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一、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3分)抛物线223y x x =++的对称轴是( )A .直线1x =B .直线1x =-C .直线2x =-D .直线2x =2.(3分)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剪纸作品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3分)如图,ABC ∆∽△A B C ''',AD 和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高,若2AD =,3A D ''=,则ABC ∆与△A B C '''的面积的比为( )A .4:9B .9:4C .2:3D .3:24.(3分)已知点1(2,)A y 、2(,)B m y 是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上的两点, 且12y y <. 满足条件的m 值可以是( )A .6-B .1-C . 1D . 35.(3分)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为O 上的两点,若14AB =,7BC =.则BDC∠的度数是( )A.15︒B.30︒C.45︒D.60︒6.(3分)如图,在ABC==,以点C为中心,把ABC∆逆时AB AC∠=︒,4BAC∆中,90针旋转45︒,得到△A B 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πC.4D.4π7.(3分)如图,一条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M、N两点(点M在点N的左侧),其顶点P在线段AB上移动.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3)-、(1,3),点N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4,则点M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A.1-B.3-C.5-D.7-8.(3分)如图,点A,B,C,D,E为O的五等分点,动点M从圆心O出发,沿线段OA→劣弧AC→线段CO的路线做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DM E∠的度数为y,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与t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9.(3分)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内接于O ,O 的半径为3,则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 .10.(3分)如图,把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点C 恰好在B C ''上,旋转角为α,则C '∠的度数为 (用含α的式子表示).11.(3分)在反比例函数32m y x-=的图象上有两点1(A x ,1)y ,2(B x ,2)y ,120x x <<,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2.(3分)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A ,B 两点,PO 与AB 相交于点C ,6PA =,60APB ∠=︒,则OC 的长为 .13.(3分)如图,双曲线k y x =与抛物线2y ax bx c =++交于点1(A x ,1)y ,2(B x ,2)y ,3(C x ,3)y ,由图象可得不等式组20k ax bx c x<<++的解集为 .14.(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OD ∆可以看作是AOB ∆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OB ∆得到COD ∆的过程: .15.(3分)《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包括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在第九章“勾股”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勾八步,股十五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C ∠=︒,勾为AC 长8步,股为BC 长15步,问ABC ∆的内切圆O 直径是多少步?”根据题意可得O 的直径为 步.三、解答题(共52分,第16-24题,分别是:5,5,6,6,6,6,8,6,7分)16.(5分)解方程:22410x x --=(用配方法)17.(5分)计算:1212sin30()8|3|cos 452-︒+--+︒. 18.(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2y x =--与双曲线k y x=交于(,2)M a ,(1,)N b 两点.(1)求k ,a ,b 的值.(2)若P 是y 轴上一点,且MPN ∆的面积是6,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19.(6分)小明在学习了如何证明“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后,运用类似的思路证明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以下是具体过程.已知: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 A '∠=∠,B B '∠=∠.求证:ABC ∆∽△A B C '''.证明:在线段A B ''上截取A D AB '=,过点D 作//DE B C '',交A C ''于点E .由此得到△A DE '∽△A B C '''.A DEB ''∴∠=∠.B B '∠=∠,A DEB '∴∠=∠.A A '∠=∠,∴△A DE ABC '≅∆.ABC ∴∆∽△A B C '''.