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诞生后,1913年福特发明的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序幕。
始于1924年,完成于1930年的霍桑试验,大大地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管理的重点由重视物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研究战争物资的合理调配中,引人数学模型,以定量的优化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运筹学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20世纪50~60年代,这些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管理科学宣告诞生,使生产运营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中,重大突破是物料需求计划(MRP)被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这个技术可以把一个结构复杂的产品的全部零件统一管理起来。
它能使计划人员迅速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和库存采购计划以适应最终产品需求的变化。
在MRP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MRPII。
MRPII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运营管理,它的管理范围扩展到市场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它的意义在于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把运营、营销、财务三大职能管理的信息集中管理。
进入20世纪80年代,管理哲学和技术上的成就当属准时化生产(JIT)。
这一成果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20余年的努力后取得的。
JIT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且将它们有机地组成一个体系,它用最少的库存生产最多的产品,并且把全面质量控制(TQC)也融合其中,实现了零缺陷生产。
它经受住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考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新的管理哲学的生产方式,并在80年代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和普通重视。
在这期间,以工厂自动化为目标出现了多种生产方式,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等,促进了运营管理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上,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和质量保证体系。
TQM:于80年代在许多公司得到实施,90年代更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之中。
面对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企业需要精简结构以提高竞争力,推动企业去寻找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90年代初,美国人哈默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PR),强调从管理的全过程出发,去掉多余的环节,简化过程,并采用计算机管理,以期达到预想的产出。
为了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大规模定制生产。
大规模定制生产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单件(或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定制加工任意数量的产品。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经制造过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则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实现对供应链的系统管理。
二、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企业自觉地站在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生产运营战略,并使生产运营系统趋向柔性化。
考试吧网
2.为满足顾客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方面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技术的飞跃发展,为不断改进管理工具和手段、增强生产系统功能和提高赢利能力提供了可能。
4.企业日益关注环境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行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
5.多品种、小批量和定制生产等将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
6.员工主动参与生产运营管理,企业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干和体现成就感的平台,为员工发展以及与企业共赢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但愿有一天你会记起,我曾默默地,毫无希望地爱过你。
我这扇门曾为你打开,只为你一人打开,现在,我要把它关上了。
四、你看我的时候我装做在看别处,你在看别处的时候我在看你。
五、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
冬天担忧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
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六、没想到的是,一别竟是一辈子了。
七、朋友们都羡慕我,其实羡慕他们的人是我。
爱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比很久很久还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