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

绪论

重点掌握各种功能的基本原理及由此导出的基本 电路。 掌握近似的工程分析方法 按要求适当练习,作适当实验
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续):
。 培养四个观点: 培养四个观点:
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专业基础课和以后的专业课都是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很多课程都会有实验课的。 工程的观点: 工程的观点:一是误差的概念、二是答案的非唯一性、三、 是在不同频率条件下,同一元件的作用是不同的 系统的观点: 系统的观点:要了解通信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 这些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高频电路原理课程是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对于非线 性电路的分析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对症下药。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
输入换能器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输出换能器
1. 输入换能器:将发信者提供的非电量信息变化为电信号 2. 发送设备:一是调制,二是放大 3. 信道:信道是连接发、收两端的信号通道又称传输媒介,可 以是导线,也可以是自由空间 4. 接收设备:将信道传送过来的已调信号进行处理,以恢复与 发送端相一致的基带信号,称为解调 5. 输出换能器:将接收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变化成原来形式的 消息,如声音、景物、供收信者使用
参考书
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 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学习指导书高 等教育出版社, 曾兴雯,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兴雯、刘乃安、陈健,高频电子线路辅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线电通信
了解无线电发展简史 建立无线电信号发送和接收的初步概念 了解无线电系统组成
高频电子线路
---非线性电子线路 ---非线性电子线路
主要内容:
课程说明 学习中需注意的几点 参考书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
主要内容(续):
信号通过系统的基本问题 作业
课程说明
主 要 分 析 研 究 方 法 电 的 传 递 路 径 方 式 与
弱 电
高低压) 电力电子技术,发供电设备,电力拖动, 强电(高低压)——电力电子技术,发供电设备,电力拖动,大功率电
0.1 无线电通信的发展简史
1837年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电码, 年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电码, 年莫尔斯发明的电报 开创了通信新纪元。 开创了通信新纪元。 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 年贝尔发明的电话。 年贝尔发明的电话 20世纪 年代,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 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系统 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系统 1904年弗莱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 年弗莱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 1949年,肖克利研制出了晶体三极管 年 20世纪 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
高频电路——广播 、 电视 、 通讯等频率较 广播、 电视、 高频电路 广播 电参数集中的高频( 高,电参数集中的高频(射频)应用。 电参数集中的高频 射频)应用。 显著特点: 显著特点:工作频率界于低频电路和微波 电路之间, 电路之间,内“路”外“场”。
微波电路——通信、雷达、导航与电子对抗等 通信、雷达、 微波电路 通信 频率高于高频电路、 频率高于高频电路、集总参数应用 电磁场 ——完全非“电路”传输,能量以“场”的形式传递和 完全非 电路”传输,能量以“ 接收
理论体系
器等。 器等。 特点: 能量以线路(电缆)形式传递,频率50Hz(某些国家 特点: 能量以线路(电缆)形式传递,频率 (某些国家60Hz) )
数字电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数据通讯等 自动化控制、计算机、 数字电路 自动化控制
模 拟 电 路
低频电路——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医疗 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 低频电路 仪器 电子、电话线等频率较低的一般性应用。 电子、电话线等频率较低的一般性应用。 特点: 传递。 特点:能量直接在线路上 传递。
0.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和频段划分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
1. 时间特性
指信号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特性,通常用时域波 形或数学表达式(电压或电流)来表示。 要求传输信号电路的时间特性(如时间常数) 必须与该信号的时间特性相适应。 常用的信号表示方法
数学表达式法 波形表达方式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续1)
常用的信号表示方法 1、数学表达式法 、 如: 正弦波 阶越函数
u = A sin ωt u = A ε( t )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续2) 2、波形表达方式 、 A 例如: 例如
u = A sin ωt
t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续3)
2. 频谱特性
任何形式的信号都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不同幅 度的正弦信号之和。 谐波次数越高,幅度越小,影响越小。任何信号都会 占据一定的带宽。 从频谱特性上看,带宽就是信号能量主要部分(一般 为90%以上)所占据的频带。
下图是采用调幅方式的中波广播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框图
振荡器 (主振器 主振器) 主振器 话筒
缓冲级
倍频器
高频放大器 低频功率 放大器
振幅 调制器
低频电压 放大器
高频 放大器
混频器
中频 放大器
振幅 检波器
低频 放大器
扬声器
本机 振荡器
通信为什么要调制? 通信为什么要调制?