小明将证明的基本思路概括如下,请补充完整:(1)首先,通过作平行线,依据 ,可以判定所作△A DE '与 ;(2)然后,再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已知条件可以证明所作△A DE '与 ;(3)最后,可证得ABC ∆∽△A B C '''.20.(6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是CD 中点,点P 在射线AB 上,过点P 作线段AE 的垂线段,垂足为F .(1)求证:PAF AED ∆∆∽;(2)连接PE ,若存在点P 使PEF ∆与AED ∆相似,直接写出PA 的长 .21.(6分)如图,在ABC ∆中,90C ∠=︒,以BC 为直径的O 交AB 于点D ,O 的切线DE 交AC 于点E .(1)求证:E 是AC 中点;(2)若10AB =,6BC =,连接CD ,OE ,交点为F ,求OF 的长.22.(8分)已知抛物线1l 与2l 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不同,其中抛物线217:82l y ax ax =--交x 轴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且6AB =;抛物线2l 与1l 交于点A 和点(5,)C n .(1)求抛物线1l ,2l 的表达式;(2)当x 的取值范围是 时,抛物线1l 与2l 上的点的纵坐标同时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大;(3)直线//MN y 轴,与x 轴、1l 、2l 分别相交于点(,0)P m 、M 、N ,当28m 时,求线段MN 的最大值.23.(6分)如图,直线AM 和AN 相交于点A ,30MAN ∠=︒,在射线AN 上取一点B ,使6AB cm =,过点B 作BC AM ⊥于点C ,D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 重合),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射线CA 于点E .(1)确定点B 的位置,在线段AB 上任取一点D ,根据题意,补全图形;(2)设AD x = cm ,CE y = cm ,探究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①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x cm 01 2 3 4 5 /y cm5.2 4.4 3.8 3.5 8.1(要求:补全表格,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②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③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D为Rt CDE∆斜边CE上的中线时,AD的长度约为c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4.(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M和图形G,若在图形G上存在一点N,使M,N两点间的距离等于1,则称M为图形G的和睦点.(1)当O的半径为3时,在点1(1,0)P,2(3P1),37 ( 2P,0),4(5,0)P中,O的和睦点是;(2)若点(4,3)P为O的和睦点,求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3)点A在直线1y=-上,将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以AB为边构造正方形ABCD,且C,D两点都在AB右侧.已知点(2E2),若线段OE上的所有点都是正方形ABCD的和睦点,直接写出点A的横坐标Ax的取值范围.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3分)抛物线223y x x =++的对称轴是( )A .直线1x =B .直线1x =-C .直线2x =-D .直线2x = 【解答】解:2223(1)2y x x x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故选:B .2.(3分)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剪纸作品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解答】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3.(3分)如图,ABC ∆∽△A B C ''',AD 和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高,若2AD =,3A D ''=,则ABC ∆与△A B C '''的面积的比为( )A .4:9B .9:4C .2:3D .3:2【解答】解:ABC ∆∽△A B C ''',AD 和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高,2AD =,3A D ''=, ∴23AB AD A B A D =='''', ABC ∴∆与△A B C '''的面积的比224()39==, 故选:A .4.(3分)已知点1(2,)A y 、2(,)B m y 是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上的两点, 且12y y <. 满足条件的m 值可以是( )A .6-B .1-C . 1D . 3【解答】解:0k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由题意得,02m <<,故选:C .5.(3分)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为O 上的两点,若14AB =,7BC =.则BDC∠的度数是( )A .15︒B .30︒C .45︒D .60︒【解答】解:如图,连接OC .14AB =,7BC =,7OB OC BC ∴===,OCB ∴∆是等边三角形,60COB ∴∠=︒, 1302CDB COB ∴∠=∠=︒, 故选:B .6.