10~20t/h)以 上的锅炉,热效率都在75%~80%左右,并配备有较完 备的水处理装置和消烟除尘装置。城市建筑较为密集 的区域可优先选用。 区域供暖以北欧的丹麦和芬兰为主。丹麦70 %的区域 供热是由热电同供的热电厂(CHP) 提供的, 其生产效率
1911年12月,开利博士得出来空气干

球、湿球和露点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 空气湿热、潜热和比焓值之间关系的计

算公式。

1911:开利向机械工程师美国分会发 表论文《合理的温湿度公式》,成为空

调行业最基本的理论。

1922年,开利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台离心式冷水机组。
1902年空调系统首次 在印刷厂应用
满足室内人员和生产过程的需要。
最早的通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人类 把火引入住宅后,发现需要在屋顶开窗以便

于排烟和给火的燃烧提供空气。这种对燃烧 的控制给空间通风提供了最初的灵感(刺

激)。 原始的埃及人发现在室内从事石刻的工匠

比在室外的工匠更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对粉尘的控制成为了通风的第二大任务。
为空气调节命名。
韦利士·加利亚将“空气调节”
放进其1907年创办的公司名称:

美国加利亚空气调节公司 (今开

利公司)。

空调的发明已经列入20世纪全球

十大发明之一,它首次向世界证 明了人类对环境温度、湿度、通

风和空气品质的控制能力。


1911年,芝加哥建立了第一座空调电

影院,随后两座是在洛杉矶和纽约
号专利权,获得了肯定。这台新机器给
空 历史上第一个空调医院提供了冰和冷空 调 气。这个过程是20世纪初广泛用于航海
船只的压缩空气冰制冷机器的前身。
发 正像瓦特兄弟发明蒸汽机改变了之前的 展 陆地运输系统那样,John Gorrie的成就改 史 变了人类控制环境的能力。
1972年,Raymond B.Becker of
念 分会即中国的官方代表机构。
采暖在很早的时候,用烧火来御寒,以此来加热 室内的空气。但这只局限于室内空气温度的改变,
只是对室内空气温度这单一参数的调控。
HVAC
通风从古代的手摇扇手动通风发展到了机械通风, 这也给空气调节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条件,
而后通风从机械通风到多元通风,进而又开始自
然通风在建筑的中的利用,近年来置换通风的研
区 区域示供意热图系统约在芬为大兰9城的0市%区。接域丹近供麦9热0积%比极。例发分展别区为域4供7%热, 为占采供暖热热的源主。导地位,



区域供热厂中的 总能系统
热电机组的流程图
制冷技术发展
制 冷 发 展 史
现代制冷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是19世纪中期和后期发 展起来的。
1834年,美国人波尔金斯(Perkins)试制成功了第一 台以乙醚为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现空调的矿井。 自1925年到1931年,空调首次大规模
展 供热发展 史
局部供暖 集中供暖 区域供暖
局部供热
人类很早就开始以火的形式,获得 热能来供暖。这种局部取暖装置, 如火炉,火墙和火坑等。



局部供热就是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 利用三个主要部分在构造上都在一起的供

暖系统。如烟气供暖,电热供暖和燃气供 暖等。

集中供暖
瓦特发明 的蒸气机

集中供暖是以城市热网、区域热网或较大规模
集中供热居世界首位。到现在为止莫斯科的集中供热系

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供热系统。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达到了100%。

地处寒冷气候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中供热事业发展迅速,这三
个国家以集中热水供暖为主;挪威石油、电资源丰富,

主要采用集中热水供暖、电采暖;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 主 要采用地热采暖; 瑞典则主要为热泵供暖。
1.1建 筑设

概念 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