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中国民生问题与社会焦虑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职能定位有偏差,公共投入优先顺序颠倒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

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一是应把民生问题归属于社会公正问题;二是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三是建立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焦虑;特点;原因;对策这些年来,我国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对民生问题都表现出空前的关注。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432美元。

但是我国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一、民生问题与社会焦虑日益凸显民生问题与我国的这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繁荣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一部分老百姓仍然没有解决生活温饱问题。

对于西部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如果家里摊上一个重病号就会家贫如洗,家徒四壁。

因为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而引发了种种纠纷、矛盾和冲突,使我国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点。

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在每年十几万起,并且以每年新增加一万起的速度递增,人们在研究群体性事件时发现,中国的群体性事件80%的比例是根源于民生问题,根源于社会不公的现象。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1名女中学生意外溺水死亡引发几万名民众围攻政府的打砸烧群体事件。

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大楼均不同程度被烧,大院内另有数十辆汽车被烧。

4年后,当地被烧毁的原县委大楼被保留,并在旁边建立“警示教育馆”,时刻警醒所有党员干部。

民生这个主题任务解决不好,社会肯定是不安全的,不稳定的。

当代中国社会的浮躁情绪和焦虑感已经漫延到社会各个阶层。

处境不好的人焦虑不安,还比较好理解,比如说,大量的工人、农民下岗失业,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焦虑不安。

就是处境好的人也往往是焦虑不安,有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获益最多的两个群体:一是公务员群体,二是企业主群体,按理说这两个群体获益最多,应该心安理得,享受生活。

但现实生活中的公务员,也是一个焦虑不安的群体,现在对公共权力的限制规范开始启动了,比如“三公”开始公开了,而且要求一切权力要在阳光下运作,这就对以往的一些习惯性做法有所制约,而现在的网络监督也是无孔不入。

而一些基层的干部往往是无限的责任和有限的权力,他们既没有财权,也没有人权,在工作中却承担着无限的责任,而且还常常是一票否决,这样,大批的基层干部肯定是焦虑的。

同样,对很多的私人企业主,他们担心以后国家的政策改变,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算,另外,现在的竞争环境也不平等。

所以,这个群体也焦虑不安。

再就是大批民众的人生不确定性。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而在剧烈变革时期,就出现了一些群体暴富了,一些群体沉落了,而落伍的群体,因为我国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这个群体就会焦虑不安。

还有就是不少民众信仰的丢失,民众的信仰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有信仰的人,一般内心都比较强大,能经得起外界的诱惑、挫折和打击,而在我国不少的民众信仰缺失了,所以他们内心缺少一种定力,缺少一种坚守,而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潮水般袭来,这使大批民众手足无措,无以应对,因而焦虑不安。

一个社会大量群体焦虑不安,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他会大幅度降低社会的满意度,同时还会对社会矛盾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社会要想彻底消除社会焦虑现象,是不现实的,但是要缓解社会焦虑现象是能做到的。

一个社会要有效的缓解社会焦虑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民生。

通过民生的改善,使人们的基本生存有一个底线,让人们对未来可以有一个大致的预期。

所以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看待。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民生问题的涵义及重要意义1、民生的涵义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

人活着是有尊严底线的。

为了确保民众生存尊严的底线,需要社会提供基本的社会救济、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社会保障,还包括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主要是指充分就业的问题),还包括民众的基本发展能力,因为光有机会没有能力是不行的,比如现在车工、模具工等就很难找到,所以就需要社会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

所以民生就是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

2、民生问题的特点民生问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直接生活消费性,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一些公共投入是用于全民的生产性投资,和民生的关联并不紧密,像高铁,我国需要高铁,但不需要特别多的高铁,许多高铁和民众特别是农民工没什么关系。

第二是民生的基础保障性,要确保民众最基本的生存底线,这主要是对高档文化娱乐设施而言,比如很多博物馆、娱乐厅、大剧院等,非常奢华,富丽堂皇,这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关联,但建设这些设施却要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

从这两个特点来看,我们应该对民生有个严格的界定,各个国家对民生的可比的、通用的指标是三到五个: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

了解了民生的特点,对我们制定政策有很大的帮助,就不会把其他很多与民生没关系的事情都往民生问题上套。

3、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改善民生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正常安全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第一,改善民生,能够有效增强我党赖以执政的合法性。