(3分)如图,在ABC ∆中,90BAC ∠=︒,4AB AC ==,以点C 为中心,把ABC ∆逆时针旋转45︒,得到△A B 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B .2πC .4D .4π【解答】解:在ABC ∆中,90BAC ∠=︒,4AB AC ==, 2242BC AB AC ∴=+=,45ACB A CB ''∠=∠=︒,∴阴影部分的面积2245(42)114544444236022360πππ=-⨯⨯+⨯⨯-=, 故选:B .7.(3分)如图,一条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M 、N 两点(点M 在点N 的左侧),其顶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3)-、(1,3),点N 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4,则点M 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 )A .1-B .3-C .5-D .7-【解答】解:根据题意知,点N 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4,此时对称轴过B 点,点N 的横坐标最大,此时的M 点坐标为(2,0)-,当对称轴过A点时,点M的横坐标最小,此时的N点坐标为(1,0),M点的坐标为(5,0)-,故点M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5-,故选:C.8.(3分)如图,点A,B,C,D,E为O的五等分点,动点M从圆心O出发,沿线段OA→劣弧AC→线段CO的路线做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DM E∠的度数为y,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与t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A.B.C.D.【解答】解:根据题意,分3个阶段;①P在OA之间,DM E∠逐渐减小,到A点时,为36︒,②P在AC之间,DM E∠保持36︒,大小不变,③P在CO之间,DM E∠逐渐增大,到O点时,为72︒;又由点P作匀速运动,故①③都是线段;分析可得:B符合3个阶段的描述;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9.(3分)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内接于O ,O 的半径为3,则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 3 .【解答】解:正六边形ABCDEF 内接于O ,O 的半径为3, 而正六边形可以分成六个边长的正三角形,∴正多边形的半径即为正三角形的边长, ∴正三角形的边长为3,∴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3,故答案为:310.(3分)如图,把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点C 恰好在B C ''上,旋转角为α,则C '∠的度数为 902α︒-(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答】解: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α得到△A B C '', AC AC ∴=',CAC α∠'=,C C ∠=∠', 1(180)9022C αα∴∠'=︒-=︒-,902C α'∴∠=︒-.故答案为:902α︒-.11.(3分)在反比例函数32my x-=的图象上有两点1(A x ,1)y ,2(B x ,2)y ,120x x <<,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32m <. 【解答】解:120x x <<,12y y >,320m ∴->,解得:32m <, 故答案为:32m <. 12.(3分)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A ,B 两点,PO 与AB 相交于点C ,6PA =,60APB ∠=︒,则OC 的长为3 .【解答】解:连接OA .PA ,PB 切O 于点A ,B ,90OAP ∴∠=︒,1302APO APB ∠=∠=︒,3633OA ∴===60AOP ∠=︒ 132OC OA ∴==313.(3分)如图,双曲线ky x=与抛物线2y ax bx c =++交于点1(A x ,1)y ,2(B x ,2)y ,3(C x ,3)y ,由图象可得不等式组20kax bx c x<<++的解集为 23x x x << .【解答】解:由图可知,23x x x <<时,20kax bx c x<<++, 所以,不等式组20kax bx c x<<++的解集是23x x x <<. 故答案为:23x x x <<.14.(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OD ∆可以看作是AOB ∆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OB ∆得到COD ∆的过程: 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在原点O 同侧将AOB ∆缩小,再将得到的三角形沿y 轴翻折得到COD ∆ .【解答】解: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在原点O 同侧将AOB ∆缩小,再将得到的三角形沿y 轴翻折得到COD ∆, 故答案为: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在原点O 同侧将AOB ∆缩小,再将得到的三角形沿y 轴翻折得到COD ∆15.(3分)《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包括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在第九章“勾股”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勾八步,股十五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C ∠=︒,勾为AC 长8步,股为BC 长15步,问ABC ∆的内切圆O 直径是多少步?”根据题意可得O 的直径为 6 步.【解答】解:90C ∠=︒,8AC =步,15BC =步,2217AB AC BC ∴=+=步,ABC ∴∆的内切圆O 直径815176=+-=步,故答案为:6.