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抗肿瘤的机理:调节癌细胞增殖周期,诱导癌细胞凋亡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茶多酚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着茶多酚浓度增加而增强。
科学实验发现茶多酚不影响人体正常细胞的生长,也不产生细胞毒作用,却能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癌细胞死亡及产生细胞毒作用。
2、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和抑制DNA合成:茶多酚对细胞的分化阻断效应是发生在细胞增殖分化早期阶段,即DNA合成前期,使进入DNA合成期的细胞减少,对肿瘤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茶多酚对肿瘤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肿瘤细胞的DNA复制活跃,它的相关酶的活性大大高于正常细胞,抑制了它的相关酶的活性,就是抑制了DNA合成,肿瘤细胞就不能繁殖,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茶多酚对肿瘤细胞的DNA生物合成抑制也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3、诱导癌细胞凋亡:茶多酚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的功能,将癌细胞周围的血管阻断,使生长快速的癌细胞无法获得营养与氧气,致癌细胞“饿死”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茶多酚防癌抗癌作用的机理,主要就是它的抗氧化,抗突变,调节免疫,抑制致癌物、促癌剂和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致癌基因表达,调控信号传导及影响机体酶活性等。
尽管国内外有许多报告支持茶多酚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该方面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致使茶多酚目前还未能作为肿瘤的治疗用药。
但作为一种天然、低毒的植物提取物,茶多酚作为一种肿瘤预防剂,或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其作用是明显的;作为一种肿瘤治疗增效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茶多酚调节免疫功能:免疫是生物体对“自身”与“非己”的识别,借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通过细胞或体液免疫旨在清除微生物和毒素或其他异物的危害,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免疫反应异常,无论是反应过强或过弱,均能损害组织而致病。
茶多酚对免疫功能的调节特点如下:1、茶多酚对免疫功能既有刺激促进作用又有部分抑制作用,而以促进作用为主。
这一特点反映了茶多酚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不同于其他抗氧化剂,尤其不同于其他酚性抗氧化剂对免疫“大多呈抑制效应”的作用效果。
茶多酚兼具内源性抗氧化剂和外源性抗氧化剂的双重特点。
2、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有刺激促进免疫提高或回升作用,但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对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可防止免疫过强。
3、可通过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起到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4、茶多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之一是,通过减低细胞过氧化物含量或通过消除免疫反应途径中生成的过量自由基。
茶多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对脑损伤的保护:心脑血管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尤为明显,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已成为社会性要求。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茶多酚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抗凝、促纤溶、抗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清除自由基等生物学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整血液中多种指标的水平,改善心脑血管系统,达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降血脂作用:脑梗塞病人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血脂代谢紊乱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
茶多酚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从而调节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氧化脂质等的水平,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茶多酚能有效地降低高血脂症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茶多酚在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时,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而后者既能清除动脉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又能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有利于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随机分4组送药,服药10个月,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实验前后比值相差36.1%,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抑制血栓形成: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
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细胞聚集及血栓形成。
血栓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另外,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
●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茶多酚分子可与一个离子如铅、锡、铁、钙等络合,形成环状的螯合物而产生沉淀,从而消除体内过剩的重金属离子。
冠心病人体内铁也会出现过剩,铁所引发的自由基致使心脏细胞受损,若能及时排除过剩的铁,即可保护心脏。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可与铁配位,并以配合物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保护心脏。
