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盘基础知识
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7、底盘的运动件总布置校核
下跳右转极限四个状态下:①轮胎与车身轮包校核;②减震器与车身轮包校核;③弹
簧与车身轮包校核;④弹簧上座与车身轮包校核;⑤摆臂球头销与球碗校核;⑥横向 稳定杆与前横梁在极限位置最短距离校核。
1)悬架运动校核:主要是分析悬架在上跳左转极限、上跳右转极限、下跳左转极限、
人身体尺寸作为总布置参考。
6、底盘的设计计算校核
底盘的设计计算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零件性能设计计算:内容较多,在此不再详述。 2)车辆制动性设计计算校核:通过对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校核所选定的制动器、
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及制动系统操纵机构参数的合理性。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绘制理 想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满载制动距离校核、制动主缸排量校核、制动踏板行 程校核、制动踏板力校核、驻车制动校核等内容。
模拟计算的内容有:
1)车轮外倾角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2)主销后倾角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3)主销内倾角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5)轮距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7)前悬架抗加速抬头率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9)前悬架车轮垂直跳动干涉转向系数(指单位车轮 跳动量引起的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在运动上不协 调而产生的转向角)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11)主销横向偏移距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13)侧倾转向系数(单位悬架侧倾角引起的车轮转向 角)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及侧倾转向系数与车身 侧倾的关系曲线;
底盘是构成平台的基础
汽车平台(Platform )——车身主要结构(主要指下部结构)和底盘等
汽车中不变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基础整体。 平台确定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车身外形,不同排量 的发动机,最大程度满足汽车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因为车身结构、底盘等技术是汽车产品的最核心技术,因此,同平台的产 品往往拥有相似的“运动特性”。
5、乘用车转向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1)方向盘必须左置。 2)不得单独以后轮做为转向车轮。
3)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4)汽车转向车轮应有自动回正能力,以保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5)当汽车前行向左或向右转弯时,转向盘向左向右的回转角和转向力不得有 显著差异。 6)以 10 km/h 的车速度从直线进入转弯半径为12m的弯道上行驶,作用在方 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不应大于 150 N 。 左右两个方向都要试验。 7)转向系统中的液压、气压或电气部件部分或全部失效后,转向系统必须有 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能力。
2)转向运动校核:主要分析转向轮在上跳左转极限、上跳右转极限、下跳左转极限
和下跳右转极限四种状态下:①检查转向拉杆与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是否协调;②检 查传动转向零件在转向或悬架变形时是否与周边零件干涉,并保证悬架的变形不会引
起前轮转向。
3)传动轴跳动校核:主要是分析传动轴在上跳左转极限、上跳右转极限、下跳左
☆全轮驱动(nWD): 优点:所有车轮均有动力,地面附着率最大,通过性和动力性好。 缺点:全轮驱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燃料消耗大,轮胎和机件的磨损大。
3、传动系主要零件介绍
3.1 变速器
1)变速器作用:
①进行动力输出;
②改变传动比; ③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2)变速器分类
分为四类: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动/自动变速器、
15)侧倾刚度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及侧倾刚度与 车身侧倾角的关系曲线;
17)左/右侧转向轮转向过程中齿轮齿条位置与转向 轮转角之差的关系曲线。
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底盘概述
第二部分:传动系统 第三部分:转向系统
第四部分:悬挂系统
第五部分:制动系统
1、 传动系作用
——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汽车的驱动车轮,产生驱动力,使
——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志使汽车转向的机构,它将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动作 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汽车转向系由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操纵机构两部分组 成。
2、转向系组成及工作原理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动力转向器工作原理
3、转向系基本知识
3.1车轮转向角与轴距及轮距的关系
汽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 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 围绕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的 点O转动,左、右前轮的偏转角 应满足如下关系:
MAZDA品牌 C1平台 VOLVO品牌
FORD品牌
2、底盘组成
底盘由传动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底盘开发流程
4、底盘的总体设计要求
1)可靠、耐久、灵巧(底盘室设计理念)。 2)底盘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平顺性满足整车设计目标的要求。
5、底盘的操作件总布置
海马汽车设计一般采用95%的美国男人身体尺寸和5%的中国女
转极限、下跳右转极限四个状态下:①确定传动轴上下跳动的极限位置及最大摆角; ②确定空载时万向节传动的夹角;③确定转动轴长度的变化量(伸缩量),应保证传 动轴长度最大时内球笼花键不脱出,长
底盘的悬架系、转向系和传动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车辆性能的各个方面,如车辆的稳态与 动态转向特性、回正性、路感、转向轻便型、制动稳定性、前轮摆振 、轮胎的磨损及滚道阻力 以及车内的振动噪声等。由于实际分析困难,一般借用ADAMS/vechile软件模块来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制动系统
1、我为什么要了解底盘?
