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 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 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 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 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 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个人的独特性。
作业:
1.什么是个性?一个人的个性由哪
些成分组成?
2.分别举例说明个性的特性如何?
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庭 和幼儿园。
四、个性的形成 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3~6岁儿童的 个性开始形成。 原因: 2岁前,儿童各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 来,如还没有很好掌握语言,思维没有形成 等。在这一阶段里,其心理活动是零碎的、 片段的,还没有形成系统,因此,个性只有 一些零碎的表现,如有的好哭、有的比较安 静等。
个性倾向性一般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
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倾向性主要是指需要、动机
和兴趣。
3.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 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 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心理的个别 差异。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 的,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例如:兴趣、爱好、能力各异
气质、性格不同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对于同一年龄、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的人来说, 个性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个性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统一的整体结构 各个成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个性 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 1.宏观环境 主要指一个人的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及其社 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
2.微观环境
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环境。
如:一个脾气急的人-----动作快、吃饭急、做 事时喜欢一气呵成、与人相处时易冲动等; 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对待学习、工作、生活、 交往各个方面都会表现耐心细致,一丝不苟。
3.个性的稳定性 定义: 个体的兴趣、理想、信念、能力、气质、 性格等心理面貌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都显示 出相同的品质。 例如: ★ 处世谨慎的人,经常循规蹈矩,处事稳重。 ★ “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
1.自我意识 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意义: 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 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 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
2.个性倾向性
定义: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内容:
第七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上)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的由来: 源于拉丁语persona, 面具
角色
定义: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二、个性的结构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 需要、动机、
个性
个性倾向性
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能力
意义: 区别 预测 了解人、 使用人, 教育措施
个性具有可变性 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
例如,一个活泼愉快的儿童,由于生活中 某些重大事件影响,或精神上受到巨大打击, 可能会变得闷闷不乐,出现个性的变化。
个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 性形成、发展中,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 会关系决定的。 如:兴趣、理想、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是 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 密切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