三、解答题(共52分,第16-24题,分别是:5,5,6,6,6,6,8,6,7分)16.(5分)解方程:22410x x --=(用配方法) 【解答】解:22410x x --=21202x x --= 212112x x -+=+23(1)2x -=1612x ∴=+,261x =-.17.(5分)计算:1212sin30()8|3|cos 452-︒+--+︒.【解答】解:原式21222223(2=⨯+-+1122232=+-+1222=- 18.(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2y x =--与双曲线ky x=交于(,2)M a ,(1,)N b 两点.(1)求k ,a ,b 的值.(2)若P 是y 轴上一点,且MPN ∆的面积是6,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0,2)或(0,6)- .【解答】解:(1)把(,2)M a 、(1,)N b 代入22y x =--中得:222a --=,224b =--=-, 2a ∴=-,4b =-,即(2,2)M -,(1,4)N -, 把(2,2)M -代入ky x=中,得4k xy ==-, 4k ∴=-,2a =-,4b =-;(2)设直线22y x =--与y 轴交于点A ,令0x =,即2y =-,故(0,2)A -, 11()(12)622MPN PAM PAN N M S S S PA x x PA ∆∆∆=+=⨯-=⨯⨯+=, 4PA ∴=(0,2)P ∴或(0,6)-,故答案为(0,2)或(0,6)-.19.(6分)小明在学习了如何证明“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后,运用类似的思路证明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以下是具体过程. 已知: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 A '∠=∠,B B '∠=∠. 求证:ABC ∆∽△A B C '''.证明:在线段A B ''上截取A D AB '=,过点D 作//DE B C '',交A C ''于点E . 由此得到△A DE '∽△A B C '''.A DEB ''∴∠=∠. B B '∠=∠, A DE B '∴∠=∠. A A '∠=∠,∴△A DE ABC '≅∆.ABC ∴∆∽△A B C '''.小明将证明的基本思路概括如下,请补充完整:(1)首先,通过作平行线,依据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可以判定所作△A DE '与 ;(2)然后,再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已知条件可以证明所作△A DE '与 ; (3)最后,可证得ABC ∆∽△A B C '''.【解答】解:小明将证明的基本思路概括如下:(1)首先,通过作平行线,依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以判定所作△A DE '与△A B C '''相似;(2)然后,再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已知条件可以证明所作△A DE '与ABC ∆全等;(3)最后,可证得ABC ∆∽△A B C '''.故答案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A B C '''相似;ABC ∆全等.20.(6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是CD 中点,点P 在射线AB 上,过点P 作线段AE 的垂线段,垂足为F . (1)求证:PAF AED ∆∆∽;(2)连接PE ,若存在点P 使PEF ∆与AED ∆相似,直接写出PA 的长 1或52.【解答】(1)证明:正方形ABCD , //CD AB ∴,90D ∠=︒AED PAF ∴∠=∠,又PF AE ⊥,90PFA D ∴∠=∠=︒.PFA ADE ∴∆∆∽.(2)解:情况1,当EFP ADE ∆∆∽,且PEF EAD ∠=∠时, 则有//PE AD∴四边形ADEP 为矩形.1PA ED ∴==;情况2,当PFE ADE ∆∆∽,且PEF AED ∠=∠时,PAF AED ∠=∠, PEF PAF ∴∠=∠. PE PA ∴=. PF AE ⊥,∴点F 为AE 的中点.2AE =,AF ∴=PFA ADE ∆∆∽,PA AFAE DE=,∴21=,52PA ∴=∴满足条件的PA 的值为1或52. 故答案为1或52.21.(6分)如图,在ABCC∠=︒,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O的切线∆中,90DE交AC于点E.(1)求证:E是AC中点;(2)若10BC=,连接CD,OE,交点为F,求OF的长.AB=,6【解答】(1)证明:连接CD,ACB∠=︒,BC为O直径,90∴为O切线,且90ED∠=︒;ADCED切O于点D,∴=,EC ED∴∠=∠;ECD EDCA ECD ADE EDC∠+∠=∠+∠=︒,90∴∠=∠,A ADE∴=,AE EDAE CE∴=,即E为AC的中点;BE CE ∴=;(2)解:连接OD ,90ACB ∠=︒, AC ∴为O 的切线,DE 是O 的切线,EO ∴平分CED ∠,OE CD ∴⊥,F 为CD 的中点,点E 、O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110522OE AB ∴==⨯=, 在Rt ACB ∆中,90ACB ∠=︒,10AB =,6BC =,由勾股定理得:8AC =, 在Rt ADC ∆中,E 为AC 的中点, 118422DE AC ∴==⨯=, 在Rt EDO ∆中,116322OD BC ==⨯=,4DE =,由勾股定理得:5OE =,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122EDO S DE DO OE DF ∆=⨯⨯=⨯⨯,即435DF ⨯=⨯, 解得: 2.4DF =,在Rt DFO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324 1.8OF DO DF =--=.22.