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济剖析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济剖析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济分析本文主要运用阿特曼模型对钢铁板块央企、国企、民企上市公司进行了数据分析。

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行状况。

进一步对沪深两市建材板块51家上市企业2014年年报进行了跟踪分析,期望通过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分析研究,得出中国钢铁行业的景气度。

第一节,主要介绍钢铁行业中的央企及股权关系。

第二节,主要介绍钢铁行业中的国企及股权关系。

第三节,主要介绍钢铁行业中的国企及股权关系。

第四节,主要对央企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了模型计算、分析。

第五节,主要对国企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了模型计算、分析。

第六节,主要对民企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了模型计算、分析。

第七节,主要对建材板块的上市公司运用模型综合分析得出景气度指数。

本文主要是为后面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水泥、玻璃、汽车等行业)经济分析做预热。

做经济的思考者—飞戈聚义厅独家首发。

一、钢铁行业中的央企1、宝钢1.1、宝钢简介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北翼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

经过3 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截至2014年末,宝钢员工总数超过13万人,遍布全球各地。

宝钢以钢铁为主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

这些钢铁精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亚非欧美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属制品、航天航空、核电、电子仪表等行业。

在汽车板领域,宝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备第一、二和三代先进高强钢供货能力的厂商。

围绕钢铁主业的发展需求,宝钢还着力发展相关多元产业,重点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综合竞争力及行业地位,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服务、煤化工、金融投资、生产服务、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板块,并与钢铁主业协同发展。

宝钢经营业绩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处于全球钢铁企业前列。

2015年,宝钢连续第十二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218位,并连续当选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唯一上榜企业。

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继续给予宝钢全球综合类钢铁企业中最高信用评级。

新的一年,宝钢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战略转型,着力结构调整,加大扭亏增盈,大力推进安全环保体系能力建设,持续保持并提升业界最优的经营业绩!面向未来,宝钢正积极推动从制造到服务、从钢铁到材料、从中国到全球的战略转型,努力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绿色产业链的驱动者、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

宝钢将执着追求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不动摇,成为真诚、友爱、富有创造力、备受社会尊重的全球卓越企业。

1.2、宝钢旗下上市公司宝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有:宝钢股份、八一钢铁、宝信软件、韶钢松山。

1.3、股权关系1.3.1、宝钢股份--国资委--100%宝钢集团有限公司—79.726%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3.2、八一钢铁--国资委--100%宝钢集团有限公司—76.93%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50.02%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3.3、宝信软件--国资委--100%宝钢集团有限公司—79.726%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55.5%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3.4、韶钢松山--国资委--100%宝钢集团有限公司—51%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53.37%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2、鞍钢2.1、鞍钢简介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2010年5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为鞍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鞍钢)。

从此,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鞍山钢铁)成为鞍钢集团的区域子公司。

鞍山钢铁生产基地地处辽宁省鞍山市,主厂区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临中长铁路,西倚沈大高速公路,南对鞍山市鞍千西路,北靠鞍山市沙河,所属的鞍钢矿业公司在鞍山、辽阳弓长岭地区有7座大型铁矿山。

目前,鞍山钢铁己形成从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综合配套,以及焦化、耐火、动力、运输、技术研发等辅助单位组成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形成了从热轧板、冷轧板到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重轨、无缝钢管、型材、建材等完整产品系列。

全面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船用钢通过9国船级社认证,石油管通过API认证,建筑材料获英国劳氏公司CE标志认证书,钢铁主体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国际先进企业行列,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主体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鞍山钢铁具备年产铁、钢、钢材各2500万吨的能力。

目前,鞍山钢铁已形成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布局完善的钢铁企业。

在东北地区,形成了鞍山本部、鲅鱼圈新区、朝阳新区三大基地;在西南地区,拥有重庆贝卡尔特钢帘线生产基地;在华北地区,天津天铁冷轧项目已建成投产;在东南地区,福建莆田冷轧项目已经建成达产。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国际化的形势下,推进国际化经营已成为鞍山钢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取向。

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建立海外钢材加工基地和销售合资公司。

与维苏威、科德、贝卡尔特等世界知名企业在耐火材料、机械、钢材深加工等领域合资合作,使多角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鞍山钢铁始终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为己任,不断拓展钢铁行业“清洁、绿色、低碳”的发展内涵。

2008年在渤海湾畔建成了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绿色样板工厂——鲅鱼圈钢铁新区,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低碳绿色制造的转变,成为钢铁企业利用清洁能源的“示范基地”。

目前,正在实施“蓝天工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美丽鞍钢”。

鞍山钢铁拥有雄厚的企业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标志性的优秀人物。

如,老英雄孟泰、从鞍钢走进军营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等,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几代鞍钢人“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13年以来,鞍山钢铁领导班子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实施“三步走”、开展“四项活动”、树立“六种发展理念”、实现“一个目标”的战略部署,按照鞍钢第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光荣使命,矢志创新突破,强化专项攻关,大力降本增效,自加压力、主动担当,在消化各种减利因素、提高职工收入待遇、处理上年潜亏的基础上,超额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盈亏持平目标,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建国以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至2014年累计生产铁、钢、钢材分别为5.09亿吨、5.11亿吨、4.01亿吨,上缴利税总额近1695.22亿元。

相当于国家同期对鞍钢投入的31倍。

2.2、鞍钢旗下上市公司鞍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有:鞍钢股份、攀钢钒钛。

2.3、股权关系2.3.1、鞍钢股份--国资委--100%鞍钢集团公司--100%鞍山钢铁集团公司—67.29%鞍钢股份有限公司2.3.2、攀钢钒钛--国资委--100%鞍钢集团公司—35.49%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3、武钢3.1、武钢简介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本部厂区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

武钢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武钢已连续六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15年排名第500位。

目前,武钢本部已经形成1800万吨生产能力,并通过联合重组鄂钢、昆钢股份,发展成为全球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武钢钢铁产品主要有,热轧卷板、热轧型钢、热轧重轨、中厚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硅钢片、彩涂钢板、高速线材等几百个品种。

武钢已成为全球最大、质量品种一流的硅钢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汽车面板具备中高档轿车整车供货能力;高性能工程结构用钢、精品长材等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其中,冷轧硅钢片和船板钢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汽车板、桥梁用钢、管线钢、压力容器钢、集装箱用钢、帘线钢、耐火耐候钢、电工系列用钢等优质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广泛的声誉,“武钢牌”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

武钢相关产业发展迅速,重点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了矿产资源开发、钢材深加工、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物流、现代城市服务、国际贸易、金融、冶金建设及装备制造等九大相关产业板块,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奋发向上的武钢人,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朝着武钢科学发展目标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2、武钢旗下上市公司武钢旗下上市公司有:武钢股份。

3.3、股权关系3.3.1、武钢股份--国资委--100%武汉钢铁(集团)公司—62.61%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冶金科工4.1、中国冶金科工简介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从1948年投身“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建设,到建设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2008年12月,中冶集团发起设立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

2009年9月,中国中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

中冶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基本建设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

2015年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326位,在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中位居第10位。

中冶集团是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530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截至2014年底,集团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3,846件,位居中央企业第四名。

集团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1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72项(含参建),国家优质工程奖108项(含参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9项(含参建),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421项。

相关主题