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摘要]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
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关键词]墨子;兼爱;非攻;民本思想;当代意义一、墨子的民本思想《墨子·鲁问》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1]据此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1.兼爱,非攻。
墨子把兼爱思想当作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道德准则。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倡“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强调爱人如爱己,爱人应不受血缘、等级、阶级等因素的影响,主张爱无差等。
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
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2.尚同,尚贤。
所谓“尚同”,即“上同”,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意见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做到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的主张。
3.节用,节葬。
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张中,墨子除了提出要创造财富之外,更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墨子基于节用主张,在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节用之法,可参见墨子的《节用》篇。
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4.天志,明鬼。
在墨子的“天志”、“明鬼”篇中,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本思想。
墨子眼中的天是有意志的天,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天欲义而恶不义”(《墨子·天志上》)。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5.非乐,非命。
墨子所反对的“乐”,是指一切享受作乐,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为非乐也。
”(《墨子·非乐》)认为凡是一切祸国殃民的奢靡享受,都在“非乐”之列。
墨子反对在百姓衣食无着的情况下,统治者的奢侈享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墨子·非乐》)墨子相信天志,崇拜鬼神,但他却否定命定论。
墨子主张“非命”,“认为贫与富、贵与贱、寿与夭,都非命所定,可以人力变更”[2]。
综上所述,墨子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和怀着对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一系列保民、爱民学说。
我们从墨子“十论”的思想内容中看出,墨子是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墨子的思想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希望和要求,他从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有着一种初级的民本思想。
“兼相爱”是墨子理想社会的人人平等、彼此互爱的基本观念。
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的正确立场,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安居乐业的理想。
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墨子主张发展生产,积极研制和发明先进的工具,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崇贤能政治,打破阶级阶层的限制,更具有民主主义的色彩。
墨子在两千年前就具有这些观点,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二、墨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今天我们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一系列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将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也成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民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以人为本”虽然在内涵和历史地位上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不同之处,但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墨子思想中的兼相爱、反对非正义战争、提倡节俭以及推崇贤能政治等主张,对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一)执政为民——实现民本的政治保障任何一个执政党都代表着一定群体的利益,因而不同的执政主体会有不同的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共产党人。
[3]因此,共产党人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清正廉洁,防止消极腐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因此执政党内部要任贤惟能,才能真正将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把尚贤当作执政的根本。
以兼爱为核心,在政治领域中提出了“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任贤惟能,实现政通人和,上通下情的政治环境。
也只有“尚贤”,才能使贤能之士掌握执政权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算是执政爱民。
现今我国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公务员考试中的各种泄题现象;高考造假现象;用人唯亲现象;打击举报人员的现象。
对于这些问题,前人墨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尚贤。
“尚贤”是墨子关于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当时有贤能的平民没有渠道参与管理和治理国家而才疏寡德的贵族却能执政的现象提出来的。
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尚贤”,使有贤能之士,不管是来自贵族还是平民,都能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把是否实践了执政为民、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内容[4],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高度概括了党的执政理念。
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各项方针的根本出发点以及落脚点。
(二)兴利爱民——实现民本的经济保障儒家将利与义相对立,而墨家却将利与义、爱与义相结合,墨子学说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事功主义学说。
“兴利爱民”体现了墨家学说的民本精神和务实作风。
墨子的这种主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针对当时的低下的生产力,墨子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因此墨子主张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从“节用”“节葬”“非乐”等措施增加社会财富。
这些方面的措施正好给我们今天建设“两型”社会和可持续性发展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现今有很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大量耗损资源、严重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谋取利益,导致了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资源枯竭、资源污染、环境污染、物种消失、气候异常等。
因此,墨子的“节用”主张仍适用于今天,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两型社会”的主张,正确处理好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关系。
墨子还认识到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增加社会财富,就要合理的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而增加社会财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切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诉求。
但是在考虑利益的同时,不能着眼于眼前利益,要可持续发展。
(三)崇尚科技——实现民本的动力保障众所周知,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确定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内容,最为突出的是强调科技知识教育。
科技知识教育主要包括生产知识、军事知识、科技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发展也是目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墨子重视科学技术,并身体力行,亲自参加科学实践,制造新的先进武器,增强国防力量,这与我们的国防现代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墨经》科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现代价值的亮点”、“《墨经》科学精神,是科学知识的灵魂和建构标准,是科学知识客观性、科学方法有效性和科学思想合理性的支柱”[5]。
“摹略万物之然”即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表现了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本质一致。
要继承和弘扬墨子思想中的崇尚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三种“闻、说、亲”,也就是继承前人的文化、推论而得到的知识和亲身经历所得经验而成的知识。
墨子特别重视亲知,提出既述且作的主张。
墨子认为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发现和检验科学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的,伴随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呈现出来。
因此,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真正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四)反战维和——实现民本的外部保障春秋战国时期,连年的兼并战争,此时的墨子却提出了“非攻”主张,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希望通过和平交往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保证国际和平,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全、安定的环境,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是墨子主张“非攻”的最终落脚点。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指出:“墨子关于舍去利己、树立爱他的兼爱学说,是反对侵略战争的理论先导,就是说,正如谴责侵害他人、谋取私利的强盗一样,也应该谴责大国侵害小国、大量屠杀以及破坏经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