(8分)已知抛物线1l 与2l 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不同,其中抛物线217:82l y ax ax =--交x 轴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且6AB =;抛物线2l 与1l 交于点A 和点(5,)C n . (1)求抛物线1l ,2l 的表达式;(2)当x 的取值范围是 24x 时,抛物线1l 与2l 上的点的纵坐标同时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大;(3)直线//MN y 轴,与x 轴、1l 、2l 分别相交于点(,0)P m 、M 、N ,当28m 时,求线段MN 的最大值.【解答】(1)1l 的对称轴为:842ax a-=-=, 6AB =,(1,0)A ∴,(7,0)B ,把(1,0)A 代入1l , 得12a =-,∴2117:422l y x x =-+-, (5,4)C ∴,由题意,设221:2l y x bx c =++, ∴10225542b c b c ⎧++=⎪⎪⎨⎪++=⎪⎩,解得232b c =-⎧⎪⎨=⎪⎩,∴2213:222l y x x =-+, 综上,2117:422l y x x =-+-,2213:222l y x x =-+;(2)观察图象可知,中两个抛物线的顶点之间时,抛物线1l 与2l 上的点的纵坐标同时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大,顶点1(2,)2E -,顶点9(4,)2F ,所以24x 时,抛物线1l 与2l 上的点的纵坐标同时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24x .(3)由图象知,当8m =时,MN 最大, 此时7(8,)2M -,35(8,)2N ,21MN ∴=.23.(6分)如图,直线AM 和AN 相交于点A ,30MAN ∠=︒,在射线AN 上取一点B ,使6AB cm =,过点B 作BC AM ⊥于点C ,D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 重合),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射线CA 于点E .(1)确定点B 的位置,在线段AB 上任取一点D ,根据题意,补全图形; (2)设AD x = cm ,CE y = cm ,探究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①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x cm0 1 2 3 4 5 /y cm5.24.43.83.58.1(要求:补全表格,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②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③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D 为Rt CDE ∆斜边CE 上的中线时,AD 的长度约为 5.2 cm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答】解:(1)如图1所示,(2)如图2,在Rt ABC ∆中,30BAC ∠=︒,6AB =, 3BC ∴=,33AC =过点C 作CG AB ⊥于G , 在Rt BCG ∆中,1322BG BC ==,33CG =, 6AB =,4AD =, 316422DG AB AD BG ∴=--=--=, 过点E 作EF AB ⊥于F , 90DFE CGD ∴∠=∠=︒. 90DCG CDG ∴∠+∠=︒, DE CD ⊥,90CDG EDF ∴∠+∠=︒, DCG EDF ∴∠=∠, 90EFD DGC ∠=∠=︒,DEF CDG ∴∆∆∽,∴EF DFDG CG=, ∴11233332EF DF ==, 33DF EF ∴=,在Rt AEF ∆中,3AF EF =,233AE AF =, 3DF AF ∴=,44AD AF DF AF ∴=+==, 1AF ∴=,233AE ∴=, 2373330.433y CE AC AE ∴==-=-=≈, 故答案为:4.0;(3)函数图象如图3所示,(4)如图4,AD 是Rt CDE ∆的斜边的中线,12AD CE AC ∴==,由(2)知,33AC =, 33 5.2AD ∴=,故答案为:5.2.24.(7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G ,若在图形G 上存在一点N ,使M ,N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1,则称M 为图形G 的和睦点.(1)当O 的半径为3时,在点1(1,0)P ,2(3P 1),37(2P ,0),4(5,0)P 中,O 的和睦点是 2P 、3P ;(2)若点(4,3)P 为O 的和睦点,求O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3)点A 在直线1y =-上,将点A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以AB 为边构造正方形ABCD ,且C ,D 两点都在AB 右侧.已知点(2E 2),若线段OE 上的所有点都是正方形ABCD 的和睦点,直接写出点A 的横坐标A x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如图1中,分别以点1P ,2P ,3P ,4P 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若与O 有交点,则P 是,O 的和睦点, 观察图象可知,O 的和睦点是2P 、3P . 故答案为:2P 、3P .(2)如图2中,连接OP.直线OP交以P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于A、B.P,(4,3)∴=,5OP满足条件的O必须与以P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相交或相切,当4OA=时,得到r的最小值为4,当6OB=时,得到r的最大值为6,∴.r46(3)①如图3中,当点O 到C D ''的距离1OM =时,此时点A '的横坐标为3-. 当点E 到CD 的距离1EN =时,此时点A 的横坐标为25-,∴253A x --时,满足条件;②)①如图3中,当点O 到A B ''的距离1OM =时,此时点A '的横坐标为1 当点E 到AB 的距离1EN =时,点A 的横坐标为21-,∴211A x -时,满足条件;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当A 253A x -211A x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