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人在《春秋天事表·楚令尹表》中作了统计,春秋之世楚国26个令尹,除1人外,其余25人全部出自楚王族贵族。
越往后,楚令尹的挑选范围越窄,只限于王子、王孙范围。
这种变化说明当时的楚国-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革B.血缘纽带不再发生作用C.分封制得到了贯彻执行D.权力向集中的方向发展25.《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雷,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无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A.主要得益于全国统一、安定B.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C.是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结果D.为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奠定基础26.《唐六典》中记载:“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以消息引导之法,以除人八疾:一日风,二日寒,三曰暑,四日湿,五日饥,六日绝,七日劳,八臼逸。
”材料反映了唐代A.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医疗体系B.中医按摩疗法注重实用功效C.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中医依赖D中医理念和治疗领先于世界27.明代洪武年间规定“农、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农、纱。
到正德年间,政府又强调“商贩、朴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材料表明明代这一时期A.农民的社会地位切实有所提高B.政府依然延续传统的经济政策C.商人的社会身份处于社会底层D.官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提升28晚清大臣何桂清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订立后,又向咸丰皇帝明确提出,“驭夷之术,不外待之以礼、示之以信二者”。
“将天津所定条约与上海所订善后章程,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
”并且得到了咸丰的谕准。
材料说明清政府A.内部存在着重视条约倾向B.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C.外交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D.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29.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正确的是A.国共联手的阳明堡战役B.八路军狼牙山的五壮士C.阎锡山指挥的太原会战D.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30. 1947年12月,在中共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孤立蒋介石的问题,过去在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解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比较孤立。
进入抗战时期,蒋介石逐渐失掉人心,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这一两年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材料说明A.国共之问存在的力量对比问题得到根本解决B.土地革命时期被孤立的根源就是政策上亲苏C.中共一直是抗战的主力并取得最终的胜利D.中共走向逐步胜利得益于政策的适时调整31.据统计,1981年与1952年相比,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倍。
1981年,全国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比1952年提高1倍多。
这一事实表明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计划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C.经济政策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D.中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物价32.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记载,有一位妇女问昔拉克萨戈拉:“你是在哪儿学会如此健谈的本领的”。
她回答道:“当所有人都涌向雅典时,我和丈夫就坐在普奈克斯山上,在那里聆听演说。
”材料说明A.雅典妇女被赋予较为完整的公民权利B.演说是雅典居民参与民生的主要形式C.雅典政治生活中具有的口述特征D.雅典公民须参加所有政治的活动33. 1692年,马萨诺塞的新殖民特许状规定所有者成为该殖民地的政治权利来源。
有人评论道:各城镇会考虑所有独立人士的审慎意见的立场和意见。
这些人的经济能力会让他们在城镇事物中享有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自由;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持清教徒的道德共同体。
”材料说明A.马萨诸塞州是英国国教的道德共同体B.有产者的意见在地力已经占绝对优势C.精英政治在殖民地有一定的历史传统D,清教徒决定着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事务34英国兰开郡纺织厂增长情况材料主要说明当时A.电气革命使纺织厂数量迅猛增加B.技术革新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C.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D.国际分工伴随工业革命日益细密35.在1750至1960年的21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人口增长是不平衡的,欧美和犬洋洲这些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每10年只增加6%。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正向相关B.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C.产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D.和平为人口的增加创造条件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昝。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中国同周边的大多数国家一直维持着一种特殊的政治关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宗藩关系,或称藩属关系。
对属国来,尊奉中国为上国,“奉正朔,求册封,定名分”,取得中国的承认和保护,名正言顺地进r统治;而对中国来说,则以属国为屏藩,维护天朝的安宁。
“在理论上,且一般地实在:在实践上,中国并不设法通过这些方式来直接干预这些属国的内政”,只要“照儒家的模式一道生活,并履行他们的义务,遵行有关的礼仪制度.这些国家大部分是自主的。
”——谢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对远东国际政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藩关系的特点。
(10分)材料二宗藩体制作为封建的不平等国际关系,它早在汉朝就已产生。
中间虽然由于中国国内政情的变化或因藩邦变化而呈现时断时续的状态,但就此体制而言,却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尚维持了近50年之久。
鸦片战争前,清朝帝国虽早巳衰弱,但由于没有列强入侵,东亚封建宗藩体制这一国际系统结构没有新因素介入去打破它内部的平衡,因而宗藩体制得以暂时维系。
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张的中心是中国,而对朝鲜等藩邦的侵入较少,因此,晚清宗藩体制能维持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解体。
——高世华《简论19世纪70-90年代的宗藩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9世纪宗藩体制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5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过去100年里,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始终在四分之一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可能是这样。
美国将继续拥有科技霸权、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仍然是世界第一地缘优势大国、农业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和资源大国·以农业为倒,美国以不到300万农业人口,成了世界粮食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其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一半,而我们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美经济总量已超过20万亿美元。
横向比,只有中国、印度、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少数国家增速超过美国。
——袁南生《答经济学论坛记者问》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过去百年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
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12分。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历史选做题:(15分)(45-47题)请考生从所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多选按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笞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寻以户口滋增,重行析置,计开皇、仁寿间原北朝城内增州五十六,废州十三,两者相比,尚赢四十三,合诸平陈后所置五十七州(废玉、湛、韶三州不计),共数三百。
刘炫所谓“夸州三百”,(《隋书》七五《炫传》)其总允符。
追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益事苷省,名虽同于晴前之邵,实则无异开皇之州。
而以郡统县,表面又略类乎寮制。
总计当日存郡百九十,三分省一:县一千二百五十五,平均每郡领六县以上,其辖境视文帝时扩大,是为隋代之第二次改革。
——岑仲勉《隋唐史》(1)根据材料,概括隋初州县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初州县改革的积极作用。
(9分)46(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连岛是一个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美国旧-山和日本横滨之间,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点,因而得名。
申述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军珍珠港基地的前沿和门户。
……鉴于中途岛的重要性,美军在中逢岛驻军,并修建了航空站和潜艇基地,使之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
日本对中途岛势在必得,美国对中途岛寸土必争。
因此,中途岛海战爆发了。
在此之前的节节胜利.让日本海军变得骄傲自大,狂妄轻敌。
再加上情报战的失败和作战计划的错误,尽管日本拥有优势兵力,但在中途岛战役中却一败涂地,损失惨重。
日本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被美军击沉,另损失了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3500 人阵亡(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日军只是在海战进入尾声之际,才依靠伊-16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
挽回一点颜面。
对于日本来说,此战更大的损失是,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一直紧紧掌握的战略主动权。
由于丧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舰,日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网易《中途岛海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发生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及髟响。
(9分)4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
其代表作《读通鉴论》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
王夫之不信“正统”论,“五德始终说”等传统历史观,主张“趋势更新”。
反对“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
同时,王夫之主张“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所谓“势”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理”就是历史发展规律。
“理势合一”就是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致性。
除此之外,王失之认为治史应该“垂于来今以则”,批评宋元以来“浮谈”的学风,主张“求适于用”。
在民族观上,王夫之认为各民族之区域、气质、习俗都不相同,故不可共处,主张对少数民族应“暴则惩之。
顺则远之,各安其所,我不尔侵,而后尔不我虐”。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的史学观。
(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王夫之史学观。
(9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4.【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试题情境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的任职情况:26个令尹中25个出自王族,越往后越限于王子、王孙出任。
令尹相当于楚国的丞相。
说明丞相的任用限于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