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4要素
度都相等。
在同一圆内,直径的 长度是半径的2倍;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圆的认识-探究規律
再次操作,巩固新 知
怎样画圆,怎样才能画对、画好圆呢? 请大家打开书,自学画圆的方法,动手画 圆,总结画圆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生动手操作,用 圆规画圆;生互相 交流画圆的技巧和 应注意的问题
圆的认识-探究規律
话题一:
教学导入
作用
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承上启下, 为新课的学 习作铺垫
为新课的展 开
创设学习情 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话题一: 教学导入
方法
激趣引入法
温故知新导 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
导入案例: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32) 师: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数能不能被称“2”整除? 生:能! 师:请大家准备一个多位数,然后来考考老师。 师:谁先来?
脚步间的距离是( )厘米。
圆的认识 练习案 例
变式练习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水桶是圆形的。( )
•
2、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 一定相等。
()
圆的认识 练习案例
• 怎样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 •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 • 车轴应装在哪里? • 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 ?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随 便改变
针尖固定的这一点不能 移动。
旋转时应注意技巧
再次操作,巩固新 知
画圆: (1) 半径2.5厘米 (2)直径4厘米
谁说一说,画圆应注意 那些问题?
半径越大画出的圆越大; 圆的位置与圆心的位置有 关
画3个同心圆、 3个非同心圆
新知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基于学已有知识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话题二: 新知探究
主动参与 质疑创新
教师要提供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与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在观察、探索、动手操作过程中, 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话题二:
新知探究
动手操作,感悟 新知
自主学习,探求 新知
反馈交流,理解新 知
情境引入案例一:(方程的意义)
情境引入案例二:(2的乘法)
一個人有2隻腳, 5個人共有腳多少隻? 2+2+2+2+2=?
情境引入案例三:(数字的用处)
情境引入案例四:(圆的认识)
情境引入案例四: (圆的认识)
教学导入
避免的现象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3、离题万里, 弄巧成拙
生:18,24,30 …… 师:像6,12,18,24,等这些都是2和3的公有的倍数,
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为2和3的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最小公倍数。
数学家们把这些 知识都规定为不 同的名称,你们 想知道吗?
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自学教科书第4—9小 节
画一画、读一读,
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圆的认识-探究規律
大家通过探 究,有什么 新的发现?
反馈交流,理解新 知
折痕的交点是这 个圆片的中心,
在同一个圆内, 有无数条直径,所有 的直径的长度都相
等
在同一个圆内, 有无数条半径, 所有的半径的长
发展练习
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
发展创新的案 例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
发展创新的案 例
百战百胜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一举两得
——
1—0—0%
9—0%— 1—%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发展创新的案例
100%的命中
率
——百发百
生还的可能中性只有
10%
——九死一
利用口诀求商 练习案例
家庭接力赛
再次操作,深化 新知
圆的认识-探究規律
折痕的交点是这个圆片的 中心
所有的折痕的长度都相 等
中间这个交点到圆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都相等
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 点。
动手操作,感悟新 知
请拿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折一折、量一量,互相交流一下,
你可以发现什么?
谁说一说,通过折一 折和量一量你发现了 什么
圆的认识-探究規律
圆的认识 练习案例
基本练习
• 一、填空题
•
1、时钟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 )。
•
2、从( )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
径。
•
3、通过( )并且( )都在( )的线
段叫做直径。
•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 ),所
有的( )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
•
5、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
课堂教学环节4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4要素
• 1、教学导入 • 2、新知探究 • 3、强化巩固 • 4、总结提高
话题一:
教学导入
沟通联 系
乐中求 知
一堂课的开头,如同一台戏的 序幕,一篇新闻的导语,一部乐章 的序曲,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块 磁石,能聚拢学生们分散的思维, 又如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 宛如一首美妙的歌曲,开启学生思 维的匣门,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
话题三:
强化巩固
形式多样 由浅入深
一般安排在新知探究之后。 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强化巩固的 内容?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是最受 学生欢迎的?
话题三:
强化巩固
1 重视巩固强化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
2 练习设计要层次合理,循序渐进
基本练习
变式练习
发展练习
3 练习内容要有趣味性,形式多样
4 练习中的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都站起来了? 生:报6,12,18 …….的同学 师: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站起来吗?
生: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说得好。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我报的12也是2和3公有的倍数,所以也要2次都站起来。 师:说得有理,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17866 师:能被2整除。 生:老师,您答对了
师:继续说。
生:……..
师:你们能不用计算,就准确地说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
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了。
导入案例:《最小公倍数》
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生(报数)1,2,3……. 师:请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 学站起来, 你们发现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