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笔书法教程

硬笔书法教程

硬笔书法教程目录前言 (2)硬笔书法介绍 (3)写字与硬笔书法 (10)学习硬笔书法的意义 (13)硬笔书法基础知识 (13)如何指导学生练好钢(铅)笔字 (16)汉字笔画集 (19)汉字书写笔顺规则 (20)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20)硬笔书法技法 (28)前言硬笔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

广义而言,凡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竹笔,木笔硬塑料笔,鹅毛管笔、骨笔、角笔、钢笔、圆珠笔等硬笔书写的文字,均称为硬笔字,而那些富有审美内容的文字造型,我们常习称作硬笔书法。

如毛笔书法一样,硬笔书法也是先具实用性,后成为艺术的。

硬笔书法的起源尚无定说。

据2003年7月14日的《书法报》对敦煌学家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报道现藏干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被得堡分所的《李峤杂咏》是今敦煌发现的最早汉文硬笔写本,书写年代在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76-779),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烽燧遗址中拿走的卢文绢书则是一件更为久远的硬笔作品,书写年代约在西汉末期的公元一世纪。

这些敦煌硬笔写本字体笔画平整,粗细均匀,是用竹、木、骨角等硬笔蘸墨写成,使用书体包括楷书、行草和草书。

如此说来,硬笔书法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

说它年轻,是因为狭义而言,硬笔仅指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常用的书写工具,而这些书写工具发明较迟,传人我国也仅百余年的历史,由于铅笔、钢笔、圆珠笔尤其是钢笔,是当今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所以以这些工具创作作品,成为独奇的供欣赏的艺术,还是近几十年的新鲜事。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硬笔书法存在和壮大的基础。

就实用性来说,硬笔书法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已超过毛笔书法,但就艺术欣赏的价值来说,硬笔书法还有许多有待探素、挖掘的空间,需要有志于此的仁人志士协同努力,使它尽快完善起来,相信硬笔书法会有一个更加煌灿烂的明天。

1、硬笔书法的介绍硬笔书法是用硬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然对‘硬笔’概念的界定不出以下二类:一类是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等由西方工业文明所造就的半自动化书写工具;另一类是较难确证起源的竹笔、羽毛笔等传统性工具。

由这二类工具通过各类媒介而在纸等媒体上留下的痕迹,并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可称之为“硬笔书法”。

书法在当今日趋发展的形式下,线条的艺术性越来越被书界所重视。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曾说:“在书法表现的要素中,我看重线条。

线条是由条形到神韵的最重要的手段、桥梁,更确切说是基因。

”各大书体、各书家字体,各书法作品品位高低的差异,也与其线条特性及水平高低的不同重要相关。

书法作品的创造,首先是线条美的独特的发现和创造。

可见,线条是书法的基因,是书法风格和品位高低的标志,是书法创作的首要。

线条这一说法(或曰概念)是否适用于硬笔书法?人们常常认为,钢笔线条一细二硬三露四单一,故应放弃或淡化对其线条的追求,而应重视对其结字、章法、神韵等的探索。

这种看法是“钢笔字”的一个误区。

毛笔尚且讲多大笔写多大字,钢笔也应说多粗笔写多大字,常用钢笔粗细的单一,与写出的字相比,主要矛盾是笔细,或曰字大,就其硬笔书法意义而言,应有一套粗细不同、弹性各异的笔,再加之对纸和垫板的精心选择,事实可以证明,钢笔线条能够由单一走向丰富。

硬笔书法的成熟就在于其线条的完善,它不仅具备书法线条的一般属性,而且也应独具硬质弹性的特性,由此构成了独立的硬笔书法线条。

一、硬笔书法线条的性质“硬笔书法线条的性质总体定位在‘骨形筋露微肉’六字上。

具体有九个性质,曰‘九感’:一曰“形感”。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得其形,其走势于骨,肇于自然,而微肉裹其外,其形或直,若针、若锥、若枯槁等;或曲、若蛇形、或兰叶、若扁舟等。

