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未来布局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未来布局

一局带出钢铁业整合大势,在争相布局沿海寻获矿石进口便利之外,大型钢企同样在筹谋建厂矿产地本刊记者陈晔/文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定调,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则以矿定产。

由此,奠定了未来国内钢铁业的产业版图。

随着河北曹妃甸京唐钢项目、鞍钢营口鲅鱼圈项目的建成及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获批,钢铁业向沿海布局的趋向更加明显。

在此产业格局变奏下,拥有深水良港、远洋运输条件良好、市场需求巨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国内钢铁企业必争之地,距澳洲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湛江钢铁项目则是产业棋盘上关键的一子。

湛江钢铁项目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和需求最大的地区本土钢铁企业较量的必然结果,项目的主导者——宝钢集团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政府支持,项目的参与方——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均在想方设法突围。

政府宏观调控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导演钢铁业的变局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岛上,处于粤、桂、琼三省交汇处。

湛江拥有众多的港湾,以“大、优、深”而著称,湛江港是大西南地区及广东西部最重要的出海门户,是中国内地距澳洲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

地处湛江东南的东海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正在建设中的总占地面积约12.85平方公里的湛江钢铁项目即在此地。

三年后,拥有1000万吨钢铁产能的生产线将全部投产,二期产能将扩大到2000万吨。

“按照宝钢人士私下的交流,规模很可能将达到3000万吨。

”一位长期跟踪该项目的广东业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

但这一产能规模未得到宝钢方面的证实。

这是个相当激进的计划,新增的产能相当于再造一个宝钢集团。

至2007年底,宝钢集团拥有产能2000万吨左右,加上并购的其他钢铁企业产能,综合产能达到2800多万吨。

而相较于华南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这一计划又显得顺乎形势。

仅广东省一地,2007年的钢铁消费量已达到4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800万吨。

宝钢的湛江6月28日,注册资本为358.6亿元的广东钢铁集团在广州市正式挂牌,宝钢集团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和广州市国资委分别以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韶钢集团”)、广州钢铁企业集团(下称“广钢集团”)的国有净资产折合71.72亿元出资,合计持股20%。

标志着湛江钢铁项目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韶钢松山(000717)一位人士透露,“我们公司前期在湛江东海岛进行项目运作的工作人员已经撤回,投入到韶关公司本部的改扩建工作。

”韶钢松山是韶钢集团的子公司,后者持有前者36.27%的股权。

“宝钢集团的绝对控股让韶钢集团兴趣索然,人员撤出是正常的举动,而广钢集团本来在湛江钢铁项目中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一直热情都不高。

”一位接近广钢集团和韶钢集团的人士解释。

按照原计划,湛江钢铁项目由宝钢集团持股51%,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合计持股49%。

这与位于广西防城港超千万吨钢铁项目中,武汉钢铁集团(下称“武钢集团”)和柳州钢铁集团(下称“柳钢集团”)的持股结构相似。

2005年12月,武钢集团与广西国资委签署重组协议书,双方拟以推进防城港项目为中心成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当时约定,新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127.57亿元,武钢集团以65.06亿元现金出资,占股51%,广西国资委以柳钢集团全部净资产出资,占49%的股权。

另一边,湛江钢铁项目也在2006年有了实质性进展。

2006年5月22日,宝钢集团、韶钢集团在广州与湛江市政府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运作该项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注册地为广州市,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其中首期投资700亿元,产能为1000万吨高档板材,主要面向汽车和消费电子所需。

由于该项目在国家宏观调控之际提出,一直处于低调运作,至于宝钢集团与韶钢集团在合资公司中的具体投资份额,也属于高度机密。

2007年12月,由宝钢集团、韶钢集团、湛江港集团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的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在东海岛钢铁项目规划区内开工建设。

由此,湛江钢铁项目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湛江钢铁项目,合作细节与此前稍有差异——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将全部并入宝钢集团,并由宝钢集团控股成立一家新公司,总部注册地仍在广州。

2008年6月,最终股权结构揭晓,宝钢集团如愿以偿获得80%股权。

按照新的湛江钢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40万吨,计划投资690亿元,预计2011年底建成投产,产品主要为中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高档钢铁产品。

湛江VS防城港事实上,早在1992年,广东省与宝钢集团就开始合作开展钢铁项目的前期工作,广东省政府专门批准设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支持湛江钢铁项目在东海岛落户。

一位参与湛江钢铁项目设计的设计院人士透露,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湛江钢铁项目无法解决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成本很高,在权衡之后,宝钢集团无奈放弃。

直至2004年,宝钢集团重新介入湛江钢铁项目。

2004年11月,广东省方面正式确定宝钢集团为湛江钢铁项目的主要投资者,之后,广东省发改委、湛江市、宝钢集团、韶钢集团四方签署了推进湛江钢铁项目建设意向书。

2005年4月,湛江市政府成立了前期工作指挥部。

但是导致10多年前宝钢集团无功而返的用水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成为业内对湛江钢铁项目能否实施的最大质疑。