我党作为执政党,想要得到民众的拥戴和认同,就得给民众带来直接的利益。

第二,改善民生,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善民生意味着民众的收入有所提高,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对民众的基本生存有着兜底的作用,可以抵御未来的风险。

如此这般,民众减少了后顾之忧,用于消费的资金就多了,整个中国的内需消费就能迈上一个台阶。

第三,改善民生,就是有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

我国现在的不安定因素80%都因为民生问题,所以把民生问题解决好,就从最基本的根源上确保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些年,我国投入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资金逐年增加,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生问题已经积累了六十多年,所以,目前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1、政府的职能定位有偏差对于执政党最基本的职能是维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

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职能的地位必须是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不少的地方政府,或者说有些政府部门是在试图扮演一个经济型政府的角色,政府主抓经济,gdp第一,甚至于gdp 唯一,这样以来,必定会轻视和延误民生的改善。

2、公共投入优先顺序颠倒我们国家公共投入顺序搞反了,不是没钱,问题在于大笔的公共投入花错地方了,没有真正用于改善民生。

就公共投入优先顺序而言,正常的应该是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的着眼点,以民生问题为优先,这就是规律,这就是结论。

我国每年被挥霍浪费掉的公共资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高昂的行政成本。

我国的行政成本是世界第一,每年的“三公消费”中,公车消费4000亿左右,公款吃喝消费3000亿左右,公款出国消费2000亿左右。

第二是豪华型城市建设。

新一轮城市建设大跃进开始了,这个势头不遏制住得话,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据《人民日报》披露,现在全国有18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所有专家都认可的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而我们大量的城市只是半城市化,是交通设施城市化,城市广场建设的城市化,是楼房建设的城市化,最缺的是人的城市化。

第三是豪华工程和豪华建筑物的投入。

有些地方的县政府、镇政府的办公大楼模仿联合国总部大楼和美国华盛顿的白宫而建,大兴土木,极尽奢华。

3、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由于我们政府职能定位没有完全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由于公共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公权与民争利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是高税收。

我国和法国相同,高税收都取之于民,但用法却和法国不同,法国是用之于民,民众有很好的福利,而我国的高额税费大多数用于高昂的行政成本,豪华型的城市、豪华工程等方面的建设,而没有很好的用于民生,用于民生的比例非常底,这是很可惜的。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收费。

有学者发现,8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公路收费,增加了运输成本,进而提高了商品的终端消费价格。

第三是金融领域高收益。

股市持续低走,现在的股指和十年前相当,这与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极不匹配。

2007年,政府在股市上的印花税相当于当年全部上市公司总利润的一半,政府在金融领域很简单地获得极大的利益。

第四是土地的高收益。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有钱花,为了高豪华工程,靠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卖地,使得房价高升,最后由老百姓来扛这个高房价,这就影响了老百姓平常的生活质量。

第五是国企上缴的利润太少,我们知道,国企是人民的企业,他的利润应该是全体人民共享,但是当前我国的国企只是给国家交税的同时再上缴利润的5%,这显然是不够的。

四、民生问题的应对思路与措施我国近些年来在底线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农村的“新农合”,城镇职工的“三险”覆盖面,退休职工退休金的上调,保障性住房越来越重视等等。

但是我国的民生问题遗留时间长,问题多,所以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1、把民生问题归属于社会公正问题民生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民生问题是从属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所以社会公平公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公正有两个缺一不可的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个价值取向是共享。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让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第二个价值取向是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共享的功能是保底,自由发展的功能是没有上限,让每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能量。

一个社会要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处理好共享与自由发展的关系。

2、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藏富于民主要是指要消除和缓解过大的贫富差别现象,要防止公权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要鼓励民众积累财富,使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的主要人群。

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说明,藏富于民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一定要防止国富民穷,或者国强民弱,我们要强调强国富民。

在相辅相成的强国富民两者之间,富民更为重要,藏富于民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只有做到藏富于民,国家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国家也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内耗,形成有效的社会团结,进一步使国家成为一个整体而更加强大。

世界上持续强大的国家都做到了藏富于民,比如英、美、法、德、瑞典等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