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三相输出电压
(7-19)
(7-20)
三相输出线电压
(7-21)
直流输入电流
(7-22)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பைடு நூலகம்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以U5(1,0,1)为例,由式(7-19)有压
(7-23)
代人式(7-13),得 (7-24)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2 转差频率控制
7.2.1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思想
转速开环变频调速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平滑调速的要求,但改变 的是同步转速,调速精度比较低,系统静、动态性能都有限,要提 高静、动态性能需要进行转速闭环控制。 转差频率控制是在闭环运算中力图维持磁通恒定来实现电磁转 矩和转差频率近似线性,通过控制转差频率从而实现电磁转矩线性 可控的一种闭环控制方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2. 矢量控制的概念 既然异步电机经过坐标变换可以等效成直流电机,那么模仿直流电机的控 制策略,得到直流电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的坐标反变换,就能够控制异步电 机了。由于进行坐标变换的是电流(代表磁动势)的空间矢量,所以这样通过坐 标变换实现的控制系统就叫作矢量控制系统(Vector Control System),控制系 统的原理结构如7-11所示。
时,电压矢量也连续地按磁链圆的切线方向运动2弧度,其轨迹与磁链圆重合。这样,电 动机旋转磁场的轨迹问题就可转化为电压空间矢量的运动轨迹问题。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14 旋转磁场与电压空间矢量 的运动轨迹
图7-15 三相逆变器-异步电动机 调速系统主电路的原理图
从而保证E1/f1=常数,最终使电动机的最大转矩得到补偿。由于这种方法是
通过提高U1/f1比值使Tm得到补偿的,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电压补偿,也称 转矩提升。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2 电压补偿后,额定频率以下电机机械特性曲线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第7章
第7章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7.1 U/f控制 7.2 转差频率控制 7.3 矢量控制 7.4 直接转矩控制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1 U/f控制
7.1.1 恒U/f控制
在进行电机调速时,常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保持电机中每 极磁通量m为额定值不变。如果磁通太弱,不能充分利用电机的铁心,会 造成浪费;而如果过分增大磁通,又会使铁心饱和,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 电流,严重时会因绕组过热而损坏电机。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2 转差频率控制
7.2.1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思想
转速开环变频调速系统虽然可以满足平滑调速的要求,但改变 的是同步转速,调速精度比较低,系统静、动态性能都有限,要提 高静、动态性能需要进行转速闭环控制。 转差频率控制是在闭环运算中力图维持磁通恒定来实现电磁转 矩和转差频率近似线性,通过控制转差频率从而实现电磁转矩线性 可控的一种闭环控制方法。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2.2 转差频率控制的转速闭环变频调速系统
图7-7 转差频率控制规律的转速闭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结构原理图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3 矢量控制
7.3.1 矢量控制简介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20 直接转矩控制交流调速系统框图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1.3 对额定频率f1n以下变频调速特性的修正
在恒U/f控制方式下,由于E1在U1中的比重随f1下降而减小,从而造成在 低频低速时主磁通和电磁转矩Tm下降较多。Tm大幅减小,严重影响电机在 低速时的带负载能力。为避免这种情况,可适当提高调压比ku(U1= kuU1n), 使调压比ku大于调频比kf ( f1=kf f1n ),即相对提高U1的值使得E1的值增加,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1.2 恒U/f控制方式下电机的机械特性
如调节f1使f1=αf f1n , 同时相应调节U1,使U1= αf U1n,则
(7-3)
设在额定频率f1n时,定、转子漏电抗为xn =
x
1n
+ x'2n, 则有
(7-4)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16 逆变器的电压矢量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4 直接转矩控制
7.4.2 磁通轨迹控制
如前所述,电压矢量的积分是磁通矢 量,一个由电压空间矢量运动所形成的 正六边形轨迹也可以看作是异步电动机 定子磁链矢量端点的运动轨迹,如图7-17 所示。
众所周知,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态调 速特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控制对象的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 矩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那么,作为变频调速的控制对象——交流 电动机是否可以模仿直流电动机转矩控制规律而加以实现呢?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学者Blaschkle等人首先提出矢量控制变换 实现了这种控制思想。矢量控制成功解决了交流电动机电磁转矩的 有效控制,使异步电动机可以像他励直流电动机那样控制,从而实 现交流电机高性能控制,故矢量控制又称解耦控制或矢量变换控制。 它可以应用于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传动系统。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1 U1/f1 = 常数控制方式下的机械特性曲线 这族曲线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在忽略r1情况下,机械特性曲线族之间近似平行。
2)当转速较高时,最大拖动转矩近似不变。 3)转速较低的情况下,Tm将明显下降。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图7-10 异步电动机坐标变换结构图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11 矢量控制结构图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3.2 矢量控制系统
图7-12 带转矩内环的转速、磁链闭环的电流滞环SPWM矢量控制系统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1. 与直流传动类比
图7-8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物理模型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1. 与直流传动类比
图7-9 等效的交流电动机绕组和直流电动机物理模型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4 直接转矩控制
经典的SPWM控制着眼于使变频器输出的电压接近正弦波,并未顾 及输出电流的波形。实际交流电动机需要输入三相正弦电流,其最终目 的是在电动机空间形成圆形的旋转磁场,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如 果对准这一目标,把逆变器和交流电动机视为一体,按照跟踪圆形旋转 磁场来控制逆变器的工作,其效果应该更好。这种控制方法称作“磁链 跟踪控制”,由于磁链的轨迹是交替使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得到的, 所以又称作“电压空间矢量PWM(Space Vector PWM—SVPWM)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是利用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通过 磁链、转矩的直接控制、确定逆变器的开关状态来实现的。
图7-17 异步电动机定子磁链矢量 与电压空间矢量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18 逼近圆形时的磁链增量轨迹
图7-19 两个矢量线性组合后的电压矢量us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7-26)
(7-27)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3 变频器的U/f控制曲线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4 电压补偿后电机全频范围内机械特性曲线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返回目录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第7章
图7-5 典型的数字控制通用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图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