另外,防城港钢铁项目也成为湛江项目的最大竞争对手,彼时普遍认为两者只能选其一。

防城港钢铁项目位于防城港企沙半岛,占地20平方公里(含生活用地),与武钢集团本部基地面积相当。

根据规划,防城港钢铁项目产品定位于热轧薄板、热轧宽厚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项目投产后将满足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钢铁需求,同时弥补部分东盟国家钢铁供需缺口。

项目首期总投资625亿元,年产钢1000万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40多亿元,上缴税金67亿元。

预留发展空间3000万吨。

此外,还有配套辅助项目和一批下游产业项目,需投资约300亿元。

根据建设计划,防城港钢铁项目2008年将全面启动1550mm 冷轧工程、整体围填海工程、码头和配套航道工程、武钢休疗养中心项目等标志性工程施工建设;2009年展开全面施工;2010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试产。

两个钢铁项目选址各有利弊:相较湛江项目,防城港项目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千万吨钢铁项目的用水问题;但防城港的港深不足,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矿石进口和钢铁出口,物流效益无法体现,而水深26至44米的湛江港,则拥有可建设国际一流深水大港的条件,航道距岸仅二三百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双方也都找到了解决方案:湛江项目从三个方面解决用水问题,其一减少用水需求量,按照设计方案,该项目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将高达98%;其二,从吴川鉴江引水,通过70公里长的海底管道,直接向东海岛供水;其三,计划学习新加坡,采取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

没有天然水深优势的防城港则加快填海工程,以求加深港口深度。

但港口每年都会有回淤,即使填海完成,其疏浚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后,大规模的评估对决开始。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对湛江和防城港钢铁项目进行厂址评估;2007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专家评估论证会。

同月,防城港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论证等完成初稿。

该项目海洋工程环评和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召开,并最终获得了评估。

2007年3月30日,以组织开展防城港钢铁项目的陆域形成和20万吨级码头建设为当前主要任务的防城港港工公司成立。

该公司为防城港市政府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根据武钢柳钢(集团)公司的委托和要求,负责钢铁项目、矿石专用码头、陆域形成、护岸、地基处理以及厂区土地平整工程的建设工作,为加快钢铁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007年6月,湛江钢铁项目环评报告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上述设计院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对方案的不断改进,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能够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得湛江项目能够最终成行。

2007年12月3日,湛江龙腾物流工程项目打桩,标志着湛江钢铁项目的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同意湛江钢铁项目和防城港钢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008年6月28日,广东钢铁集团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湛江钢铁项目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韶钢无奈淡出韶钢集团经历了从2003年作为湛江钢铁项目的主导者,到2004年项目引入宝钢集团,再到2006年确定其投资人地位,最终2007年宝钢集团全面介入,韶钢集团的人员则全部撤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3年,韶钢集团开始介入湛江钢铁项目,并在当年11月有了实质性进展,湛江市政府与韶钢集团先后签署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韶钢集团的规划,湛江钢铁项目最初产能仅定为300万吨,至后来提升到500万吨,虽然与目前上千万吨相去甚远,但对于韶钢集团来说已是不小的决心。

2003年,韶钢集团的主要资产韶钢松山(5.16,0.16,3.20%,吧)的钢产量是280多万吨,3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韶钢集团。

韶钢集团启动湛江项目并非一时冲动,这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及当地钢铁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韶钢集团位于粤北韶关,周围有多条山脉,南依演山,北靠莲花山,矿产资源蕴藏量大,拥有矿床、矿点1200多处,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现已发现的矿种有70多种,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二,其中铅、银、锌的储量分别居全国二、三位。

但是韶关的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韶钢集团自有矿石储量有限,随着产能的扩张,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大宝山矿业是韶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年产85万吨铁矿的产能,除此之外,大顶铁矿及分布在各县、市的小铁矿为韶钢提供部分铁矿。

这远不能满足公司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只能通过外购的形式解决。

1997年韶钢松山上市时,当年钢产量是87.11万吨,至筹划湛江项目的2003年,钢产量已经达到280多万吨,产能扩张了2.3倍,大量外购矿石不可避免。

相较于矿石自给率达到60%以上的鞍钢集团,只有少量自有矿石的韶钢集团基本属于外购矿石的钢铁企业,这就要考虑矿石的运输问题。

韶钢集团所在的韶关市地处粤、湘、桂、赣四省(区)的交通枢纽,距广州市仅200多公里,京广线、京九线、北江航道,105、106、107 国道构成了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方便从周边运输国产铁矿石。

但是,韶钢集团的钢产量持续增加(2007年韶钢松山的钢产量已达到441万吨),加之国产矿石量有限,并且品位逐年下降,进口矿石比重逐年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