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第一章匠心独具——中国古建筑特征
中国古建筑因其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建筑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工作、生活、娱乐等的活动空间,这是它的物质功能;同时建筑又是一种构筑物、实体。
因此产生了形象好看与否的问题,所以建筑与绘画雕塑一样同属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建筑不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中国古代建筑如果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用材料不同,中国古代用木材,而西方古代用石材建造房屋,因而使建筑有了不同的外部形象。
例如同为陵墓,古埃及完全用石料筑造的金字塔和中国皇陵用木料建造的陵寝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
二是表现在对建筑形象的追求上,西方古代讲求建筑个体形象之高大、宏伟;而中国则讲求建筑群体形象之恢宏。
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它的优点在于木材在采集、运输、加工、建造上都比石材方便、省工、省时。
同时由于木结构采用的是榫
卯接口即属韧性连接,它能够承受突然性的冲击,所以木结构的防地震性能好,而石结构属钢性连接,遇地震很多易毁坏。
但木结构也有缺点即怕火、怕潮湿、怕小虫的侵蚀,历史上多少古建筑被火烧毁,所以中国早期建筑保留至今的很少,不如石结构建筑那样坚固耐久。
中国古代工匠选择了木结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木结构的完整体系,并且对房屋从屋顶、梁架到门窗、台基都进行了美的加工,可以说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艺术的特征
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在造型上不同,画家、雕刻家可以做任意创作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而建筑师不能任意创作出房屋形象,建筑形象首先决定于它的实用功能、所用材料和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比较
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在用木材与石材不同选择上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在西方神权大于皇权,对神庙、教堂要求宏伟、永久,代代相传;在中国皇权大于神权,皇权朝代更替,毁旧立新,对建筑不求永久。
中国独特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古代工匠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他们对房屋的木构件梁枋、檩、天花、藻井,对门、窗、格扇几乎所有的木材构件都进行了美的加工,使它们具有了结构和装饰两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巍巍殿堂——中国古代宫殿
宫殿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它既有物质功能,即为皇帝提供理政、学习、宗教、生活、娱乐等活动的场所,所以功能多、规模大;同时又具有精神上的功能,即要表现出皇权集中,一统天下的气势,要求宏伟、恢雄。
帝王掌握着全国的人力与财力,所以会应用最好的材料,采取最精良的技艺,调集最优秀的工匠来建造宫殿,从而使宫殿成为一个时代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都是最高水平的代表。
从秦、汉、唐、宋几个主要朝代看,都在长安、汴梁等老城兴建了规模很大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都有前朝、后宫及后苑几个部分,前者为皇帝理政处,后者为皇帝及其皇族生活游乐之所。
可惜这些宫殿都已经毁坏无存,今人只能从文献记录和考古发掘的遗址去相像当年的辉煌了。
现存的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是北京的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皇朝的宫城,自公元1403年至1420年经13年建成,占地面
积72万平方米,大小建筑数百座,组合成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紫禁城继承历代宫城的传统,分为前朝与后宫两大部分,将主要殿堂置于南北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布置,规模严整,井然有序。
前朝有三大殿,其中太和殿为帝王上大朝之地,凡帝王登基、完婚、重大节日接见文武百官均在这里举行盛大礼仪。
根据中国礼制,太和殿在紫禁城各座殿堂中面积最大,面阔开间最多达11开间,屋顶最高,位居紫禁城中心位置,可称宫城中第一大殿。
后宫除中轴线上的皇帝、皇后共居的主要殿堂之外,两侧有东六宫供皇妃居住,西六宫供皇后、太后居住,还有皇太子居住的东、西五所。
紫禁城应用庭院广场之大小,个体殿堂建筑之造型和各种建筑上的装饰表现出封建王朝的恢宏气势,使它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宫殿功能
宫殿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
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王朝都要建造新的宫殿,并以此来表现新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的气势。
历代宫殿
中国历代王朝的宫殿建筑群都按中轴对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