二曰‘力感’。

‘善笔力者多骨’,‘多力微筋者圣’。

骨生于力,钢笔用力由用力方向及大小而定,并非力大便有‘力感’,而是善力者方有‘力感’,善力者笔稳笔健且融自然,有力透纸背之感。

”三曰“律感”。

即节奏之感。

由用力大小、书写速度、线条粗细等诸方面变化的节奏而构成,律感便是诸方面“阴阳”变化的韵律,是心感手感的律动合一。

四曰“意感”。

它乃线条所借自然诸物之意象,是其抽象的“原始美”,它既单纯、基本、典型,又丰富,“沈鹏曾说过‘单纯包括万物,丰富趋向一体’。

五曰‘质感’,即为‘内劲之美’,是线条的‘真质美’。

或挫或巧或丑或媚或俗或雅或今或古等,此感靠字内外功夫去涵养。

六曰‘静感与动感’。

静者稳定但单一也,在乎于线条单纯、粗狂;动者飞扬也,在乎于线条丰富、变化及线条间的意连。

楷书线条以静为主以动为辅。

七曰“个性感”,即“风格感”,是硬笔书法家个人风格、书写习惯、基本功底、审美情趣等在线条中的反映。

“个性感”具有典型性、唯一性、借鉴性和可借鉴性,是书家成熟的表现。

八曰“含蓄感”。

“线条的单纯不是平铺直过,用硬笔作书最忌平直而过,当暗藏波澜;线条之含蓄表现为美学思想的“中和”和用笔复合用力渐动和微动(甚至不易察觉)之统一。

”九曰“迁移感”,即有移植、改造、提炼、简约毛笔书法线条的“表象感”,虽然是硬笔书法线条,却有毛笔味。

现代硬笔书法既植根于传统毛笔书法之中,又寄否定于毛笔书法之外,全赖出新于硬笔书法特色之上。

硬笔书法线条尤为如此。

二、硬笔书法线条的类型如果说线条性质是它的“内涵”,那么线条类型则是它的外延。

硬笔书法线条的种类也随着其发生、发展、繁荣而逐步丰富起来,真是千姿百态。

“但按线条衍生的源头对其逻辑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流畅的线条、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及刻写之间的线条。

”1、偏重发钢笔特性的“流畅的线条”。

这种线条产生缘于钢笔书写流利便捷的实用性。

提倡这种线条的有八十年代的庞中华、顾仲安等。

庞中华在平动基础上又注意了用力轻重变化,其线条光滑且有粗细之变,由起收笔简约、实用而美感;顾仲安楷书线条注意了对起收笔的适当强化,然中间用力较均匀,其线条端庄而单一。

后来人们开始注意了线条全程书写,既抓两头又重视中间变化,形成了这类线条的规范,这类线条实用美观,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实用派硬笔书家所喜爱。

2、借鉴毛笔书法线条——“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

早期涉足硬笔书法的书家,大都是毛笔书法家,如邓散木,他十分强调仿效毛笔线条的特征,但这仅仅是起步,却是可喜的。

“到八十年代的硬笔书法热,硬笔书界开始注意了毛笔线条用硬笔技法的诠释,这样便出现了‘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

它的出现是硬笔书法发展的必然,是书法传统钢笔化的时代的结晶。

涩重的线条采用的是逆锋运笔或匀或非匀用力的笔法,而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往往采用‘小巧灵活的调锋’,使顺峰变为逆锋或反之而实现。

”显然,这种线条具有传统性与艺术性,颇有“帖味”,为书界所青睐。

3、借鉴篆刻单刀法的“刻写之间”的线条。

“以刀代笔”的甲骨文、单刀法的篆刻、篆刻的边款、浩瀚的碑林,对以硬质材料为笔的钢笔书法影响很大。

“谢非墨由此提出‘将硬笔书法本质界定在写与刻之间’‘并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种线条不仅留有墨迹,而且还有深深的划痕,作品背面粗糙不平。

