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复习分类试题★考点49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2016·课标Ⅱ,22,4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B)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
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重视情报工作,掌握敌情变化,体现了①;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②观点错误;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体现了利用战争的规律,③正确;主观能动性不能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
④观点错误。
2.(2015·广东文综,33,4分)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C)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人的主观意识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3.(2015·江苏单科,31,2分)“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D)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鱼本应该生活在海洋里,鸟本应该翱翔在天空中。
如果鱼迷恋天空,鸟痴情海洋,这是从主观出发、违背客观规律的表现。
题意旨在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不符。
4.(2015·福建文综,35,4分)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1)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2)。
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图1图2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
过程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④客观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活动获得认识成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符合题意;从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某气体的含量呈波浪式变化,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事物的发展,①与材料不符;②说法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5.(2014·江苏单科,28,2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
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
这说明
(A)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题干强调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正确;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D与题意不符。
6.(2014·江苏单科,33,2分)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B)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我国的人口政策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而调整,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正确;A观点错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问题,C、D与题意无关。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
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
回答下题。
7.(2014·重庆文综,10,4分)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D)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