首先只有馈送到天线上的信号波长与天线的尺寸可以相 比拟时,天线才能有效的辐射和接收电磁波。如语音信号 (低于15kHz,波长20 km以上),把它变换成电磁波通过天 低于15kHz,波长20 km以上) 线直接发射,天线的长度要数km以上。原始语音信号只 线直接发射,天线的长度要数km以上。原始语音信号只 有经过调制使它频率很高,就可以用长度较短的天线,以 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其次,接收机能够任意选择某电台发送的信息而抑制其 他台的信息以及干扰信号 其他,频宽 返回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续5)
脉冲信号的分解
i (a) I0 t i 三 谐 i1 次波 (b) t (d) 一 谐 i1 次波 (c)
i 五 谐 i1 次波
t i 七 谐 i7 次波
t
本章作业:
画出无线通信收发信机的原理框图,并 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无线通信为什么采用高频信号 无线电信号的波段是如何划分的,各个 频段的传播特性和应用情况如何? 信号通过线性与非线性系统各有什么特 点?
…… 返回
0.2 通信系统的概念与基本成
广义上说,一切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送到接收者的过程都可 看成通信,实现这种信息传送过程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其中,利用导线传送信息的系统称为有线通信系统;利用 电磁波传送信息的系统称为无线通信系统;利用光导纤维 传送信息的系统称为光纤通信系统。 本学科主要以无线通信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通信工作频 率所在频段分类,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所谓工作频率, 主要指发射与接收 的射频(RF)频率。 射频实际上就是“高频”的广义语, 它 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 方向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传输媒质所组 成。发送装置包括换能器、发射机和发射天线等;接收装 置由接收天线、接收机和换能器等组成。
本课程主要结合无线电通信这一工作方式讨论设备和 系统中高频电路的线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工程设计计 算。要求能够对一般性的、常用的非线性电子电路进 能够对一般性的、 能够对一般性的 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 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电路的设计原则及改进 电路性能的基本途径。
课程说明(续)
本课程的性质
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关知识要求较高,难度超过《模拟电子技术基 础》
特点
非纯理论性课程 实践性很强 以工程实践的观点来处理电路中的一些问题
研究内容
功率放大、正弦波振荡、调制解调等非线性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特 点、应用及设计方法等。
主要教学内容
电 线性部分:小信号高频放大器 子 线非 功率放大电路 路线
性 正弦振荡电路 频率变换电路
部 分
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学习、研究的两大对象:信号和系统 注意信号的特性,系统(电子线路)的基 本组成、原理、分析方法等,信号与系统的 关系,如信号与系统的匹配等。 学习方法
*注:现代电子设备多为交叉运用。 注 现代电子设备多为交叉运用。
课程说明
高频电子线路用于各种无线电技术设备和系统中; 高频电子线路 无线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 视、雷达、导航等诸多方面;
共同特点:利用高频(射频)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 其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 因此,设备中产生和接收、检测高频信号的基本功能电路大都 是相同的。
无线电信号的特性(续4)
由于任何复杂的信号,都可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的正弦 信号之和,因此,所谓“频谱”即是指组成信号的各正 弦分量按频率分布的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频率组成和特点,我们通常采 用作图的方法来表示频谱。用频率 f 作横座标,用信号 的各正弦分量的相对振幅作纵座标,通常称之为频谱图。 频谱特性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部分,分别反映信号 中各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的分布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