整车由底盘、动力、电气、附件和车身五部分组成,底盘是整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整车性能的重要支撑,是构成平台的基础。底盘性能决定了
整车操控性能。
作用: ●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和车身等相关部件; ●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 ●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 ●保证汽车正常驾驶。
3)离合系统:
a)离合踏板力80~150N,离合踏板行程80~150mm(最大不超过180mm); b)离合踏板离地高度150~180mm; c)离合踏板与制动踏板边缘之间距离≥60mm;
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底盘概述
第二部分:传动系统 第三部分:转向系统
第四部分:悬挂系统
第五部分:制动系统
1、转向系作用
汽车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驶。
传动系示例
2、传动系的布置型式
与发动机的位置及驱动型式有关,分为五类(FF、FR、MR、RR、nWD): ☆前置前驱(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车内空间相对大。 缺点:易转向不足,前轮磨损严重,方向重,不易爬坡。
☆前置后驱(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优点:动力性强,操控稳定性较好。 缺点:易转向过度,传动部件多,贯穿乘坐舱的传动轴占据舱内空间 。
☆中置后驱(MR):发动机中置(前后轴之间)、后轮驱动。 优点:轴荷分配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 缺点:发动机占去了座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
☆后置后驱(R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优点:结构紧凑,没有沉重的传动轴,也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 缺点:后轴荷较大,在操控性方面会产生转向过度倾向。
5、蛇行试验
VOLVO操纵稳定性测试结果
凯美瑞操纵稳定性测试结果
4、 转向系总布置(乘用车)
1)方向盘直径300~420mm; 2)方向盘与水平面(xy平面)的夹角55 °~70°,与纵向平面(xz平面)的夹角90±5 ° ; 3)方向盘中心相对座椅中心的偏移量≤40mm; 4)转向拉杆球销最大摆角不应大于25° ; 5)转向管柱两端的轴夹角一般情况下相差不大于10°,以小于6°为宜; 6)转向管柱与周边件间隙大于8mm。
3.5.3 驱动半轴 1)作用:在差速器与驱动桥之间传递扭矩。 2)结构:实心轴。 3)材料:40Cr、40CrMo、40MnB高频淬火。
4)半轴易出现的问题:
a.半轴异响;
b.汽车跑偏;
4、 传动系总布置(乘用车)
1)轴杆与整车XY面空载小于6°,满载小于4°,与YZ面的夹角小于5°, 且空载状态轴杆与移动端球笼的空间夹角小于7°。 2)后驱或四驱车中间传动轴与车身间隙为10~15mm;
3)轴荷分配计算与最小转弯直径计算校核:轴荷分配是车辆重要的基本参数,它
对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牵引性、通过性等主要使用性 能和轮胎的选用及其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是车辆机动性的 主要指标之一,数值也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使用性能。
4)质心高度计算校核:质心高度是车辆重要的基本参数,它对车辆的制动性、操纵
无级变速器(CVT)。
3.2 离合器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用螺钉固定在飞轮的平面上。 离合器的功用主要有: ①保证汽车平稳起步;②便于换档;③防止传动系过载;
离合器示例
3.3 离合操纵机构
离合操纵机构由离合踏板、离合主缸、离合油管、离合分泵等零件组成。
3.4 分动器
1)作用:在多轴驱动的汽车上,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 2)结构:由齿轮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 3)分动器操纵机构操作原则:非先挂上前桥,不得挂入低速档; 非先退出低速档,不得摘下前桥。
4)前束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6)前悬架抗制动点头率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8)轮心处悬架垂直刚度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10)前悬架侧倾中心高度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及 前悬架侧倾中心高度与车身侧倾角的关系曲线; 12)主销纵倾移距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 14)侧倾外倾系数(单位车身侧倾角引起的车轮外倾 角的变化)与车轮跳动量的关系曲线及侧倾外倾系数 与车身侧倾的关系曲线; 16)齿轮齿条位置与转向轮转角的关系曲线;
底盘基础知识
搬运工:老吴
课程目标
目的:
使学员简要了解底盘各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总布置、评价调教及典型零
件的工作原理等相关内容。
目标:
增加认识、激发思维。
培训内容: 1、底盘概述
2、传动系统
3、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