●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
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降血压、扩张血管作用:茶多酚可降低血压,降低效应及时间与剂量成正比,还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增加。
茶多酚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主要为通过肠壁的吸收,进而具有扩增血管壁的功能。
●强心抗疲劳作用:茶多酚能使心脏功能指标明显增强,表明具有强心和抗疲劳作用。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茶多酚可以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神经退化性失常特别是脑组织损伤引起的早老年痴呆,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多,十分需要寻求一些能保护脑组织的天然产物,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表明,多数老年人服用茶多酚制剂后反应良好。
通过对各种脑组织损伤的试验,茶多酚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为将茶多酚开发为健脑制剂提供了依据。
●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组织缺血(氧)再灌注(氧合)损伤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脑梗塞的治疗必然经历一个缺血再灌注的过程,随着自由基医学研究的发展,活性氧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引发的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酶活性的下降,使膜结构受损,茶多酚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使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丙二醛含量下降,提高三种有益酶的活性,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单纯缺血时氧自由基不高,但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增加188%,而茶多酚在组织体系中产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非常明显,而且还有浓度依赖关系。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吞噬细胞吞噬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后,形成充满脂质堆积的泡沫细胞堆积在血管壁,且持续的堆积使得血管壁增厚、弹性减低、血流量减少,进而硬化。
因此如果能将血液中氧化LDL减少,那就可以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茶多酚可以抑制铜离子诱发的LDL氧化反应。
茶多酚对血清胆固醇的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茶多酚的抗突变作用:致癌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一般包括启动、促癌和增殖三个阶段。
启动作用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有促癌潜力的细胞,促癌作用则使这些启动细胞的克隆选择性扩大,逐渐进展为具有新特征的细胞亚群,表现出细胞的非均一性、异化和基因不稳定性,从而进展为变异细胞,最后发展到恶性转移。
基因突变可导致癌基因的不正常表达,从而使细胞发生恶变。
因此抑制突变的发生已成为一条有效的防癌抗癌途径。
茶多酚的抗突变机理:1、生物的抗突变作用:生物抗突变剂的作用在于阻断正常细胞变成突变细胞的过程,它一般包括作用于致突变过程的其他因子或修补受损的DNA,以减少突变概率。
茶多酚能增强DNA损伤的修复过程,它的这种抗突变作用是在细胞内发挥效果,同时起着生物抗突变封阻剂和抑制剂的作用。
2、灭活终致突变剂及前突变剂:大多数致突变物在环境中都相对比较稳定,但进入人体后可被微粒体酶活化为最终致突变物或致癌物才能发挥致突变或致癌作用,这类物质就是前突变剂。
而少部分终致突变剂不需要经代谢活化就能成为亲电子的反应物与细胞中大分子受体结合直接导致基因突变。
因此灭活终致突变剂或抑制前突变剂的代谢可望成为一种抗突变的有效途径。
经实验证明茶多酚可明显减少致突变物的活性,并对活化的致突变剂有抑制作用,这就降低了它们对DNA的损伤。
如亚硝胺有很强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含氮物质可在体内转变为亚硝胺,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茶多酚能与亚硝基反应而阻止亚硝化反应,从而减少亚硝胺类物质的生成。
3、抑制致癌物和DNA的结合:致突变剂或致癌剂多为强烷化剂,进入人体后经酶的代谢活化成亲电子化合物,进而与细胞中大分子DNA进行共价结合而生成加合物,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形成致癌的基础。
致癌物-DNA加合物形成是化学致癌过程的起始事件。
茶多酚可以使致突变剂失去亲电子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抑制此类加合物生成。
茶多酚还能降低致突变物与DNA加合物的生成率,从而降低致突变物的诱变率。
4、抑制酶活性:大部分的致癌物或原致癌物,都必须由生物体的微粒体酶系统活化形成高活性的亲电子代谢物,它们与蛋白质和核酸进行共价结合,才能表现出致癌和致突变性。
实验证明茶多酚的抗突变作用部分就是由于其对微粒体酶的抑制作用和直接消除活性的亲电子自由基所造成的。
5、抑制姐妹染色体交换和染色体变异:肿瘤发生的染色体学说认为,细胞分裂异常和姐妹染色体分配不均在肿瘤发生中有重要意义,是激活癌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
科学实验证明茶多酚不但对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无致畸致突变效应,而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都能抑制致突变物和致癌物诱导的姐妹染色体交换和染色体变异作用。
6、消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致突变因素在造成肌体损伤或诱导细胞突变和癌变过程中,自由基往往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体内过量的自由基会使细胞大分子特别是DNA的结构和功能破坏,最终使细胞发生突变、癌变或病变死亡。
茶多酚作为一种高效自由基清除剂,对活性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98%以上)。
茶多酚的抗突变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方面表现出特异的功能,并参与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反应,同时还可提高或诱导体内抗氧化酶等活性来协同消除体内过量有害自由基,避免其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从而表现出抗癌防癌、抗突变活性。
茶多酚对辐射损伤的保护: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的幸存者中发现,凡长期饮茶的人放射病轻、存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