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选择题1.丈量一段距离,往、返测为126.78米、126.68米,则相对误差为()A、1/1267B、1/1200C、1/1300D、1/11672.地面上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之间相差()度。
A、180°B、360°C、270°D、90°3、精密量距时,进行桩顶间高差测量是为()而进行的测量工作A、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倾斜改正D、垂直改正4、当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的长度且便于量距,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宜采用()A、直角坐标法B、极坐标法C、角度交会法D、距离交会法5.象限角的角值范围是( ).A.0°--90°.B.0°--180°.C.0°--360°6.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相等。
A.地面高程。
B。
水平距离。
C。
水平角度。
7.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是( ).A.米.B.分米.C.厘米.8.视线倾斜时计算高差的公式是( ).A. h=1/2Kl·sin2α+i-v.B.h=1/2Kl·sin2α.C.h=KL·sinα.9.用钢尺丈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的公式是( ).A.D=nl+q.B.D=kl.C.D=nl.10.下列丈量工具中哪一种精度最高( ).A.钢尺.B.皮尺.C.百米绳.11、视距测量一般仅用于()测量中A.测图的碎部B.测图的水平控制C.高程控制D.求两点的水平距离二、判断题1.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绝对误差来衡量的().2.视线倾斜时计算距离的公式是:D=Kl ( )3.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完全一致 ( ) 4.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时,要求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1/3000 ()5.钢尺中,零点位置在端点的为刻度尺()三、填空题1.水平角观测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距离丈量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直线定线的方法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5.在平坦地区,用一般方法钢尺量距时,要求相对误差K≤ _________ 。
6.一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互差 _________ 度。
7.钢卷尺精密量距的直线定线是采用 _________ 定线的方法。
8.在测量工作中,常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9.确定一条直线与 _________ 线的角度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10.水平角用 _________ 仪测定。
四、名词解释1、坐标方位角2、视距测量五、简答题1、何谓是直线定线?有几种方法?简述目估定线法。
2、简述经纬仪定线。
3、钢尺量距应注意哪些事项?六、计算题1、用30m钢尺丈量AB的水平距离,往测结果为103.86m,返测结果为103.88m。
求AB 的水平距离和量局相对误差是多少?2、已知α12=30°,求各边的方位角和象限角。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选择题1.丈量一段距离,往、返测为126.78米、126.68米,则相对误差为( A )A、1/1267B、1/1200C、1/1300D、1/11672.地面上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之间相差( A )度。
A、180°B、360°C、270°D、90°3、精密量距时,进行桩顶间高差测量是为( C )而进行的测量工作A、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倾斜改正D、垂直改正4、当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的长度且便于量距,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宜采用( D )A、直角坐标法B、极坐标法C、角度交会法D、距离交会法5.象限角的角值范围是( A ).A.0°--90°.B.0°--180°.C.0°--360°6.在钢尺量距离的一般方法中,后测手持的的工具是( A ).A.钢尺的零端.B.钢尺.C.测钎. C.标杆.7.用钢尺丈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的公式是( A ).A.D=nl+q.B.D=kl.C.D=nl.8.下列是AB直线用经纬仪定线的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C )(1).水平制动螺旋拧紧,将望远镜俯向1点处;(2).用望远镜照准B点处竖立的标志;(3).在A处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4).指挥乙手持的标志移动,使标志与十字丝竖丝重合;(5).标志处即为定点1处,同理可定其他点.A. (1)(2)(3)(4)(5)B.(2)(3)(4)(1)(5)C. (3)(2)(1)(4)(5)D.(3)(1)(2)(4)(5)9.若αAB=115º12ˊ00",则直线AB的象限角R为( B )A. α.B. 180º-α.C. 360º-α. C.α-180º.10.钢尺量距注意事项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量完一段前进时,钢尺应沿地面拉动前进,以防钢尺断裂。
B、丈量时应用力均匀拉紧,尺零点应对准尺段终点位置。
C、测量整尺段数应记清,并与后测手收回的测钎数应符合。
二、判断题1.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绝对误差来衡量的(×).2.视线倾斜时计算距离的公式是:D=Kl ( × ) 3.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完全一致 ( × ) 4.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时,要求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1/3000 (√)5.钢尺中,零点位置在端点的为刻度尺(×)三、填空题1.水平角观测的方法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2.距离丈量的方法有量距法和视距法。
3.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坐标纵轴方向线。
4.直线定线的方法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
5.在平坦地区,用一般方法钢尺量距时,要求相对误差K≤ 1/3000 。
6.一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互差 180 度。
7.钢卷尺精密量距的直线定线是采用经纬仪定线的方法。
8.在测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和象限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9.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线的角度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10.水平角用经纬仪测定。
四、名词解释1、坐标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直角坐标纵轴北端起始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直线所夹的水平角2、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中的视距丝(上、下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五、简答题1、何谓是直线定线?有几种方法?简述目估定线法。
在距离测量中,地面两点间的距离一般都大于一个整尺段,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分段点,使各分段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分段丈量,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位。
直线定位一般采用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
目估定线即用目测的方法,用标杆将直线上分段点标定出来。
步骤1)A、B两点上竖立标杆2)甲立于A点标杆后1~2m处,用眼睛自A点标杆瞄准B点标杆,并指挥乙左右移动手中标杆。
3)当A点标杆、B点标杆、乙手中标杆三杆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在乙标杆处插下测钎,是为C点,则C点在AB直线上。
4)用上述方法可以在AB直线上定出D、E、F……2、简述经纬仪定线。
在AB直线内精确定出1、2分段点的位置,可采用经纬仪定线步骤1)甲安置经纬仪于A点,用望远镜瞄准B点,固定照准部制动螺旋;2)将望远镜向下俯视,用手势指挥乙移动标杆,使标杆与十字丝竖丝重合,在标杆的位置打下木桩,再根据十字丝竖丝在木桩上钉小钉,正确定出1点的位置.3)同样的方法可以定出2点和其他点.3、钢尺量距应注意哪些事项?1)量距前应仔细检查钢尺,查看钢尺零端\末端的位置,查看钢尺有无损伤.应采用经过鉴定的钢尺.2)钢尺性脆,容易折断和生锈,使用时避免打环,扭曲,拖拉,严禁车碾、人踏。
用毕需擦干净,涂油。
3)前、后尺手动作要配合好,定线要直,尺子要拉平、拉直、拉稳,待尺子稳定时再读数或插测钎。
测钎要竖直插下。
4)读书要细心,防止将6读成9,或者将10.018读成10.180等。
六、计算题1、用30m钢尺丈量AB的水平距离,往测结果为103.86m,返测结果为103.88m。
求AB 的水平距离和量局相对误差是多少?解:D平均=1/2(D往+D返)=1/2(103.86+103.88)=103.87mK=(103.88-103.86)/103.87=1/5194<1/3000符合精度要求。
2、已知α12=30°,求各边的方位角和象限角。
解:方位角α23=α13+180°-β2=30°+180°-120°30’=89°30’α34=α23+180°+β3=89°30’+180°+130°20’=399°50’-360°=39°50’象限角R1=30°R2=180°-89°30’=90°30’R3=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