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技术方案
一、组织设计
1、根据设计图纸,组织测量人员对K0+700-K10+720沥青面层进行实地放样工作。

按设计断面尺寸放出铺筑线。

项目部技术人员结合沥青面层特点、施工工艺、工艺流程以及工程数量、作业地点、施工难易程度制定沥青面层具体的施工方案,并作好劳动力组织施工机械和材料投入准备。

2、人员安排
技术负责人:*****;
测量:****** ;
质检员:***** ;
现场负责人:****** ;
施工作业人员:20人。

二、施工技术
沥青面层的施工要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合机厂拌合,一律采用摊铺机摊铺。

沥青面层的施工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已经完成的基层施工质量进行全面认证后方可进行。

1、材料
①沥青
各个沥青等级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规范(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表4.2.1-2的规定。

沥青标号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图纸要求确定,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A、沥青到货时应附有炼油厂沥青质量检验单。

到货的各种材料都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B、沥青路面集料的粒径应以方孔筛为准在条件不具备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按规定采用相应的圆孔筛。

C、任何材料进入施工场地都应登记,签材料验收单。

验收但应包括材料来源、品种、规格、数量、使用目的、购置日期、存放地点及其他应予注明的事项。

②矿料
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该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其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规定。

③粗集料
A、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矿渣等。

粗集料应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B、集料的粒径规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当生产的粗集料不符合规格,但确认与其他材料配合后的级配合乎各类沥青面层的矿料使用要求时,可以使用。

C、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五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

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D、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用于道路沥青面层的碎石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E、路面抗滑表面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
碎石或破碎砾石、矿渣及轻质集料。

F、于轧制破碎的砾石必须采用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破碎砾石中4.75mm(圆孔筛5mm)及其以上颗粒的破碎面积应该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④、细集料
A、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其规格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B、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五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⑤、填料
A、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羟基性岩石等赠水形石料精磨细得到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50%,并应经过试验确认与沥青有良好的沾结力,沥青混合料的水温性能满足要求。

拌合机采用干法除尘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

湿法除尘回收使用时应经过干燥粉碎处理,且不得含有杂质。

回收粉尘的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掺有粉尘的填料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其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

2、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应该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3、施工前的准备
沥青面层施工前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基层进行检查,当基层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沥青面层。

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对各种施工机具应全面检查,并经过调试证明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4、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

当材料从多处供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合机拌合,在拌合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和出厂温度,沥青的加热的温度、矿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要保证运到工地现场的温度均要符合规范(JTGF40-2004)《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规范》中表5.2.2-2的规定。

B、根据配料单进料和拌制,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

C、拌合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等现象。

D、每班抽样做沥青混合料性能,石油比,矿石料级配试验,若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应禁止出厂。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
A、必须采用机械摊铺,并注意必须在基层上浇洒透层油,透层油用量0.8~1.0kg/㎡。

B、沥青上、下层铺筑要在当天内完成,如间隔时间较长,下层受到污染的路段,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清扫,并洒粘层油。

C、严格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的处理。

D、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做好混合料进出场,摊铺碾压得温度记录。

路面在冷却前,任何机械和车辆不得在路上停放,并防止矿料、杂物、油料等落在新铺的路面上,开放交通应在路面冷却后才开放。

三、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质量常规性的检查,建立质量检查程序。

坚持质量工作四大检查制度:开工前检查、施工中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定期质量检查。

质量“三工序”制,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创造或提供下道工序的质量条件。

坚持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制度。

即“跟踪检查”、“复测”、“抽检”,通过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生产措施
坚持“科学施工,安全生产”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施工安全措施。

健全完善安全制度,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根据现场特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坚持每天施工前的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增强人员安全生产意志,对施工过程进行观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防范,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施工快速、优质、安全完成。

施工工艺框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