其笔法笔先冲入纸面,行笔间用力下压‘其颖如锥’,深入进纸,或停或回收笔。

其线条具有‘简洁、刚健、棱角分明’的韵味;”这种线条颇有“金石气”,有时还有浓烈的“碑味”,为书界所喜爱。

三、硬笔书法的线条美硬笔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

线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线在我国造型艺术中,又是最简洁、最概括、最单纯而又最深刻的,是人类生命的象征。

“日本近代画家村上华岳说过‘线是贯穿整个宇宙的最根本的东西’”。

线条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

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映入欣赏着眼目的也是线条,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美的享受,心灵上得以慰藉、净化和震撼。

线条是硬笔书法艺术的主旋律,是灵魂,作为纯艺术的寻绎,书法家可以紧紧抓住线条反复“锤炼”反复“讴歌”。

如果说,毛笔的线条能充分自由的在点、线之间快速变幻身形的话,硬笔的线条唯有可怜的拖着自己清瘦的身段翩翩起舞。

如此的先天不足使硬笔在表现形态上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点、线方面。

然而在近年来硬笔书法热潮的兴起,在硬坛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却佳作纷呈,风格迥异,或秀美,或老辣,或雄强,或生挫……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硬笔的线条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特殊的美学价值。

那么,硬笔书法线条的美学价值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有论毛笔书法的名句‘书法贵瘦硬方通神’,正好为硬笔书法的线条题写了具有前瞻性的绝妙评语。

与毛笔书法相比,硬笔书法的基本形态特征是“瘦”,工具的本质使其特点体现为“硬”这硬非生硬,而是使观者有绵里藏针般的感受。

用风格化的名词来提炼它的理想??刚健。

刚者,坚强也,如千仞铁塔,稳定压倒一切,充满力度美;健者,挺劲也,是弹性的张力与纸面接触时耕下的轨迹。

它决不是拖泥带水,又非蜻蜓点水。

其实,比其毛笔书法来,硬笔要达到笔笔中锋的程度要快得多。

“晋卫夫人的《笔阵图》中提到:‘善笔力者多骨,骨微肉者谓之筋书’”。

“米芾在《自述学书帖》中论述的更为深刻:‘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

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

……。

又,得笔则虽细如鬓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橼,亦褊。

此虽心得,亦可学’”。

因此,刚为骨,健为肉,硬笔书法线条的本体基调大致可定。

基调一定下,线条在作品中的表现就可以加以衡量了。

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的鉴赏跟其它艺术品一样,首先关注的当属整体美。

而组成整体的正、负空间的分割,黑白色块对比的节律,都是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正侧、疏密等诸因素有机调和的结果。

抽象地看,是点线在一定时空中按某种一定的节奏所构成的造型。

经过对整体的扫描之后,基本的点线品质则是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赏析的重心。

传统的毛笔书法对点线的追求历来是摆在一个很高的层次,甚至在评价一位书法家作品时,往往先看点线功力如何,崇尚无一笔无来历。

对硬笔书法来说,工具特性的局限使毛笔书法式的标准称为不太实际的参照系统,但如果作品的点线任其自编自演,一点也不参照前人的宝贵经验,恐怕作品的耐看程度要大打折扣了。

毕竟,历史证明:缺乏对线条的理性锤炼将无法产生真正完美的作品,其风格或许能流行一时,但决不会墨泽千秋。

二王、颜真卿、米芾、王铎等历代书法大师的杰作可以为证。

因此,提高一幅书法作品线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即是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在刚健的基调规范下,高品质的硬笔书法线条应具有的审美标准可分为:1、力量美。

力量感是书写着力度的运用在观赏者心理的投射。

此力量并非可简单地理解为物理学上的概念,虽说只要写字,就肯定要注入力量,但这种所谓的力量,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手、指、腕的运作技巧在意识高度协调、控制下且化合了书写者本身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

体现的感觉一般是“劲挺”。

古代书法术语在这方面有很多强调,如力透纸背、万毫齐力、全身力到、笔力千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